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构造湖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 构造湖

外文名: Tectonic Lake

形成: 地面发生断裂 等

类型: 湖泊

地壳运动内力的作用,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坳陷和沉陷等所形成的各种构造凹地,如向斜凹地、地堑及其他断裂凹地所产生的构造湖盆,经贮水、积水而形成的湖泊称为构造湖[1]

目录

分类

构造湖可以分为:对称断陷湖或称地堑湖;不对称断陷湖或称半地堑湖;对称凹陷湖;不对称凹陷湖。

还有以上类型的复合湖型等。 也可以按地壳运动的性质分为褶皱湖和断层湖两大类。

特点

我国大多数湖泊都程度不等地受新、老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和控制。

但因构造湖所处的发育阶段不同以及构造运动性质的差异,反映在湖泊形态方面的特征也就不甚一致。

构造湖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坡陡: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比较平直;水深:湖水一般都很深;湖泊平面形态比较简单:长度大于宽度,呈长条形;面积较大。

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

形成原因

1、大地表面,它可能是高山高原,也许是丘陵平原

2、地面发生断裂,沿断裂方向出现坳陷。

3、坳陷处逐渐储水,形成湖泊。

4、云南抚仙湖构造示意图。抚仙湖是晚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断陷盆地,积水成湖泊。

形成过程

湖泊是在一定的地质、地理背景下形成的,通常情况下并具有一定的事件性。

从其形成到成熟直至消亡的演化过程中,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相互影响与依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

不论湖泊的成因属于何种类型,湖泊形成都必须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是能集水的洼地即湖盆,二是提供足够的水量使盆地积水。

中国不少大、中型湖泊的成因,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新、老地质构造的影响和控制,由于湖泊所处发育阶段的不同以及构造运动性质的差异,反映在湖泊形态方面的特征也就不同,有些构造湖在形态上反映不出构造湖特征。

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无论从其深度,湖岸形态结构上看,已经远非原构造湖的特征。

我国青藏高原由于受高原隆起的影响,区内近似东西向的深大断裂谷发育,在构造谷地低洼处多有纵向延伸的湖泊带分布,湖泊长轴与区域构造线方向相吻合,说明湖盆的形成明显受区域断裂构造线的控制。

如在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宽阔洼地中发育了众多的湖泊,较大的有纳木错色林错加仁错昂则错等。

柴达木盆地中的众多湖泊也多分布在构造盆地的最洼处,它们均是第三纪柴达木古湖泊分化残留湖盆。

云贵高原是断裂构造湖泊最发育,形态也最典型地区,其中除异龙湖和杞麓湖受东西向断裂控制而作东西向延伸外,其余大多受南北向断裂的影响,湖泊长轴呈南北向延伸,如滇东的滇池、抚仙湖、滇西的洱海等都是在断陷盆地基础上发育成的构造湖。

内蒙古广大地区经过喜马拉雅运动被抬升为高原,并伴有断裂的挠曲变形形成众多的宽浅盆地,其中发育了众多湖泊,较大的有呼伦湖、贝尔湖、岱海、黄旗海、查干诺尔和安固里淖等。

在新疆的塔里木准噶尔两个大构造盆地内发育了罗布泊马纳斯湖艾丁湖赛里木湖布伦托海巴里坤湖博斯腾湖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洞庭湖、鄱阳湖和巢湖等地区,因位于大构造单元的转折地带,所以受构造差异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显著。

此外,我国台湾省著名的日月潭,是由玉山阿里山山间断陷盆地积水而成的一个高山构造湖。

山西运城解池系由中条山麓及峨眉台地南缘两条平行断裂形成的地堑构造所控制,曾接受了巨厚的第四系沉积。

中俄国境线上的兴凯湖,是在第三纪断陷基础上形成的构造湖。

分布区域

国外

东非断裂谷中的坦噶尼喀湖,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日本最大的淡水湖琵琶湖等都是构造湖,南美洲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

中国

青藏高原由中发育了众多的湖泊,较大的有纳木错、色林错、加仁错、昂则错等。柴达木盆地中的众多湖泊。

云贵高原中的众多湖泊,如昆明滇池、抚仙湖、阳宗海、大理的洱海和程海等。

内蒙古广大地区中发育了众多湖泊,较大的有呼伦湖、贝尔湖、岱海、黄旗海、查干诺尔和安固里淖等。

在新疆的塔里木和准噶尔两个大构造盆地内发育了罗布泊、马纳斯湖、艾丁湖、赛里木湖、布伦托海、巴里坤湖和博斯腾湖等。在青海省的阿尔金山和可可西里山之间的坳陷带内发育有可可西里湖、卓乃湖和库赛湖和青海湖等;在可可西里山和唐古拉山之间发育有西金乌兰湖、乌兰乌拉湖、多格错仁等。

沿黄河分布的鄂陵湖和扎陵湖亦是构造湖。我国台湾省有著名的日月潭,是玉山、阿里山山间断陷盆地积水而成的一个高山构造湖。中俄国境线上的兴凯湖,是在第三纪断陷基础上形成的构造湖。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