林本源园邸(板桥林家花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林本源园邸位于新北市板桥区,是板桥林本源家族兴建的房舍,仿苏州留园设计,目前台湾仅存最完整的园林建筑。当时为林本源家族北上屯租的租馆,后经林国华、林国芳两兄弟扩建,成为林本源家族的居所。民国65年(西元1976年),林本源家族将庭园部分捐给台北县政府(即今新北市政府)。 林家花园于民国75年第一次修复后开放收费参观。 第二次修复期间为86年至90年,90年8月9日再重新开放,三落大厝同时完成修复,并配合花园开放。目前林本源园邸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负责维护与整修,定为宅第类国定古迹。 林本源园邸总面积6054坪,分成“园”和“邸”两部分:园指的是住屋之外的庭园部分,称“板桥林家花园”;邸为庭园西侧的三落大厝,是林本源家族居住处。三落大厝仍属于“祭祀公业林本源”,需由专人带领才能入内。
历史
清乾隆43年(西元1778年),林应寅自福建漳州龙溪来台在淡水厅新庄(今台北新庄),从事教职。于清乾隆50年(西元1785年)返回福建龙溪。据专家考证,林应寅是林家最早至台湾的先祖。次子林平侯于(清乾隆47年)渡台寻访父亲,并受雇于米商郑谷。林平侯极有经商智慧,郑谷帮助他创业,当年台北淡水河航运畅行,稻米运销为贸易大宗,林平侯以运米为业,时逢林爽文事件,稻米价格高涨,林平侯既为米商,在运米业上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利润。
林平侯与竹堑林绍贤共同经办台湾盐务,更累积了不少财富。曾担任广西柳州知府共7年。林平侯在嘉庆21年(西元1816年)辞官返台定居。当时台北淡水发生严重的泉漳械斗的事件,为了避祸。林平侯于嘉庆23年时,迁居大嵙崁(今桃园大溪)的三层(今福安里)定居,并兴建巨宅、开垦田地、筑灌溉水圳、筑大嵙崁堡防御乱民,田租收入大增。林平侯多次协助官府平定民变,并请朝廷兴建淡水城。 道光27年(西元1847年),林家为了收佃租方便,在枋桥(即今板桥)建弼益馆,林家在板桥地区开始购屋。 此时泉漳械斗[1] 事件仍未平息,为了避祸,林家于咸丰元年(西元1851年)于枋桥弼益馆旁兴建三落大厝,于咸丰3年落成后举家迁入,咸丰5年筹建枋桥城以抵御泉州人骚扰。其后,林家开始在大厝后兴建园林庭园,聘请文人吕西村、谢琯樵等名士担任西席(即家庭教师),为北台湾带来文化气息。拥有庞大财力的林本源家族成为当地漳州人的主要领袖,三落大厝在当时是漳州人的主要指挥所,该厝不但在建筑加上诸多防御设计,亦有数百壮丁在此戒备,维持至台湾日治时期初期。
西元1949年国共内战,来台人士特多,不少人选择林家作为暂栖之地,也有台籍人士相继入住。在众多居住者的违章建筑行为及任意拆建之下,毁坏严重,激起了国内外人士呼吁保存的行动,直到西元1977年,林本源祭祀公业将林家花园的产权捐给台北县政府(今新北市政府),并捐出新台币1100万元作为整修经费。 台北县政府(今新北市政府)即刻办理暂住居民的迁出作业,翌年委托台湾大学土木所都计室(既台大建筑与城乡所前身),进行旧观的测绘及修复计画工作。 当时在残迹保存、略事修补及按原件修复之间,学界与各有关单位,在有些观点上仍有差距,最后经由汉宝德、林衡道、王国璠、洪文雄、吴基瑞、马以工等会议结论,提出几点基本观念;考量林家花园当时的现状,尽量按原件修复,修复时限之下限为1945年台湾光复以前,以恢复原样为原则。 西元1982年底,花园的修复工程开始,经历4年终告修复完成。修复经费共计动支新台币1亿5643万3218元,分别由文建会、内政部、交通部观光局、台湾省政府及台北县政府(今新北市政府)共同负担。在社会及政府各部门的集体努力之下,获得今日保存的成果。
建筑
庭园
汲古书屋
以明代毛子晋之汲古阁而命名。是一座三开间并带轩亭的建筑,收藏图书数千卷不乏宋元善本,为林家子弟读书之所。前后皆设格扇门,以利出入,作为书屋,其窗格子均采较简洁大方的形式。
方鉴斋
方鉴斋为昔日读书之所,平时亦是骚人墨客吟咏唱和之处,还可以观看对面戏亭表演。“方鉴”指的就是方形的水池,,形成看亭与戏亭隔水相对的对景景观,是林家花园最富有诗意的角落。
来青阁
走出方鉴斋,迎面而来的是来青阁,耸立在庭院的中央,又以绣楼或梳妆楼称之,当年为贵宾下榻之所。登楼眺望,附近绿野平畴及大屯观音山尽收眼底,此阁全为楠木及桦木所建,阁之屋顶采歇山式,飞檐高昂,门窗精雕细琢,居林家花园建筑物之冠,阁前也有一戏亭,横额题曰:“开轩一笑”。昔日招待贵宾处,登高四望,青山绿野尽入眼底,故名来青。阁前有剧堂,横额题曰:“开轩一笑”故称。
香玉簃
簃为阁边小屋之意,观赏花卉之所。
观稼楼
它的方位与三落旧大厝一致,可能是园内较早期的建筑,当年可由此远眺观音山下田园里农夫耕作,亦有档景的功能。墙上水果形漏窗,取用石榴、南瓜、仙桃、柿子为图案,深具福、禄、寿、喜之意。登楼眺望,观音山下一片田园,阡陌相连,田家风景尽数眼底,恍若置身于“多稼如云”,故名“观稼楼”。
定静堂
定静堂取用《四书大学》“定而后能静”,为园中占地最广的建筑,为四合院,前后之间均以亭相连。定静堂之外观像住宅,两侧的围墙用八角花砖砌成,墙上有蝴蝶、蝙蝠的漏窗,代表“赐福”。
月波水榭
榭为盖在水边的建筑,因伸出水面所以用小桥与岸相连;屋顶有平台,可供人赏月。因月影映于水中,取名为“月波水榭”。
榕荫大池
是园内最大的水域,池畔深植老榕数株,岸北仿林家漳州龙溪故里敷石为山。榕荫大池为不规则的水池,临观稼楼的岸边设有码头,停泊船只。水池周围分布著大小形式不同的凉亭,依地势变化,表现灵巧。
敬字亭
榕荫池边,有一座焚纸炉,凡有字纸必须拿至此焚烧。敬惜字纸,乃国人之美德,旨在尊重文字,珍视民族文化。敬字亭即为敬惜字纸之唯一设施,古今奉行至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