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本源園邸(板橋林家花園)
林本源園邸位於新北市板橋區,是板橋林本源家族興建的房舍,仿蘇州留園設計,目前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當時為林本源家族北上屯租的租館,後經林國華、林國芳兩兄弟擴建,成為林本源家族的居所。民國65年(西元1976年),林本源家族將庭園部分捐給臺北縣政府(即今新北市政府)。 林家花園於民國75年第一次修復後開放收費參觀。 第二次修復期間為86年至90年,90年8月9日再重新開放,三落大厝同時完成修復,並配合花園開放。目前林本源園邸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負責維護與整修,定為宅第類國定古蹟。 林本源園邸總面積6054坪,分成「園」和「邸」兩部分:園指的是住屋之外的庭園部分,稱「板橋林家花園」;邸為庭園西側的三落大厝,是林本源家族居住處。三落大厝仍屬於「祭祀公業林本源」,需由專人帶領才能入內。
目錄
歷史
清乾隆43年(西元1778年),林應寅自福建漳州龍溪來台在淡水廳新莊(今臺北新莊),從事教職。於清乾隆50年(西元1785年)返回福建龍溪。據專家考證,林應寅是林家最早至臺灣的先祖。次子林平侯於(清乾隆47年)渡台尋訪父親,並受僱於米商鄭谷。林平侯極有經商智慧,鄭谷幫助他創業,當年臺北淡水河航運暢行,稻米運銷為貿易大宗,林平侯以運米為業,時逢林爽文事件,稻米價格高漲,林平侯既為米商,在運米業上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利潤。
林平侯與竹塹林紹賢共同經辦臺灣鹽務,更累積了不少財富。曾擔任廣西柳州知府共7年。林平侯在嘉慶21年(西元1816年)辭官返台定居。當時臺北淡水發生嚴重的泉漳械鬥的事件,為了避禍。林平侯於嘉慶23年時,遷居大嵙崁(今桃園大溪)的三層(今福安里)定居,並興建巨宅、開墾田地、築灌溉水圳、築大嵙崁堡防禦亂民,田租收入大增。林平侯多次協助官府平定民變,並請朝廷興建淡水城。 道光27年(西元1847年),林家為了收佃租方便,在枋橋(即今板橋)建弼益館,林家在板橋地區開始購屋。 此時泉漳械鬥[1] 事件仍未平息,為了避禍,林家於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於枋橋弼益館旁興建三落大厝,於咸豐3年落成後舉家遷入,咸豐5年籌建枋橋城以抵禦泉州人騷擾。其後,林家開始在大厝後興建園林庭園,聘請文人呂西村、謝琯樵等名士擔任西席(即家庭教師),為北臺灣帶來文化氣息。擁有龐大財力的林本源家族成為當地漳州人的主要領袖,三落大厝在當時是漳州人的主要指揮所,該厝不但在建築加上諸多防禦設計,亦有數百壯丁在此戒備,維持至台灣日治時期初期。
西元1949年國共內戰,來台人士特多,不少人選擇林家作為暫棲之地,也有臺籍人士相繼入住。在眾多居住者的違章建築行為及任意拆建之下,毀壞嚴重,激起了國內外人士呼籲保存的行動,直到西元1977年,林本源祭祀公業將林家花園的產權捐給臺北縣政府(今新北市政府),並捐出新台幣1100萬元作為整修經費。 臺北縣政府(今新北市政府)即刻辦理暫住居民的遷出作業,翌年委託台灣大學土木所都計室(既台大建築與城鄉所前身),進行舊觀的測繪及修復計畫工作。 當時在殘蹟保存、略事修補及按原件修復之間,學界與各有關單位,在有些觀點上仍有差距,最後經由漢寶德、林衡道、王國璠、洪文雄、吳基瑞、馬以工等會議結論,提出幾點基本觀念;考量林家花園當時的現狀,盡量按原件修復,修復時限之下限為1945年台灣光復以前,以恢復原樣為原則。 西元1982年底,花園的修復工程開始,經歷4年終告修復完成。修復經費共計動支新台幣1億5643萬3218元,分別由文建會、內政部、交通部觀光局、臺灣省政府及臺北縣政府(今新北市政府)共同負擔。在社會及政府各部門的集體努力之下,獲得今日保存的成果。
建築
庭園
汲古書屋
以明代毛子晉之汲古閣而命名。是一座三開間並帶軒亭的建築,收藏圖書數千卷不乏宋元善本,為林家子弟讀書之所。前後皆設格扇門,以利出入,作為書屋,其窗格子均採較簡潔大方的形式。
方鑑齋
方鑑齋為昔日讀書之所,平時亦是騷人墨客吟詠唱和之處,還可以觀看對面戲亭表演。「方鑑」指的就是方形的水池,,形成看亭與戲亭隔水相對的對景景觀,是林家花園最富有詩意的角落。
來青閣
走出方鑑齋,迎面而來的是來青閣,聳立在庭院的中央,又以繡樓或梳粧樓稱之,當年為貴賓下榻之所。登樓眺望,附近綠野平疇及大屯觀音山盡收眼底,此閣全為楠木及樺木所建,閣之屋頂採歇山式,飛簷高昂,門窗精雕細琢,居林家花園建築物之冠,閣前也有一戲亭,橫額題曰:「開軒一笑」。昔日招待貴賓處,登高四望,青山綠野盡入眼底,故名來青。閣前有劇堂,橫額題曰:「開軒一笑」故稱。
香玉簃
簃為閣邊小屋之意,觀賞花卉之所。
觀稼樓
它的方位與三落舊大厝一致,可能是園內較早期的建築,當年可由此遠眺觀音山下田園裡農夫耕作,亦有檔景的功能。牆上水果形漏窗,取用石榴、南瓜、仙桃、柿子為圖案,深具福、祿、壽、喜之意。登樓眺望,觀音山下一片田園,阡陌相連,田家風景盡數眼底,恍若置身於「多稼如雲」,故名「觀稼樓」。
定靜堂
定靜堂取用《四書大學》「定而後能靜」,為園中占地最廣的建築,為四合院,前後之間均以亭相連。定靜堂之外觀像住宅,兩側的圍牆用八角花磚砌成,牆上有蝴蝶、蝙蝠的漏窗,代表「賜福」。
月波水榭
榭為蓋在水邊的建築,因伸出水面所以用小橋與岸相連;屋頂有平台,可供人賞月。因月影映於水中,取名為「月波水榭」。
榕蔭大池
是園內最大的水域,池畔深植老榕數株,岸北仿林家漳州龍溪故里敷石為山。榕蔭大池為不規則的水池,臨觀稼樓的岸邊設有碼頭,停泊船隻。水池周圍分布著大小形式不同的涼亭,依地勢變化,表現靈巧。
敬字亭
榕蔭池邊,有一座焚紙爐,凡有字紙必須拿至此焚燒。敬惜字紙,乃國人之美德,旨在尊重文字,珍視民族文化。敬字亭即為敬惜字紙之唯一設施,古今奉行至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