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李先念紀念館 |
中文名稱;李先念紀念館 外文名稱;CiLang temple 地理位置;紅安縣 著名景點;李先念紀念館 |
李先念紀念館位於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內稞子山上,與董必武紀念館成對稱式布局。該館是1993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1994年4月5日(清明節)在故鄉--湖北省紅安縣動工興建的。1997年6月21日,正式對外開放。占地面積5500平方米,建築面積2227平方米。該館的建設,得到中央、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原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為紀念館題詞,陳雲同志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
人物生平
1954年調到中央工作,任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協助周恩來、陳雲領導經濟建設,為國理財。"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鬥爭,是粉碎"四人幫"的主要決策人之一。後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第七屆全國政協主席。協助鄧小平領導全黨實現歷史性的偉大轉折,制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積極推動改革開放和全面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項工作。是第七屆中共中央委員,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一、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第二、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著有《李先念文選》、《李先念論財政金融與貿易》。1992年6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紀念館介紹
紀念館,依山傍勢,氣勢恢弘、造型典雅,以豐富的文物史料,生動活潑的陳列形式,主要以半個世紀以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為背景,以李先念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突出貢獻為重點,再以文物為基礎,配以必要和適當的輔助陳列品。紀念館分序廳和四個陳列室、文物庫房、李主席辦公室復原陳列幾個部分組成。以"從木匠到將軍"、"從深入敵後到經略中原"、 "從領導湖北到為國理財"、"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四個單元展示了李先念同志集平凡和非凡,樸實和傳奇於一身的個人風采。介紹了李先念同志在66年革命歲月中,從一名普通木匠成長為舉世矚目的將軍,從農民的兒子到國家主席的光輝戰鬥歷程。[1]
傳統教育基地
紀念館自開館以來,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與重視,江澤民、李鵬、李瑞環、吳官正、劉華清、劉 雲山、俞正聲等親臨本館參觀指導。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有諸多單位與紀念館建立共建關係,接待觀眾約200餘萬人次。
李先念
個人履歷
李先念,湖北省紅安縣(原黃安高橋區)李家大屋人。1909年6月23日出生。從青年時代起就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1927年11月,領導農民武裝參加黃麻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中共陂安南縣委書記、縣蘇維埃主席,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團、師、軍政治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參加指揮了許多重要戰役戰鬥,為創建鄂豫皖和川陝革命根據地,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長征中,率領紅四方面軍先遣部隊迎接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實現懋功會師;指揮包座戰鬥,打開北上通道,堅決抵制張國燾的分裂主義活動,策應紅二方面軍北上,為實現三大主力紅軍的會師作出了貢獻。
1936年10月,奉中央軍委命令西渡黃河,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委員。參與指揮一條山、倪家營子、梨園口等戰鬥,血戰河西走廊。西路軍失敗後,臨危受命,任西路軍工作委員會委員,負責統一軍事指揮,率領餘部翻越祁連山,穿過戈壁灘,歷盡艱辛,到達新疆,為黨和紅軍保存了一批領導骨幹。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豫鄂邊區省委軍事委員會副主任、軍事部長、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新四軍第五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在孤懸敵後的敵偽心臟地區,率部與日偽軍的"掃蕩"和國民黨頑軍的進攻進行了反覆頑強的艱苦鬥爭,創建了地處要衝的中原抗日根據地,建立了擁有5萬餘人的正規軍和30餘萬人的民兵武裝力量。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副書記、中原軍區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後中原軍區第二副司令員),指揮中原突圍戰役,創建豫鄂陝革命根據地,參與重建軍大別山革命根據地和反攻中原的鬥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省政府主席,湖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武漢市委書記、市長,中共中央中南局副書記、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歡迎來到李先念紀念館! , 中國青年網 2009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