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打破碗花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打破碗花花

打破碗花花(学名:Anemone hupehensis Lemoine),是毛茛目毛茛科银莲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四川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云南东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江西浙江(天台山);传入日本后成为归化种。[1]

植株高30-120厘米。根状茎斜或垂直,通常为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形或宽卵形,花葶直立,聚伞花序2-3回分枝,有较多花,萼片5,紫红色粉红色,倒卵形,花药黄色,椭圆形,花丝丝形;心皮约400,聚合果球形,瘦果长约3.5毫米,有细柄,密被绵毛。7月至10月开花。[2]

根状茎药用,治热性痢疾胃炎疟疾等症。全草用作土农药,水浸液可防治稻苞虫、稻螟、棉蚜、菜青虫、蝇蛆等。

别称

野棉花、湖北秋牡丹、铁钞、盖头花、铁丝筋。

中文学名 打破碗花花 毛茛科
别称 湖北秋牡丹、大头翁、山棉花、秋芍药、野棉花 亚科 毛茛亚科
植物界 银莲花族
被子植物门 银莲花属
双子叶植物纲 打破碗花花
毛茛目 分布区域 中国四川、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云南东部、广西北部等

性味归经

苦辛,凉,有毒。归脾;胃;大肠经,茎、叶:苦、辛,温。有大毒。根:苦,温。有毒。[3]

  1. 陕西中草药》:“苦,凉,有小毒。”
  2. 四川常用中草药》:“苦辛,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

全草捣烂投入粪坑或污水中,杀蛆虫、孑孓。

中药化学成分

根及全草含白头翁素(anemonin)和三萜皂齐墩果酸-3-O-β-D-吡喃核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甙、齐墩果酸3-O-β-D-吡喃核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甙,以及齐墩果酸。

茎、叶:杀虫;治顽癣。化积,消肿,散瘀。治顽癣、秃疮,疟疾,小儿疳积,痢疾,痈疖疮肿,瘰疬,跌打损伤。

  1. 《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排脓生肌,消肿散瘀,消食化积,截疟,杀虫。治顽癣,秃疮,疖疮痈肿,无名肿毒,疟疾,痢疾,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跌打损伤。”
  2. 《四川常用中草药》:“消肿散毒。治跌打损伤红肿,瘰疬疮毒,痢疾腹泻。”

根0.5~2钱;茎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绞汁搽患处。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选方

  1. 治秃疮:野棉花一两,研粉,青胡桃皮四两,共捣烂外敷。
  2. 治疮疖痈肿,无名肿毒:野棉花适量,捣烂外敷。
  3. 治跌打损伤:野棉花一两.童便泡24小时,晒干研粉,黄酒冲服,每次五分至一钱,每日服二次。
  4. 治疟疾:野棉花三钱,水煎服。(选方出《陕西中草药》)

形态特征

草本植物[註 1],植株高60-100厘米。根状茎斜,木质,粗0.8-1.5厘米。基生叶2-5 ,有长柄;叶片心状卵形或心状宽卵形,长(5.2-)11-22厘米,宽(6-) 12-26厘米,顶端急尖3-5浅裂,边缘有小牙齿,表面疏被短糙毛,背面密被白色短绒毛;叶柄长(6.5-) 25-60厘米,有柔毛。花葶粗壮,有密或疏的柔毛;聚伞花序长20-60厘米,2-4回分枝;苞片3,形状似基生叶,但较小,有柄(长1.4-7厘米);花梗长3.5-5.5厘米,密被短绒毛;萼片5,白色或带粉红色,倒卵形,长1.4-1.8厘米,宽8-13毫米,外面有白色绒毛;雄蕊长约为萼片长度的1/4,花丝丝形;心皮约400,子房密被绵毛。聚合果球形,直径约1.5厘米;瘦果有细柄,长约3.5毫米,密被绵毛。7月至10月开花。

视频

野棉花,又叫打破碗花花

注释

  1. “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指茎内的木质部不发达,含木质化细胞少,支持力弱的植物。草本植物体形一般都很矮小,寿命较短,茎干软弱,多数在生长季节终了时地上部分或整株植物体死亡。根据完成整个生活史的年限长短,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