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来宗道(1571年-1638年),字子繇,号路然,浙江萧山人,祖籍河南鄢陵[1],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简介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进士,累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
天启年间,与魏忠贤党人有来往,与杨景辰等编《三朝要典》,把东林党人打倒。
崇祯时,翰林院编修倪元璐请求毁去《三朝要典》,庚午,毁《三朝要典》。东林人士纷上疏弹劾来宗道,壬子,来宗道、杨景辰致仕[2]。
历官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即宰相),七次进阶,显赫一时。[3]
经历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来宗道(路然公)奉使肃藩,曾考察黄河,登陟泰山、华山、嵩山,巡视全国各地,初现才干。
明天启元年(1621),来宗道(路然公)补经筵讲官,敷陈恳切,深得明熹宗朱由校重用。
明天启朝,来宗道(路然公)先后官拜光禄大夫,可以上朝议事;少傅兼太子太傅,安排皇帝政务日程和规范太子行动举止,是皇帝和太子最亲近的人;天启年后期,分别执掌户、礼两部,系熹宗皇帝重臣。
来宗道(路然公)生活俭朴,身居要职,巡视各地,仅带一只衣箱和数名仆童,两袖清风,一身清白。
熹宗皇帝驾崩时,身为顾命大臣的来宗道(路然公)在拥立信王朱由检(明熹宗朱由校之弟,即后来的崇祯皇帝)中,起过相当作用。
明崇祯元年(1628),来宗道(路然公)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之身份,行内阁首辅(宰相)之职,替崇祯皇帝批复奏章,揽承政务,官至一品,人称“来阁老”。 来宗道元配黄氏,封淑人,累赠一品夫人。
是年,后因党争激烈,来宗道(路然公)遂告老还乡,过起田园生活。
远离官场的来宗道(路然公)乐为造福乡里,撰写了明《萧山县志序》、《西江塘条约碑记》等,忙中偷闲,又撰写了《尚书秘省》。
明崇祯十一年(1638),此时的大明王朝积重难返,风雨飘摇,来宗道抱憾病逝于长河故里,归葬长河塘子堰村井山坞。
只有享誉明清建筑大观园的长河“九厅十三堂”中的“阁老厅”、“腾蛟厅”、“起凤厅”和“光裕堂”的遗存,还在诉说着长河400年前那一段历史的辉煌。[4]
视频1:明朝的内阁制
视频2:微课《明朝内阁》
参考文献
- ↑ 倾听历史的回声————廉史镜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 ↑ 《明季北略》(卷3):“十一月,廷推阁员,以钱龙锡、杨景辰、来宗道、李标、周道登、刘鸿训为大学士,入阁办事。”
- ↑ 来氏族人(会宗堂).《萧山来氏宗谱》.杭州萧山:家族印刷,1921
- ↑ 来氏先贤——内阁首辅来宗道 - 美篇 2018年8月24日 - 来宗道,字子由,号路然,长河人,明隆庆五年(1571)出生,为长河来氏五房十四世。明万历三十一年(1
资料来源
-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四·阉党
官衔 | ||
---|---|---|
前任: 李国𣚴 |
明朝内阁首辅 1628年 |
继任: 周道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