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普希金 | |
---|---|
原文名 | 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 |
出生 |
1799年 莫斯科 |
逝世 | 1837年 |
国籍 | 俄国 |
职业 | 俄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历史学家,政论家。 |
知名作品 | 《自由颂(普希金) |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俄语罗马化:Aleksandr Sergeyevich Pushkin[[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la的条目]],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俄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历史学家,政论家。俄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十九世纪前期文学领域中最具声望的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俄国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之父”,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全景式地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全貌堪称“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他不仅支持十二月党人的某些观点,更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那个时代的主要社会性的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1]。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普希金)|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青铜骑士》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短篇小说《黑桃皇后》、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生平
普希金出生于莫斯科,从1805年到1810年他每年夏天都在他祖母处在莫斯科附近的一个村庄里度过。他童年的这些生活经验后来都体现在他早年的诗中。
他在位于皇村的帝国学院中就学六年,这是一个1811年10月19日成立的优秀学院。今天,这个学院被称为普希金学院。在这段时间里普希金经历了1812年对抗拿破仑的战争。在1815年,普希金发表了第一首爱国诗。虽然他当时还是一个学生,他被圣彼得堡的一个文学协会阿尔扎马斯接纳为会员。这个协会反对当时盛行的保守的、硬板的语言文字,提倡俄罗斯语言。普希金早年的诗充满了生机。
1816年他的诗的风格突然转变了,哀歌成为他最主要的作品。
1817年普希金毕业,他在彼得堡的外交协会任秘书。他经常去剧院,参加阿尔扎马斯的会议。他还加入了一个称为“绿灯”的文学和剧作团体。这个团体与当时贵族中反对沙皇专制的团体有一定的联系。虽然普希金没有参加他们的政治运动,但他与这个运动中的许多人是好朋友,他写的讽刺短诗受到了这个运动的影响。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在写一部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这部长诗从他还在学校里的时候就开始了。1820年5月他完成了这部长诗。但当时的批评界对它的评价非常坏。
1820年初普希金的一些讽刺诗给他带来了麻烦,在这些诗里他嘲讽了一些当权的人,比如当时的战争部长和教育部长。在一些有权势的朋友的帮助下他没有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但他依然不得不离开圣彼得堡。他被下放到克里米亚。到1824年为止他在南俄不同的地方居住。从1823年开始他开始写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长诗他一直到1830年才完成。从1824年到1825年他住在他父母的庄院,在这段时间里他与他父亲有很大的意见分歧。
他的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标志着他离开当时陈腐的俄罗斯诗歌的开始。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接见他后他重新被允许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居住。但沙皇亲自检查他的创作,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都受到了严格的监视。这也体现在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中。普希金这段时间生活得非常不快,因为他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
1831年普希金结婚,结婚当晚普希金手中的蜡烛忽然熄灭,让普希金一惊,仿佛预告了他不幸的将来。婚后与夫人迁居圣彼得堡,夫人娜塔丽娅·冈察洛娃 成为当时圣彼得堡社交界著名的美人,被誉为“圣彼得堡的天鹅”,美貌令其在当时的俄国宫廷中受到欢迎,普希金夫妇因而成为宫廷活动中的常客;然而这种上流社会的生活加重了普希金的经济负担,虽然因为他的名气与其妻子与宫廷的接近,沙皇允许普希金在档案局研究文献,方便写作《彼得大帝史》,但普希金仍然非常不快,他经常与人角斗,而且往往出于无足轻重的原因。他这段时间里的作品都体现出沉重的精神压力。
直到1836年他才被允许发行一部他自己的文学杂志。这个时期有一名法国流亡保皇党人乔治·丹特斯疯狂爱上他的夫人冈察洛娃,两人经常相约共舞,后来普希金接到侮辱他的匿名信,信里笑他是乌龟。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忍无可忍,为了名誉,他与丹特斯进行决斗,结果腹部受了重伤,两天后去世,当时的报纸刊载:“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殒落了”[2][3]
普希金的后代
普希金与娜塔莉娅有4个子女,分别为: Maria(玛丽亚出生于1832)、Alexander(亚历山大出生于1833年)、Grigory (格里高利出生于1835), 和Natalya(娜塔莉娅出生于1836)。普希金子女中只有亚历山大和娜塔莉娅有后代。娜塔莉娅嫁给了拿骚的尼库劳斯·威廉王子;他们的孙女娜杰日达嫁入了英国王室。[4]诗人后代遍布全球,包括英国、德国与比利时。其中大约50个生活在俄罗斯,其中包括塔基亚娜·卢卡斯。她的曾祖母(普希金的孙女)嫁给了尼古莱·果戈理的侄子。卢卡斯女士目前生活在俄罗斯莫斯科州的克林。[5]
影响和评价
普希金的诗和剧本为通俗语言进入俄罗斯文学铺平了道路,他的叙述风格结合戏剧性、浪漫主义和讽刺于一体,这个风格对许多俄罗斯诗人有深刻的影响,是继他以后俄罗斯文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他同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有乔治·戈登·拜伦和约翰·沃尔夫冈·哥德,他本人受伏尔泰和威廉·莎士比亚的悲剧的影响很大。
