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曾文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曾文賓

台灣烏腳病之父
圖片來自聯合報
出生    1924年1月15日

出生位置  臺灣臺中彰化縣鹿港街

逝世    2020年11月22日(96歲)

就讀學校  臺中第一中學校
      國立臺灣大學
      大阪市立大學

曾文賓(1924年1月15日-2020年11月22日),臺灣彰化縣鹿港鎮人,曾任台大醫院副院長、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因調查嘉南烏腳病與飲水含量有關,得到第十五屆醫療奉獻獎特殊獎,也對高血壓有研究。 [1]

生平

曾文賓,1924年出生於彰化縣鹿港,家庭小康,母親早逝,由祖父母帶大,喜歡讀書到廢寢忘食。小時因頭部長白癬而未通過體檢,無法就讀台中一中。最後用民間偏方治癒。第二年重考,才得以順利入學,也讓他立志從醫。二次大戰期間,赴上海同濟大學讀醫,因國共戰爭,返台插班考上台大醫科台大畢業後又留學日本,取得大阪市立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專研心臟血管疾病。

1958年2月,在臺大醫院院長高天成號召下由台大公衛陳拱北教授組成烏腳病調查隊,曾文賓以心臟科醫師身分加入臨床調查。1968年,他發表烏腳病盛行率跟飲水中含量的關係於在《環境衛生展望》國際期刊,論文被引用超過千次。1978年受聘擔任台大副院長。1986年8月,花蓮慈濟醫院成立,參與籌建慈濟醫院事務,並投入醫院籌建及營運管理。2005年榮獲第十五屆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 [2]

致力研究臨床流行病

是國內從事臨床流行病學調查的第一人,也是率先投入烏腳病研究,堅持到最後的學者;他在40餘年間,親自收治了1800多案例,所發表的井水含量與烏腳病皮膚癌病變關係,成為今日美國環保署、世界衛生組織(WHO)、乃至全球多數國家採行飲水含砷量0.05PPM標準的依據。

曾文賓當初博士論文做的是抗腫瘤對血管內壁細胞的影響,大家以為他要進血液科,後來研究烏腳病,接受陳萬裕教授指導,大家又以為他要進腎臟科;實際上,曾文賓說他從住院醫師第一年開始,就對高血壓治療藥物效果評估感興趣,總醫師一做完,就在台大門診開高血壓特別門診;所以轉到心臟科。

在民國41年左右,流行病學根本未受到重視,曾文賓即一再主張地域的特殊性分析,應有助於對疾病的了解與掌握,因而投入流病調查,以獲取第一手資料。

民國46年,中南部沿海地區傳出一種怪病流行,許多居民下肢不明變黑、潰爛,甚至節節脫落;已截肢的病患常發生「幻肢痛」,夜半裡啼哭、哀嚎,令人不忍;當時新聞界稱之為「烏腳病」,名稱便就此相襲而來。次年,台大公共衛生系及內外科組團到台南北門鄉、嘉義布袋鎮雲林學甲等地勘查,曾文賓也以心臟科醫師身分加入臨床調查。曾文賓說,當時他四處看診、兼差,已分身乏術,卻還得抽時間南下,從事烏腳病研究,實在苦不堪言。但他一著手,便不放棄,直到做了兩年後才升上主治醫師。

曾文賓強調,他大半生的奮鬥,不論是烏腳病研究或以心臟科醫師開創國內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先河,這些都不是他算計得失後所做的選擇;他憑藉的,只是證嚴法師常講的:「做,就對了!」這句話;從年輕到退休、從退休到現在,傻傻地堅持做下去,直至今日,始終無悔。也由此深刻體認到:很多事可以一試再試,人生卻不可以重來;要在社會上立足,做有用的人、或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一定要懂得把握機會,否則,便浪費了人生。

曾教授的貢獻並不止於烏腳病和高血壓學術成就,在高血壓防治方面建樹更多。他很早就體會衛生教育的重要,不但在民國73年成立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出任首屆理事長,提倡社團或醫院廣設免費量高血壓站;利用周末周日帶志工在台北火車站宣導高血壓防治;旅客看到量血壓站的志工,便自動跑來量血壓。 [3]

曾文賓醫師
圖片來自元氣網

慈濟醫院期間

1986年8月,花蓮慈濟醫院成立,他與證嚴上人結緣,在他卸下台大醫院副院長職務之前,即著手參與籌建慈濟醫院事務,並投入醫院籌建及營運管理。1989年,他繼杜詩綿教授之後接任慈濟醫院院長。期間他完成了慈濟護專及開設玉里分院、關山分院、大林分院、新店分院、還有潭子分院的籌畫工程,並且在慈濟醫院逐步提升教學研究水準,他勤儉樸實節省開支,常說慈濟是靠大家捐款而來,不可浪費社會的資源。1998年慈濟醫院升格為醫學中心後,他功成交棒,出任名譽院長。八旬高齡,繼續在花蓮慈濟心臟內科服務,還每月固定前往前大林慈濟醫院看診,照顧嘉南地區患者。他在烏腳病跟飲水中砷含量關係的研究,榮獲2005年第十五屆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 [4]

視頻

緬懷曾文賓院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