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无事生非·第五幕 第二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无事生非·第五幕 第二场出自于莎士比亚戏剧《无事生非》,写作年代应在1598-1599年。该喜剧是威廉·莎士比亚写作成熟时期的作品,讲述了那个时代两种类型的爱情故事:一个是遵循社会规范与门第观念,代表传统结合的希罗和克劳迪;另一个是起初相互嘲讽、各不相让。最后却是彼此倾倒。完满结合的培尼狄克和贝特丽丝。在这部喜剧中,莎翁探讨自我意识、男女之间的真诚与相互尊重。以及社会秩序等问题。[1]

第二场 里奥那托的花园

➤培尼狄克及玛格莱特自相对方向上。

培尼狄克 好玛格莱特姑娘,请你帮帮忙替我请贝特丽丝出来说话。

玛格莱特 我去请她出来了,您肯不肯写一首诗歌颂我的美貌呢?

培尼狄克 我一定会写一首顶高雅的、哪一个男子别想高攀得上的诗送给你。凭着最讨人喜欢的真理起誓,你真配。

玛格莱特 再没哪个男子能够高攀得上!那我只好一辈子“落空”啦?

培尼狄克 你这张嘴说起俏皮话来,就像猎狗那样会咬人。

玛格莱特 您的俏皮话就像一把练剑用的钝刀头子,怎样使也伤不了人。

培尼狄克 这才叫大丈夫,他不肯伤害女人。玛格莱特,请你快去叫贝特丽丝来吧——我服输啦,我向你缴械,盾牌也不要啦。

玛格莱特 盾牌我们自己有,把剑交上来。

培尼狄克 这可不是好玩儿的,玛格莱特,这家伙才叫危险,只怕姑娘降不住他。

玛格莱特 好,我就去叫贝特丽丝出来见您;我想她自己也生腿的。

培尼狄克 所以一定会来。(玛格莱特下)

恋爱的神明,

高坐在天庭,

知道我,知道我,

多么的可怜!——

我的意思是说,我的歌喉是多么糟糕得可怜;可是讲到恋爱,那么那位游泳好手里昂德,那位最初发明请人拉縴的特洛伊罗斯,以及那一大批载在书上的古代的风流才子们,他们的名字至今为騷人墨客所乐道,谁也没有像可怜的我这样真的为情颠倒了。可惜我不能把我的热情用诗句表示出来;我曾经搜索枯肠,可是找来找去,可以跟“姑娘”押韵的,只有“儿郎”两个字,一个孩子气的韵!可以跟“羞辱”押韵的,只有“甲壳”两个字,一个硬绷绷的韵!可以跟“学校”押韵的,只有“呆鸟”两个字,一个混账的韵!这些韵脚都不大吉利。不,我想我命里没有诗才,我也不会用那些风花雪月的话儿向人求爱。

➤贝特丽丝上。

培尼狄克 亲爱的贝特丽丝,我一叫你你就出来了吗?

贝特丽丝 是的,先生;您一叫我走,我也就会去的。

培尼狄克 不,别走,再呆一会儿。

贝特丽丝 “一会儿”已经呆过了,那么再见吧——可是在我未去以前,让我先问您一个明白,您跟克劳狄奥说过些什么话?我原是为这事才来的。

培尼狄克 我已经骂过他了;所以给我一个吻吧。

贝特丽丝 骂人的嘴是不干净的;不要吻我,让我去吧。

培尼狄克 你真会强辞夺理。可是我必须明白告诉你,克劳狄奥已经接受了我的挑战,要是他不就给我一个回音,我就公开宣布他是个懦夫。现在我要请你告诉我,你究竟为了我哪一点坏处而开始爱起我来呢?

贝特丽丝 为了您所有的坏处,它们朋比为奸,尽量发展它们的恶势力,不让一点好处混杂在它们中间。可是您究竟为了我哪一点好处,才对我害起相思来呢?

培尼狄克 “害起相思来”,好一句话!我真的给相思害了,因为我爱你是违反我的本心的。

贝特丽丝 那么您原来是在跟您自己的心作对。唉,可怜的心!你既然为了我的缘故而跟它作对,那么我也要为了您的缘故而跟它作对了;因为我的朋友要是讨厌它,我当然再也不会欢喜它的。

培尼狄克 咱们两个人都太聪明啦,总不会安安静静地讲几句情话。

贝特丽丝 照您这样说法,恐怕未必如此;真的聪明人是不会自称自赞的。

培尼狄克 这是一句老生常谈,贝特丽丝,在从前世风淳厚、大家能够赏识他邻人的好处的时候,未始没有几分道理。可是当今之世,谁要是不乘他自己未死之前预先把墓志铭刻好,那么等到丧钟敲过,他的寡妇哭过几声以后,谁也不会再记得他了。

贝特丽丝 您想那要经过多少时间呢?

培尼狄克 问题就在这里,左右也不过钟鸣一小时,泪流一刻钟而已。所以一个人只要问心无愧,把自己的好处自己宣传宣传,就像我对于我自己这样,实在是再聪明不过的事。我可以替我自己作证,我这个人的确不坏。现在已经自称自赞得够了——我敢给自己担保,我这个人完全值得称赞——请你告诉我,你的妹妹怎样啦?

贝特丽丝 她现在憔悴不堪。

培尼狄克 你自己呢?

贝特丽丝 我也是憔悴不堪。

培尼狄克 敬礼上帝,尽心爱我,你的身子就可以好起来。现在我应该去啦;有人慌慌张张地找你来了。

➤欧苏拉上。

欧苏拉 小姐,快到您叔叔那儿去。他们正在那儿议论纷纷:希罗小姐已经证明受人冤枉,亲王跟克劳狄奥上了人家一个大大的当;唐·约翰是罪魁祸首,他已经逃走了。您就来吗?

贝特丽丝 先生,您也愿意去听听消息吗?

培尼狄克 我愿意活在你的心里,死在你的怀里,葬在你的眼里;我也愿意陪着你到你叔叔那儿去。(同下。)[2]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571年—1579年,进入斯特拉福文法学校读书。1587年,开始演员生涯,并开始尝试写剧本。1591年,创作的戏剧《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创作的戏剧《查理三世》首演。1595年,创作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首演。1596年,创作的戏剧《威尼斯商人》首演。 1601年,创作的戏剧《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坛关注。1603年,创作的戏剧《奥赛罗》首演。1605年,创作的戏剧《李尔王》首演。1606年,创作的戏剧《麦克白》首演。1614年,离开伦敦,返回故乡。1616年4月23日,在故乡去世。[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