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和在俄国,普希金享有很高的地位。普希金在其生前,就对自己的成就颇为自信。在他的《纪念碑》(1836)一诗中,他写道:“我给自己建起了一座非手造的纪念碑,……整个伟大的俄罗斯都会听到我的传闻,各种各样的语言都会呼唤我的姓名,……我将长时期地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因为我用竖琴唤起了人民善良的感情,因为我歌颂过自由,在我的残酷的时代,我还曾为死者呼吁同情。”[6]著名评论家别林斯基指出:“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里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冈察洛夫也称称“普希金是俄罗斯艺术之父和始祖,正象罗蒙诺索夫是俄罗斯科学之父一样”。[7][8][9]
普希金的重大贡献,在于创建了俄罗斯文学语言,确立了俄罗斯语言 规范。[7]屠格涅夫说:毫无疑问,他创立了我们的诗歌语言和我们的文学语言。普希金的同时代人和好友果戈理也曾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马上就会突然想起这是一位俄罗斯民族诗人……。他像一部辞书一样,包含着我们语言的全部宝藏、力量和灵活性。……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灵魂、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样纯洁,那样美,就象在凸出的光学玻璃上反映出来的风景一样。” [7]普希金在浪漫主义的抒情诗和叙事诗的创作中,十分注意书面语与口头语的完美结合,广泛吸取民间语言的精华,使文学接近民族的生活和周围的现实,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最终形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10]
赫尔岑则说,在尼古拉一世反动统治的“残酷的时代”,“只有普希金的响亮辽阔的歌声在奴役和苦难的山谷里鸣响着:这个歌声继承了过去的时代,用勇敢的声音充实了今天的日子,并且把它的声音送向那遥远的未来”。普列汉诺夫、卢纳察尔斯基、高尔基等人对普希金也有所论述。高尔基曾指出:“普希金的创作是一条诗歌与散文的辽阔的光辉夺目的洪流。此外,他又是一个将浪漫主义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奠基人;这种结合……赋予俄罗斯文学以特有的色调和特有的面貌。”
普希金的作品被俄国著名的艺术家编成歌剧、舞剧,改编成话剧、儿童剧和摄成电影。他的诗歌被谱成歌曲,流传至今。苏联科学院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又名“普希金之家”)是收藏普希金的私人藏书、手稿和研究普希金的中心。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建有普希金博物馆,列宁格勒有普希金故居纪念馆 。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和附近的三山村以及普希金安葬地圣山修道院,已改为普希金文物保护区。在苏联,普希金的研究形成为“普希金学”。多年来,普希金的作品被不断结集出版,研究著作也层出不穷。[7]
作品
中短篇小说
- 彼得大帝的黑奴
- 书信小说
- 亡人伊凡·彼得洛维奇·别尔金小说集 1831年
- 射击
- 暴风雪
- 棺材老板
- 驿站长
- 村姑小姐(Барышня-крестьянка)
- 戈琉辛诺村源流考
- 罗斯拉夫列夫
- 杜布罗夫斯基
- 黑桃皇后 1834年
- 基尔沙里
- 埃及之夜
- 上尉的女儿 1836年
- 宾客聚集别墅
- 我们在别墅里度过了一晚
诗作
- 巴奇萨拉的喷泉
- 致大海
- 青铜骑士
- 卢斯兰与鲁蜜拉
- 致凯恩
-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 迟开的花朵更可爱
- 十月十九日
- 枉然的赋与
- 枉然的馈赠
- 你和您
- 当我以臂膊
- 当我紧紧拥抱著
- 哀歌
- 茨岗
- 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
- 够了,够了,我亲爱的
- 我的朋友,时不我待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我曾经爱过你
- 自由颂
名言
- 没有幸福,只有自由和平静。
- 法律之剑不能到达的地方,讽刺之鞭必定可以到达。
- 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 敏感并不是智慧的证明,傻瓜甚至疯子有时也会格外敏感
- 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
-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 倾听着年轻姑娘的歌声,老人的心也变得年轻。
- 年轻的良知像晴天一样明洁。
- 等青春轻飘的烟雾把少年的欢乐袅袅曳去,之后,我们就能取得一切值得吸取的东西。
- 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起,爱惜名誉要从幼小时候起。
- 世界的设计创造应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谋取金钱,人并非以金钱为对象而生活,人的对象往往是人。
- 被你那缠绵悱恻的梦想,随心所欲选中的人多么幸福。
-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象我爱你一样。
- 一切过去了的将会变成亲切的回忆。
相关条目
参考
- ↑ 普希金,方士娟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4-02 [2017-01-09].
- ↑ 陈炳圣. 《万物简史》. 源桦. 2007. ISBN 986828421X.
- ↑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从这里升起——参观圣彼得堡皇村学校. 文汇读书周报. 文汇报. 2013-06-28 [2013-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31).
- ↑ 前线:普希金基因学(英文)
- ↑ 宋锦海. 普希金家族.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10, (6) [2013-10-11]. doi:10.3969/j.issn.1671-8453.2010.06.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5).
- ↑ 陈守成译,摘自《普希金诗选》
- ↑ 7.0 7.1 7.2 7.3 戈宝权. 普希金,A.C..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II.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2. ISBN 9787500000471.
- ↑ 周良沛. 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 光明网. 2013-04-22 [2013-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2).(摘自《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一书)
- ↑ 普希金,A.S..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0079583.[失效链接]
- ↑ 吴笛. 普希金,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写在《普希金全集》出版之际. 光明日报. 2013-09-22 [2013-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