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无事生非·第三幕 第二场

无事生非·第三幕 第二场出自于莎士比亚戏剧《无事生非》,写作年代应在1598-1599年。该喜剧是威廉·莎士比亚写作成熟时期的作品,讲述了那个时代两种类型的爱情故事:一个是遵循社会规范与门第观念,代表传统结合的希罗和克劳迪;另一个是起初相互嘲讽、各不相让。最后却是彼此倾倒。完满结合的培尼狄克和贝特丽丝。在这部喜剧中,莎翁探讨自我意识、男女之间的真诚与相互尊重。以及社会秩序等问题。[1]

目录

第二场里奥那托家中一室

➤唐·彼德罗、克劳狄奥、培尼狄克、里奥那托同上。

彼德罗 我等你结了婚,就到阿拉贡去。

克劳狄奥 殿下要是准许我,我愿意伴送您到那边。

彼德罗 不,你正在新婚燕尔的时候,这不是太杀风景了吗?把一件新衣服给孩子看了,却不许他穿起来,那怎么可以呢?我只要培尼狄克愿意跟我作伴就行了。他这个人从头顶到脚跟,没有一点心事;他曾经两三次割断了丘匹德的弓弦,现在这个小东西再也不敢射他啦。他那颗心就像一只好钟一样完整无缺,他的一条舌头就是钟舌;心里一想到什么,便会打嘴里说出来。

培尼狄克 哥儿们,我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我啦。

里奥那托 我也是这样说;我看您近来好像有些心事似的。

克劳狄奥 我希望他是在恋爱了。

彼德罗 哼,这没有调教的家伙,他的腔子里没有一丝真情,怎么会真的恋爱起来?要是他有了心事,那一定是因为没有钱用。

培尼狄克 我牙痛。

彼德罗 拔掉它呀。

培尼狄克 去他妈的吧!

克劳狄奥 你要去他妈的,先得拔掉它呀。

彼德罗 啊!为了牙齿痛才这样长吁短叹吗?

里奥那托 只是因为出了点脓水,或者一个小虫儿在作怪吗?

培尼狄克 算了吧,痛在别人身上,谁都会说风凉话的。

克劳狄奥 可是我说,他是在恋爱了。

彼德罗 他一点也没有痴痴癫癫的样子,就是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奇形怪状:今天是个荷兰人,明天是个法国人;有时候同时做了两个国家的人,下半身是个套着灯笼裤的德国人,上半身是个不穿紧身衣的西班牙人。除了这一股无聊的傻劲儿以外,他并没有什么反常的地方,可以证明像你说的那样是在恋爱。

克劳狄奥 要是他没有爱上什幺女人,那么古来的看法也都是靠不住的了。他每天早上刷他的帽子,这表示什么呢?

彼德罗 有人见过他上理发店没有?

克劳狄奥 没有,可是有人看见理发匠跟他在一起;他那脸蛋上的几根装饰品,都已经拿去塞网球去了。

里奥那托 他剃了胡须,瞧上去的确年轻了点儿。

彼德罗 他还用麝香擦他的身子哩;你们闻不出来这一股香味吗?

克劳狄奥 那等于说,这一个好小子在恋爱了。

彼德罗 他的忧郁是他的最大的证据。

克劳狄奥 几时他曾经用香水洗过脸?

彼德罗 对了,我听人家说他还搽粉哩。

克劳狄奥 还有他那爱说笑话的脾气,现在也已经钻进了琴弦里,给音栓管住了哪。

彼德罗 不错,那已经充分揭露了他的秘密。总而言之,他是在恋爱了。

克劳狄奥 哦,可是我知道谁爱着他。

彼德罗 我也很想知道知道;我想一定是个不大熟悉他的人。

克劳狄奥 哪里,还深切知道他的坏脾气呢;可是人家却愿意为他而死。

彼德罗 等她将来被人“活埋”的时光,一定是脸儿朝天的了。

培尼狄克 你们这样胡说八道,不能叫我的牙齿不痛呀。老先生,陪我走走;我已经想好了八九句聪明的话儿,要跟您谈谈,可是一定不能让这些傻瓜们听见。(培尼狄克、里奥那托同下。)

彼德罗 我可以打赌,他一定是向他说起贝特丽丝的事。

克劳狄奥 正是。希罗和玛格莱特大概也已经把贝特丽丝同样捉弄过啦;现在这两匹熊碰见了,总不会再彼此相咬了吧。

➤唐·约翰上。

约翰 上帝保佑您,王兄!

彼德罗 你好,贤弟。

约翰 您要是有工夫的话,我想跟您谈谈。

彼德罗 不能让别人听见吗?

约翰 是;不过克劳狄奥伯爵不妨让他听见,因为我所要说的话,是对他很有关系的。

彼德罗 是什么事?

约翰 (向克劳狄奥)大人预备在明天结婚吗?

彼德罗 那你早就知道了。

约翰 要是他知道了我所知道的事,那就难说了。

克劳狄奥 倘然有什么妨碍,请您明白告诉我。

约翰 您也许以为我对您有点儿过不去,那咱们等着瞧吧;我希望您听了我现在将要告诉您的话以后,可以把您对我的意见改变过来。至于我这位兄长,我相信他是非常看重您的;他为您促成了这一门婚事,完全是他的一片好心;可惜看错了追求的对象,这一番心思气力,花得好不冤枉!

彼德罗 啊,是怎么一回事?

约翰 我就是来告诉你们的;也不必多噜嗦,这位姑娘是不贞洁的,人家久已在那儿讲她的闲话了。

克劳狄奥 谁?希罗吗?

约翰 正是她;里奥那托的希罗,您的希罗,大众的希罗。

克劳狄奥 不贞洁吗?

约翰 不贞洁这一个字眼,还是太好了,不够形容她的罪恶;她岂止不贞洁而已!您要是能够想得到一个更坏的名称,她也可以受之而无愧。不要吃惊,等着看事实的证明吧,您只要今天晚上跟我去,就可以看见在她结婚的前一晚,还有人从窗里走进她的房间里去。您看见这种情形以后,要是仍旧爱她,那么明天就跟她结婚吧;可是为了您的名誉起见,还是把您的决心改变一下的好。

克劳狄奥 有这等事吗?

彼德罗 我想不会的。

约翰 要是你们看见了真凭实据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么就不要承认你们所知道的事。你们只要跟我去,我一定可以叫你们看一个明白;等你们看饱听饱以后,再决定怎么办吧。

克劳狄奥 要是今天晚上果然有什么事情给我看到,那我明天一定不跟她结婚;我还要在举行婚礼的教堂里当众羞辱她呢。

彼德罗 我曾经代你向她求婚,我也要帮着你把她羞辱。

约翰 我也不愿多说她的坏话,横竖你们自己会替我证明的。现在大家不用声张,等到半夜时候再看究竟吧。

彼德罗 真扫兴的日子!

克劳狄奥 真倒霉的事情!

约翰 等会儿你们就要说,幸亏发觉得早,真好的运气!(同下。)[2]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571年—1579年,进入斯特拉福文法学校读书。1587年,开始演员生涯,并开始尝试写剧本。1591年,创作的戏剧《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创作的戏剧《查理三世》首演。1595年,创作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首演。1596年,创作的戏剧《威尼斯商人》首演。 1601年,创作的戏剧《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坛关注。1603年,创作的戏剧《奥赛罗》首演。1605年,创作的戏剧《李尔王》首演。1606年,创作的戏剧《麦克白》首演。1614年,离开伦敦,返回故乡。1616年4月23日,在故乡去世。[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