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新史学》,20世纪初美国“新史学派”的代表性著作。詹·哈·鲁宾逊著。1912年出版。中译本196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齐思和译。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8章,系统表达了美国“新史学”如下基本观点:1.历史学应当不断进行变革,“历史学的理想和目的应该伴随着社会和社会科学的进步而变化。”2.抨击陈旧的政治史观,主张开阔历史学的视野,认为:“从广义来说,一切关于人类在世界上出现以来所做的或所想的事业与痕迹,都包括在历史范围之内。大到可以描述各民族的兴亡,小到描写一个最平凡的人物的习惯和感情。”3.强调历史学同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合作,指出一个合格的历史学家除了要有较强的史料批判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对人类学、史前考古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地理学、法学、伦理学等诸多学科有深入的了解,并称这些学科为“史学的新同盟军”。4.重视历史的社会价值。认为历史最大的功能是了解现实和推测未来,培养和发展人的智力水平,因此必须在人民中间大力普及历史知识和历史教育。历史著作不应当写得高深莫测、深奥难懂,而应当成为明白易晓、雅俗共赏的读物。5.强调历史发展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并为此批判了地理决定论、经济决定论以及精神决定论等种种一元论的观点。6.提倡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察与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连续发展的,“一切人类的制度,一切公认的思想,一切重要的发明,都是长期发展的总和”。但只承认历史发展的渐变,不承认历史发展的质变,比如在论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法国大革命时,就否认有任何飞跃和突变存在。7.否认历史的科学性,指出历史不过是“记忆力的人为的扩大”,因此不能象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人类学一样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既然历史不是科学,也就没有任何规律性可言。书中断言:“要想把历史纳入一定法则的范围,好象是没有希望的。”
本书历史观良莠混杂,把影响历史发展的因素平行地等同起来,无异于回到了实证主义“多因素论”的巢臼;把已经受到美国进步主义改革家批判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新史学许多重要方面的基石”,这恰恰又是美国新史学落后于美国其他社会科学和欧洲新史学之处。但是,倡导史学变革,主张扩大历史的范围,强调历史应当向其他学科学习,把现实作为历史研究和历史写作的支点,以及历史解释的多元化等等,无疑代表了现代整个西方史学发展的趋势,方向是正确的。其否认历史的科学性,否认历史发展的规律,虽然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但在当时却有助于对实证主义进行批判,有助于历史观念的更新,有助于唤醒历史学家的主体意识。其历史价值论是实用主义的,但注重历史的教育功能,对今天史学改革也有深刻启发。
作者介绍
詹·哈·鲁宾逊(James Harvey Robinson 1863—1936),美国资深历史学家,早年曾留学德国里夫堡大学,受到严格的科学训练,同时也受到19世纪中后期欧洲文化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29年当选为美国历史学协会主席。
相关信息
名著是书籍中的精华。它标志着人类认识发展的水平,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乃至支配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1]。《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筛选出价值高、作用大、影响广的一万部名著,把它们汇集一起,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门别类,并逐部作出精要的诠释。可以说,这是对科学文化的一次总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辞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2]。
视频
新史学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2017年,有哪些科技著作值得一读?《连线》杂志为你推荐这些!,搜狐,2017-12-26
- ↑ 工具书是一种按某种体例编排的专供查找特定资料而不是供系统阅读的书籍,道客巴巴,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