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故鄉的親人》(美國鄉村歌曲),是美國作曲家斯蒂芬.科林斯.福斯特(Stephen Collins Foster1826-1864)的佳作,被譽為「歌曲之王」。他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匹斯堡,自幼酷愛音樂自學成才。[1]


福斯特只活了38歲。在短短的20年寫作生涯中,創作了200百多首歌曲,《故鄉的親人》被公認為他的代表作。

這些歌曲結構簡單、節奏平穩、音域不寬、材料精煉,多以歐洲讚美詩和黑人民歌為素材,感情真摯,略帶哀傷的色彩,表達了他對自身生活感受和對黑人命運的同情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故鄉的親人》被定為福羅里達州洲歌,

故鄉的親人》這首曾經在世界上非常流行,也被美國的不少電影、音樂劇、爵士樂等吸收為創作素材。


目錄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故鄉的親人                 歌曲原唱         斯蒂芬·柯林斯·福斯特
                外文名稱         old folks at home                 音樂風格         鄉村
                作詞         斯蒂芬·柯林斯·福斯特(Stephen Collins Foster)                 語言          英語(美國南部)
                作曲          斯蒂芬·柯林斯·福斯特(Stephen Collins Foster)                 發行時間         1851年


創作背景

1851年,福斯特在遠離自己家鄉和親人的辛辛那提州工作時,感到遠離親人的孤寂和惆悵,於是創作了這首歌,藉以寄託思鄉之情,

故鄉的親人》作於1851年,當時正是非洲大批黑奴被殖民主義者運往美洲出賣受虐;國內普通市民也遭不幸,遷徙十分平繁之時。福斯特在遠離家鄉和親人的辛辛那提工作時,感到遠離親人的孤寂和惆悵,並創作這首歌曲,藉以寄託思鄉之情。歌詞由作者自己填寫,歌曲旋律有着濃郁的讚美歌風格,於真摯純樸中含感傷色彩。


佛斯特本人並沒有去過佛羅里達州,但是大多數人因為這首歌了解了佛羅里達,有甚至專門是為了去遊覽這條河。在確定歌名的時候嗎,佛斯特曾經問過他兄弟的建議。第一條建議是位於密西西比州的亞組河,但被佛斯特拒絕了。第二條建議是位於南卡羅來納州的小便河,佛斯特說:「我絕對不會選用那個。」然後他的兄弟就給他建議了斯瓦尼河,佛斯特這次與他拍手即合,因此就創作了這首歌。


這首歌從第一人稱的角度描寫了美國南部,在當時美國一半的州還沒有廢除黑人奴隸制,但歌曲中卻多次提到了作者懷念美國南部種植園的生活。


歌詞

漢語翻譯

        第一段

        我的故鄉在斯瓦尼河畔,[2]

        多麼遙遠。

        那裡有我最親愛的人,

        我心中常想念。

        我在故鄉田莊盡情遊蕩,

        憂鬱漫步。

        依然想念那舊時的種植園,

        和家中的人。

        合唱

        滿目淒涼,前途茫茫

        到處去流浪。

        我心中是多麼悲傷,

        如今遠遠離開故鄉。

        第二段

        世界所有的小農場我都漫步過,

        在我年輕時。

        不過多少開心的日子我都浪費,

        許多是因為我唱的歌。

        當我與兄弟嬉戲時,

        心中是多麼歡暢。

        哦,帶我去找我的老跑馬,

        讓我在那裡歡度餘生。

        第三段

        灌木叢間的一件小木屋,

        我曾經流連忘返過。

        依然念念不忘這些記憶,

        無論我去哪裡。

        我什麼時候能再聽到蜜蜂的嗡嗡聲,

        行走在蜂窩前時?

        我何時才能再次聽到班卓琴的樂聲,

        在我舊時溫馨的家。


英語原文

        1st verse

        Way down upon de Swanee Ribber,

        Far, far away,

        Dere's wha my heart is turning ebber,

        Dere's wha de old folks stay.

        All up and down de whole creation

        Sadly I roam,

        Still longing for de old plantation,

        And for de old folks at home.

