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智性法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智性法师,是台湾早期出家僧侣中的耆宿之一,出生于一八八四年,一九〇三年即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但是智性早年在大陆参访,到一九二八年才回到台湾,以致他在台湾并没有像觉力、善慧开创一个法脉。这是各人因缘的不同,无关乎德学与修持。 释智性,福建台湾府台北人,俗家姓叶,清光绪十年甲申(一八八四;台湾在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建省)出生。他的父亲讳永风,经营木炭业,为人宽厚老诚,做生意公平无欺,远近邻舍都愿和他交往,因此生意颇为兴隆。母亲冯氏讳求娘,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智性法师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84年

出家受戒

智性法师,是台湾早期出家僧侣中的耆宿之一,出生于一八八四年,一九〇三年即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但是智性早年在大陆参访,到一九二八年才回到台湾,以致他在台湾并没有像觉力、善慧开创一个法脉。这是各人因缘的不同,无关乎德学与修持。 释智性,福建台湾府台北人,俗家姓叶,清光绪十年甲申(一八八四;台湾在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建省)出生。他的父亲讳永风,经营木炭业,为人宽厚老诚,做生意公平无欺,远近邻舍都愿和他交往,因此生意颇为兴隆。母亲冯氏讳求娘,贤慧慈祥,敦亲睦邻,人人称誉,不幸在智性十一岁时,冯氏罹疾不治,撒手西归。智性自幼纯孝,整日悲恸不已,每天一定要到母亲墓前哭祭一番。一天他在墓前哀悼之时,适逢道友叶得路过,上前劝导他徒哭无益,不如从师学佛,才能探求得人生究竟,以免除人生痛苦。智性以此因缘,进入台北大桥头的龙华堂(即后来的龙云寺),这是他接触佛教的开始。智性七岁时即入私塾启蒙,跟随知名汉学名师陈朝用先生受业,读学塾启蒙书"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至于《论语》《孟子》等。到他母亲逝世后,他入佛堂学道,开始持斋茹素,逐渐有了出家的念头。

光绪二十年甲午之战,满清战败,翌年日寇窃据台湾。这时陈朝用先生的学塾虽仍然授课,而智性内心忐忑不安,出家的念头时时在心底泛起。如是又过了几年,在他二十岁时,终于下定决心,抛弃学业,附船逃回福州,投入鼓山涌泉寺,礼谒方丈振光老和尚,请求出家。蒙老和尚应允,为之剃度,时为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一九〇三年)。翌年,鼓山古月老和尚传授三坛大戒,智性受了具足戒,成为一名比丘。

参访学法

智性圆戒后,白塔寺的当家师禅云和尚很器重他,留他在白塔寺,给方丈老和尚担任侍者。那时在南洋槟榔屿弘化的妙莲老和尚,回到鼓山作寿,以禅云和尚的介绍,智性得以谒见妙莲老和尚,妙老寿诞以后,厦门南普陀寺喜参和尚来函请妙莲和尚代他到漳州住持南山寺──南山寺本为一所破落的旧寺院,新加坡刘金榜居士捐资重新修建,所以要有人去住持。智性奉命随侍妙莲老和尚,搭船到了龙溪县南门的南山寺。妙老是闽南知名的大德,当他抵达龙溪县时,漳州地方官员出城迎接,民间善信对老和尚顶礼膜拜。妙老到南山寺晋山,他对智性十分信任,先后要智性担任客堂、监院等职务。 妙莲老和尚在漳州驻锡不到一年,即返回鼓山,留下智性和浩乘师,在南山寺照料一切。后来浩乘应妙老之召也去了南洋,这时仅留下智性负责照料寺院。他在南山寺一住数年,而心中怀念鼓山,时时想返回涌泉寺。后来听说妙莲老和尚由南洋回到鼓山,他即到涌泉寺向妙老陈述一切,妙老命他留在鼓山,在客堂任职事。鼓山是闽南名刹,各方衲子到此落足挂单者甚众,他均热诚接待,彼此交谈,知道了各地名山大刹的情形,常想也出外云游参访,以广见闻,他向寺中当家师告假(妙莲老和尚在槟榔屿建设极乐寺),于宣统初年出外参访。

智师与鼓山道侣雪凝义才淇满诸师结伴同行,先到广东韶关,礼参六祖道场南华寺,继而到广州参访六榕寺光孝寺,并游历广东各地名山古刹,参访大德。最后一行人乘轮船到达上海,参访龙华静安法藏等寺,继而转赴宁波,于接待寺拜访圆瑛法师。圆瑛法师热心接待他们,并介绍他们到天童寺,听慧明老法师《法华经》。他们一行人于天童寺挂单住在云水堂,每早八时听老法师讲大座,下午再听小座复讲。慧明老法师慈悲心重,每念云水堂住的云水僧苦恼,常以衣服用品送给十方挂单的僧众。《法华经》圆满之后,智性等人复于七月十五日讨单进禅堂。一九一一年冬天,义才、雪凝两师先返回鼓山,智性与淇满二人继续留在天童。这一年是宣统三年辛亥,武昌起义,民国肇建,翌年他们离开天童寺时,已经是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了。

