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机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

中文名:有机土

外文名:Organic soil

简 介:富含有机质为特征的一个土纲

应 用:石油钻井方面

学 科:自然地理学

成土环境

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首先是只要有潮湿积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通常所在地形相对低洼、地表积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成土过程

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了有机土。具体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

(1)泥炭积累过程。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铜矿硫铁矿菱铁矿菱锰矿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当季节性水分落干,低价铁、锰又被氧化成高价铁、锰,呈斑纹状淀积于结构体表面称为锈色斑纹层。[2]

鉴定标准

包括:①具有潮湿土壤水分状况,大多数年份土温>5℃时的某一时期,全部或某些土层被地下水或毛管锋水饱和并呈还原 状态;②草根层(As)是泥炭土的最上层,厚50~60cm,有活的和死亡的沼生植物茎叶根系未充分分解密集于地表;③泥炭层为半分解的植物残体组成,厚度>50cm;④腐殖层为分解充分的细粒有机物质层;⑤潜育层为滞水还原条件下形成的蓝灰色黏质土层,有锈纹锈斑以及铁锰结核。


视频

如何将酸性土改造成有机沃土

参考文献

  1. [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田连恕,张建明.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52-352]
  2. [曹杰,邱正松,徐加放,江琳,黄维安. 有机土研究进展[J]. 钻井液与完井液,2012,29(03):81-8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