        Chorus

        All de world am sad and dreary,

        Eb-rywhere I roam;

        Oh, darkeys, how my heart grows weary,

        Far from de old folks at home!

        2nd verse

        All round de little farm I wandered

        When I was young,

        Den many happy days I squandered,

        Many de songs I sung.

        When I was playing wid my brudder

        Happy was I;

        Oh, take me to my kind old mudder!

        Dere let me live and die.

        3rd Verse

        One little hut among de bushes,

        One dat I love

        Still sadly to my memory rushes,

        No matter where I rove.

        When will I see de bees a-humming

        All round de comb?

        When will I hear de banjo strumming,

        Down in my good old home?


作者簡介

 
斯蒂芬.科林斯.福斯特 原圖鏈接圖片來自搜狐

斯蒂芬·柯林斯·福斯特(Stephen Collins Foster,1826-1864)。美國作曲家。他的作品結構簡單,節奏平穩,音域不寬,材料精練,這種情緒既是對黑奴命運的同情,又是他孤身異地生活的切身感受。作有《故鄉的親人》、《我的肯塔基故鄉》、《金髮的珍妮姑娘》、《美麗的夢神》、《啊,蘇珊娜》、《老黑奴》等二百首歌曲,其中很多都是廣為流傳的著名歌曲。 第一位真正偉大的美國音樂家是曾經被稱為「民歌製作者」的斯蒂芬·福斯特。他的生活故事表明了舊世界和新世界之間的顯著不同。他生於1826年,那是歐洲音樂的黃金時代,貝多芬舒伯特羅西尼梅耶比爾當時都處在他們的名聲的高峰,而柏遼茲舒曼門德爾松李斯特威爾第都正在成長為偉人。實際上,他生在賓州的匹茲堡附近的一個小城鎮裡。是第一位真正偉大的美國音樂家是曾經被稱為「民歌製作者」。[3]


福斯特生於美國北方賓夕法尼亞的匹茲堡。父親是一位社會活動家, 喜歡音樂,業餘拉小提琴。他在家中十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九,自小几乎失學在家,喜歡閱讀及熱愛音樂。六歲時,在帽子上插根羽毛,打着鼓,吹着《瑩之光》(即《友誼地久天長》)的口哨,模仿軍樂隊隊員在路上走。母親帶他到樂器店,他隨手拿起一支銀笛,稍微擺弄一會兒,便吹起了《哥倫比亞之歌》,而且吹得很出色,使在場的人都大為驚奇。


斯蒂芬·福斯特是一位無師自通的美國作曲家。他從小喜歡音樂,生在了古典音樂的黃金時代,不過生錯了地方,不是在歐洲,而在美國匹茲堡,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父親能用小提琴拉幾個曲調,或許受此影響,福斯特也學會了演奏小提琴長笛單簧管


福斯特的音樂深受黑人音樂的影響。幼時的他常隨黑人保姆到教堂聽黑人唱讚美歌;九歲時,他就把鄰近的小孩子們組成一個黑人劇團,在一個公共汽車庫裡演出。這樣的經歷演化成深刻的記憶,常常反映在他的歌曲中,一個鮮明的特徵是運用了黑人旋律的不少片斷。


 
《夢中的佳人》   圖片來自新浪博客

1846年他20歲時,在一家書商工作,那時寫了膾炙人口的《噢蘇珊娜》(Oh! Susanna)。

1848-1849年,22-23歲時寫了有名的《尼得叔叔》(Uncle Ned)及《妮莉是一位淑女》(Nelly Wasa Lady),至1850年,24歲時已完成了12首歌曲,並於同年與珍妮(Jane Denny MacDowell)結婚,並決定成為一位專業作曲家。


1851年間,是他生活美滿與快樂的時期,在那時創作了有名的《故鄉的親人》(Old Folks at Home)(或名為Swanee River《史瓦尼河》)及《班卓琴聲》(Ring,Ringde Banjo!),《故鄉的親人》成為當時遊子最喜歡唱的歌。


1852年,至南方的新奧爾良補度蜜月,1853年遷居至書商較多的紐約,當年寫了聞名的《我的肯塔基故鄉》(My Old Kentucky Home,Good Night),1854年,為妻子珍妮寫了動人的歌曲《[[金髮的珍妮》(Jeanie Withthe Light Brown Hair)。