泉州性愿转逢二师也在天童寺住禅堂,谊属同参,道谊颇笃。禅堂功德圆满,同参或往金山高旻,或回归原寺。而智性志在云游四方,乃继续参访名山。他和淇满曾到阿育王寺礼佛舍利,并渡海朝礼南海普陀山,参观潮音洞。参访数年,心愿已了,乃返回鼓山涌泉寺,在舍利湖养静,日则阅藏,夜则礼佛,从未间断。住了两年,应漳州善信之请,曾赴漳州各寺宣讲佛法,法缘殊胜。

返台弘法

智性法师在闽南弘化数年,静极思动,一九二一年前后,与鼓山道侣常净、心机、颂协诸师,同朝安徽九华山。在九华山的地藏菩萨肉身舍利前,智性发下利益众生,行佛所行的宏愿,由是道心益为坚定。返回鼓山又住了数年,民国十五、六年(一九二六、七年)间,他约集同道游历南洋。由福州登船,航行十数日,在新加坡上岸,驻锡在普陀寺。普陀寺的开山转道和尚,早年也在天童寺住禅堂,是智师旧识,热情的招待他。继而赴槟榔屿,参访妙莲老尚于清季末年创建的极乐寺。后来又回到新加坡普陀寺。南洋华侨甚众,佛教信徒也很多,名刹如双林寺、龙山寺、普觉寺等,也都甚具规模,他都一一参访,一般信众对智师礼拜甚诚。在新加坡驻锡一个时期,离开普陀寺回到福州。小住一段时间,过了夏天,才回到故乡台湾,这时已经到了一九二八年。智师于光绪二十九年到福州鼓山时,年方二十岁,此时返台,已经四十五岁,他在大陆居留了二十五年之久。 台湾日本人统治之下,佛教寺院受日本佛教影响,很多地方不如法,使智性很看不惯,无奈为环境所限,也很难有所改革。智师回台之初,承观音山护法居士之请,在凌云寺驻锡讲经,为时未久,和道侣妙祥、如净二师,往狮头山清修,同时受金刚寺开山住持妙禅禅师之请,担任金刚寺首座。他想自建一处道场,作为弘化之所,于是发心在三年内募化筹建冈山临济寺。那时社会经济落后,建立道场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要有无比的毅力与忍耐的工夫,否则难期于成。智师以坚忍不移的毅力,募化数年,冈山临济寺终于修建落成,布教工作因得展开,在辛苦耕耘之下,信众日增。

他为了要了解日本佛教的情形,乃组织了一个参观旅行团,自己担任团长,往日本参观访问。在日本期间,曾到神户、长崎等处参观考察,又到京都参访佛学院,和许多规模宏大的寺院。返台之后,对于弘扬佛法更具信心,他希望从事协助各地寺院的建寺工作,他重建了北投的关渡的慈航寺,以后就在慈航寺驻锡弘化。

安然示寂

一九四五年,日寇侵华战争失败,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获得最后胜利,台湾被日寇占据五十年后终于光复,重回中国怀抱。一九四七年,智性老和尚年已六十四岁,在众望所归的情形下,为诸山长老所推举,担任中国佛教会台湾省佛教分会第二届理事长。他在理事长任内,协调各方,为全省寺院服务,建树颇多。一九五三年,老和尚受请出任台中宝觉寺住持兼佛教书院院长。他素来重视青年,认为培育佛教人才至为重要,在院长任内办学两届,栽培青年僧甚多。尤其是他台中宝觉寺两次传戒,为教热忱,使人赞叹。一九五九年他回到关渡慈航寺,于寺中兴建慈航宝塔,沐雨栉风,亲自监督工程。他年事已高,体力渐衰,就此积劳成疾,以致一病不起。于一九六四年示寂,世寿八十一岁,僧腊、戒腊各六十一夏。 智性法师的夙愿,是在他一生之中,传戒三次三坛大戒。第一次传戒,请到太沧老法师为得戒和尚。第二次传戒,请到智光老法师为得戒和尚,第三次传戒的愿望未了,以体力日衰,未能完成。他的另一个心愿是希望培育僧材,荷负起如来大业,以复兴佛教,延佛慧命。这两个愿望,后来都由他的剃度徒圣印完成了。圣印俗名陈林,台湾省台中县人,一九三〇年出生。十八岁之年在智性老和尚座下披剃出家,法名果玄,字圣印。一九五〇年,入新竹青草湖灵隐寺的"佛教讲习会"受学。毕业之后,奉智老之召,到台中宝觉寺任监院,兼佛教书院教务主任。一九五九年智老回到关渡慈航寺,圣印亦于台中南区合作街购得土地,创建了"慈明寺",一九六一年慈明寺落成之日,由智性老和尚主持佛像开光典礼。以后在寺中多次传戒,并创办了中华佛教学院慈明佛学研究所,培育僧青年,完成了智性老和尚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