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史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史學》,20世紀初美國「新史學派」的代表性著作。詹·哈·魯賓遜著。1912年出版。中譯本196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齊思和譯。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8章,系統表達了美國「新史學」如下基本觀點:1.歷史學應當不斷進行變革,「歷史學的理想和目的應該伴隨着社會和社會科學的進步而變化。」2.抨擊陳舊的政治史觀,主張開闊歷史學的視野,認為:「從廣義來說,一切關於人類在世界上出現以來所做的或所想的事業與痕跡,都包括在歷史範圍之內。大到可以描述各民族的興亡,小到描寫一個最平凡的人物的習慣和感情。」3.強調歷史學同其他學科的相互聯繫和相互合作,指出一個合格的歷史學家除了要有較強的史料批判能力和紮實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對人類學、史前考古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地理學、法學、倫理學等諸多學科有深入的了解,並稱這些學科為「史學的新同盟軍」。4.重視歷史的社會價值。認為歷史最大的功能是了解現實和推測未來,培養和發展人的智力水平,因此必須在人民中間大力普及歷史知識和歷史教育。歷史著作不應當寫得高深莫測、深奧難懂,而應當成為明白易曉、雅俗共賞的讀物。5.強調歷史發展的原因是多種因素的綜合,並為此批判了地理決定論、經濟決定論以及精神決定論等種種一元論的觀點。6.提倡用達爾文的進化論觀察與研究歷史。認為歷史是連續發展的,「一切人類的制度,一切公認的思想,一切重要的發明,都是長期發展的總和」。但只承認歷史發展的漸變,不承認歷史發展的質變,比如在論述西羅馬帝國滅亡和法國大革命時,就否認有任何飛躍和突變存在。7.否認歷史的科學性,指出歷史不過是「記憶力的人為的擴大」,因此不能象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和人類學一樣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既然歷史不是科學,也就沒有任何規律性可言。書中斷言:「要想把歷史納入一定法則的範圍,好象是沒有希望的。」

本書歷史觀良莠混雜,把影響歷史發展的因素平行地等同起來,無異於回到了實證主義「多因素論」的巢臼;把已經受到美國進步主義改革家批判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作為「新史學許多重要方面的基石」,這恰恰又是美國新史學落後於美國其他社會科學和歐洲新史學之處。但是,倡導史學變革,主張擴大歷史的範圍,強調歷史應當向其他學科學習,把現實作為歷史研究和歷史寫作的支點,以及歷史解釋的多元化等等,無疑代表了現代整個西方史學發展的趨勢,方向是正確的。其否認歷史的科學性,否認歷史發展的規律,雖然在今天看來是錯誤的,但在當時卻有助於對實證主義進行批判,有助於歷史觀念的更新,有助於喚醒歷史學家的主體意識。其歷史價值論是實用主義的,但注重歷史的教育功能,對今天史學改革也有深刻啟發。

作者介紹

詹·哈·魯賓遜(James Harvey Robinson 1863—1936),美國資深歷史學家,早年曾留學德國里夫堡大學,受到嚴格的科學訓練,同時也受到19世紀中後期歐洲文化史運動的影響,回國後先後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任教,1929年當選為美國歷史學協會主席。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新史學 相關視頻

069道席言--文化常識(五)--梁啓超《新史學》
西方史學史,新史學代表年鑑學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