1855年因雙親去世而搬回匹茲堡。1851-1854年是他歌曲創作的多產時期。1855-1860年,因雙親與好友陸續去世,他的寫作陷入低潮,生活也變得拮据,在此期間為了償還負債,曾以150美元賣掉一首歌曲。


1860年,他再度只身前往紐約,當時南北戰爭一觸即發,憶起當年珍妮家中之黑仆,他寫下《老黑奴》(Old Black Joe),此曲成為南北戰爭期間黑奴的精神支柱。


1860-1864年隻身在紐約期間,他的經濟狀況並未得到改善,並時常乏人照顧,1864年1月13日,他因連日持續高燒不退而無法起床,在沒人照顧的情況下意外去世,死時才37歲。福斯特生平創作的200多首歌曲中的將近100首是在這段期間所作,包括思念其妻珍妮,之後舉世聞名的《美麗的夢仙》或譯為《夢中的佳人》(Beautiful Dreamer)。


1864年1月,年僅38歲的福斯特病逝,他的遺體運回故鄉時,當地樂隊演奏《故鄉的親人》為他送葬,那是最好的告慰!於真摯純樸中含着一絲感傷的色彩,想來那音樂一定讓福斯特故鄉的親人流淚。


福斯特所寫歌曲貼切地反映早期新大陸移民的歡樂與哀愁,不只當時為人們所歡迎,至今仍是人們所喜歡吟唱的歌謠。作為「民歌製作者」,福斯特受到了美國人民的熱愛,並被當作第一位真正偉大的美國音樂家。1937年,故鄉匹茲堡大學為福斯特修建了紀念館和音樂廳。1940年,福斯被選入紐約大學榮譽人物廳,他的塑像和華盛頓傑斐遜等美國歷史上的偉人並列在一起。終於在百年之後,福斯特享受到了國家給予他的最崇高的榮譽。

 
Stephen Foster Song Book(斯蒂芬·福斯特歌曲集) 圖片來自當當網


歌曲鑑賞

《Old Folks at Home 》(中文:故鄉的親人),是一首美國鄉村音樂,1851年由斯蒂芬·柯林斯填詞譜曲,歌曲的旋律有着濃郁的讚美歌風格,這是因為福斯特自幼喜愛音樂,常隨黑人 保姆到教堂聽黑人唱讚美歌,這些黑人的宗教歌曲給予他很深印象的緣故。[4]


這首作品結構簡單,節奏平穩,音域不寬,材料精練,音調吸收源自古非洲文化及歐洲讚美歌的黑人民歌的養料,於真摯純樸中含感傷色彩。這種情緒既是對黑奴命運的同情,又是他孤身異地生活的切身感受。


當時美國的一家音樂雜誌敘述了本曲風靡美國的情景:「《故鄉的親人》是一首無與倫比的、具有黑人音樂旋律的歌曲。所有的人都在哼唱着它。是迄今為止我國歌曲中最成功的一首。所有的人,不管是男是女,不管是瀟灑的青年、勤勞的船夫或家庭女傭,都哼唱着這首歌。鋼琴、吉他不分晝夜地彈奏着它。那些黑人,更是不分男女老幼,邊唱着它,邊跳舞……」鋼琴、吉它不分晝夜地彈奏着它;傷感的女士在唱它;浪漫的紳士在唱它;街頭的手風琴藝人也在邊拉邊唱着它……」據說她被評為美國在世界流傳最廣的民歌。


歌曲欣賞


        福斯特《故鄉的親人》小提琴 愛德華·格拉奇[5]

        歌壇新秀沈小岑 演唱 英文版[6]

        聶小鈞 《故鄉的親人》鋼琴曲[7]

        中國廣播合唱團演唱《故鄉的親人》[8]

        卓依婷 演唱《故鄉的親人》中文版[9]

        《故鄉的親人》(外國歌曲)[10]

        可一兒歌 KTV:故鄉的親人[11]

        《The Old Folks at Home》 Deanna Durbin - Deanna Durbin: Songbook[12]


視頻

合唱《故鄉的親人》[1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