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光孝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光孝寺(梅峰寺、梅峰光孝寺)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勝利路中段,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光孝寺,位於市區內勝利路中段。宋時山上遍植梅樹,徽宗賜額「梅林佛國」,故稱「梅峰寺」。光孝寺的前身原是一座觀音亭。宋元豐八年(1085年),地方名士李富之母黃氏舍地百餘畝,將亭擴建為寺。紹興七年(1137年),賜名「報恩光孝寺」。元代在寺內設官講。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犯莆,寺被焚毀。

光孝寺,明萬曆年間重建。清代增建大小殿宇十多座,傍山而起、錯落有致。

中文名稱:光孝寺

地理位置:莆田勝利北街535號

開放時間:8:30-17:00

門票價格:免費開放

別 名:梅峰寺、梅峰光孝寺

歷史沿革

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勝利路中段,有一座規模宏大的佛教古剎,它是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的梅峰光孝寺。與廣化寺、龜山寺、囊山寺並稱為 「莆陽四大叢林」,198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寺廟。梅峰,古代又稱梅子岡,因此山遍植梅樹而得名。

隋唐時,梅峰僅有座觀音亭。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梅峰的所有者李泮固求觀音喜得貴子,舍梅子岡山地100多畝,擴建為佛教廟宇,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宋徽宗御書賜匾「梅林佛國」。翌年,又賜額「崇寧禪寺」。宋政和元年(1111年),敕改為「天寧萬壽寺」。

後惠照法師任萬壽寺的住持,將寺廟修繕一新。

相關典故

禪師聽聞鐘響,氣憤地立刻返回荔城,責罵小和尚不聽話,壞了大事。禪師聽見鐘聲的地方,後來叫做「鍾前」。梅峰寺鐘的響聲只傳到那裡為止。據說,禪師走到哪裡,鐘聲便傳到那裡。如果小和尚按禪師的指點,在他行到福州後敲鐘,那麼鐘聲就能傳到福州;由於小和尚心急,提前敲響,結果只能傳到離梅峰寺僅40多里處的福清鍾前了。這個故事一直在民間傳流至今。可惜那口鐘已於清光緒十三年因駐軍不慎失火而被燒毀。

梅峰寺的銅鐘,是民國初年模仿宋鍾重新鑄造的,雖然不如前鍾神奇,但也很動聽:每當晨曦初露、金雞啼曉之時,興化平原上空,鐘聲頻傳,抑揚頓挫,渾圓悠遠,聲聲入耳,給荔城這座千年古城,平添了一番優雅清新的韻味,素有「梅寺晨鐘」的雅號,為莆田的獨特景觀。

三次鑄造

宋紹興二年(1132年),住持惠澤等發願鑄造大鋼鍾。經過三次鑄造,音色都不甚理想。直到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住持懷琇請名匠蔡通冶鑄了一口銅鐘,音色清朗,音量洪厚,凌晨時鐘聲可傳到40里以外。

從此,「梅寺晨鐘」被列為莆田一景。在宋紹興七年(1137年)時,宋高宗賜「報恩光孝寺」,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稱光孝寺,一直沿習至今。宋朝的梅峰光孝寺在當地富豪李氏家族的支持和宋朝政府的扶持下,屢經擴建,殿堂雄偉,成為莆田境內四大叢林之一。在大雄寶殿邊還建有梅峰書院,四周名士雲集在這裡談經論道,著書立說,人稱講寺。梅峰寺住持惠深在法堂左側建李公祠以紀念之。

重修時期

元朝時,朝廷在寺內設「官講」,使梅峰寺成為名符其實的講堂。後年久失修,逐漸衰敗。明朝永樂六年(1408年),住持規永法師予以重修。可惜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全寺被倭寇燒毀,僅存大雄寶殿和鐘樓。到萬曆六年(1578年)由住持月珍法師募捐重修,後相繼建起了伽藍祠、香積、法堂、大士閣、山門和瞻拜亭。清朝時,在順治、康熙、雍正年間,光孝寺都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

1887年,鐘樓失火,樓內那口宋代銅鐘競被火溶化。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由南洋回國的微嘉法師任光孝寺住持,四處集資,興修了大維寶殿、方丈室、客堂、鐘鼓樓、韋馱殿和禪堂等,又按宋時銅鐘尺寸新鑄了一口銅鐘,鍾高1.64米,外徑1.04米,重1500公斤,鐘身鑄有《大悲咒》、《鍾咒》全文,共543字,音色洪亮久久不絕。微嘉法師弟子眾多,有近百人卓錫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有海外廨院18座。

對外開放

從清朝末年始,光孝寺的維修費和日常開支都由海外廨院資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梅峰光孝寺也作為佛教活動場所受到國家的保護。但「文化大革命」中,佛像被毀,僧眾流散,殿堂改作他用,唯有清鑄銅鐘倖存下來。 1979年,隨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落實,光孝寺重新作為佛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

1979年,隨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落實,光孝寺重新作為佛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海外信徒積極捐資,重建祖寺。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和海內外佛教界的努力下,經過十年重建,梅峰光孝寺殿堂雄偉、佛像莊嚴,煥然一新。

布局結構

在梅峰光孝寺中軸線上,依次分布着六進殿堂:山門牌坊、天王殿、瞻拜亭、大雄寶殿、法堂(上為藏經樓)、大悲殿。左側分布着伽藍殿、鐘樓、客堂、齋堂、僧舍、功德堂;右側次第為祖師堂、鼓樓、淨業堂、禪堂、方丈室等。整個建築依山而建,次第上升。光孝寺的整個建築古樸大方,巍峨壯觀,布局主次分明,鍺落有致,建築總面積達1.8萬平方米,全寺占地面積達5.3萬平方米。

梅峰光孝寺最為引人注目的是20世紀80年代建于山巔處的大悲殿。梅峰海拔雖僅55米,但兀立城中,加上高22米、三重檐、懸欄高閣式的大悲殿,就顯得格外宏偉壯觀。殿中一尊高14.2米的觀音坐像,高度為八閩之最。據說,僅金身貼塑,就用去黃金1.5公斤。

殿中有羅丹(1904—1983)書楹聯一對:「峰頂參梅花,聽來百八鐘聲,聲聲入悟;門前對滄海,看遍萬千春色,色色皆空。」殿後有階級可登殿走馬迴廊。

梅寺晨鐘

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寺晨鐘」,指的是梅峰寺凌晨的鐘聲洪亮低沉、渾厚綿延,悠揚悅耳,清幽久遠[1],音域覆蓋面廣,莆陽大地均可聽到,堪稱荔城一大景觀。

梅峰寺建於北宋後期,是莆田「四大叢林」之一。寺的鐘樓內原來懸掛一口宋紹興年間名匠蔡通鑄造的優質銅鐘,聲音洪亮,可傳數至百里之外。相傳蔡通一生僅僅鑄了四口大鐘,第一口鐘的聲音十分響亮,人稱「神鍾」,可惜飛走了;第二口鐘音質極好,即梅峰寺的佛鐘;第三口鐘掛在紫霄寺鐘樓里,重一千七百斤;第四口鐘響聲非常難聽,放在古譙樓上,用作縣衙殺人時的喪鐘。梅峰寺的大鐘懸掛上鐘樓以後,老禪師動身前往福州鼓山湧泉寺,臨行時交待和尚說,要等他到達福州後才能把鐘敲響,小和尚不知其中奧妙,當禪師剛出江口,行到福清境內翁山腳下時,便好奇、性急地敲起鍾來。

交通信息

乘坐2路、12路、23路至「梅峰寺」站下即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