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永泉(凌代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忆江南.永泉》是中国当代作家凌代琼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忆江南.永泉
初中同学相邀,清明到铜陵的新风景区“忆江南”去。白居易的“忆江南”古词被译成风景了?相邀的同学,看我疑惑,就兴奋地说,我们要去的铜陵永泉小镇“忆江南”12景,大概是依古诗词意境打造的吧?正读佩索阿音乐性和梦幻感散文风格《不安之书》之书的我,思维还在葡萄牙流动性文字极高的意象里飘,同学突然语言的插入,使意识还停留在佩索阿语境中的我,没有从书中精妙的哲思中回流过来,于是,我就语句断续又迟疑地说:哪里,过去不是废弃的矿山吗?同学明白我的言外之意。接上就说,什么都在改变,你那是老眼光了。如今的永泉,已将过去废弃的矿山,养护、培育成国家4A级诗化旅游景区的空间了。现在的永泉已是安徽省森林康养基地、安徽省职工疗休养基地等风景区了。
意识本来就泡在佩索阿文字“水之意象”的我,抬头看天,嗅着空气里越来越浓的水分,对接着现实的天象——“水之意象”说,要下雨了。下雨,更浪漫。我放下书,脑海里佩索阿语境形成的文字云彩,也随风吹去。思想的水流与现实气温回流的波浪,波动着我的身体。人一晃动,就如思维的显示屏换了频道,刚空荡出的记忆的空间,就很微妙地从神经元的末梢,由远到近,由模糊到清晰地飘出《忆江南》甜美的词牌来。少年读书时的背景音乐也响起,脑屏上就音韵笔画地推出《忆江南》的词牌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驾驭着愉悦的心情,转悠在路上的同学们,用话语弹奏着同学情谊快乐的音阶。穿过文字的音韵,也穿过人文的小巷,忽飘忽闪一起去永泉小镇的同学们,笑脸比“忆江南”词牌还灿烂。
山门内,幽绿盈满眼眸,墨绿色的风,清爽得就像一把梳子,梳理着我们的头发和心情。毛毛细雨不断飘飞着凉意,盘踞在山体琴键般的阶梯旁的山体上,镶嵌着“忆江南”词牌,三个音符的字样。同学们就随烟雨飘进“忆江南”意境的诗门里。
山形为纵,树、木、花、草、为横,溪、岩、石为自然段落的书写,一下就让喜欢句读的我们欢喜起来。整个景区大气里正弦波的气息与神秘的声音,以及细中有玄,玄中有妙,妙中有形的自然活文字,逗得我们如幼儿园孩子般的快乐。园林,以自然美为轴心,宁静美为灵魂的山水文字,以江南草木生长为美意,连绵起伏在山上的亭、榭、廊、桥、溪、石为移情情话。用汉字的密码,框架结构在高低的书写中,释放着令人惊叹的文字造型。这些“画成其物,随体诘出”的象形,新译出的“忆江南”古意,就在我们知道和不知道的空间,进行着自然生长与有性的连接。
“忆江南”12景,就在建有100多年的叶山林场(1918建)这地理小词葵首里。叶山林场9000亩优质生态,森林覆盖率95%,负氧离子含量3000—5000个/cm³的地理语汇物语,山转水还地叩敲着我们的诗情之门。走在建山林与的小词葵首里,雨墨散开的韵味,隐晦地提供着山的修辞的表达。当隐晦又在散发古意中变得明白,我们就在“文道合一”的内容与形式辩证与统一的兰气山谷中欢颜了。
岚气随气温上升而飘然,起伏在山坡林间随处可见的红色开花的红杜鹃,在树林的幽然间,唱着“红胜火”的歌谣。不甘寂寞的山上兰花,以它的幽香,贿赂行走中的我们。眼中石磨道路与阶梯边石雕,也在不断地托词中,讲着它们流落在栏杆边的故事。我们连珠般滚动的眼球,从一个点抵达另一个点。有情的世界,所有活灵活现的众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或歌唱或绽放自己。
走到檀爱抱石处,美丽的神话吸住了我们的脚步。虽然,永泉文明的剪刀,已将这片100多年的山林,修剪出今天人们审美需要的样子,但每个人要寻找到自己心中的意蕴,进入到一种灵感的能量互动状态的维度是很难的。
传说3亿万年前,此地是一片大海。龙王之女游嬉时被渔夫捕获,巧遇书生搭救,顿生情缘。在龙王阻挠下,龙女与书生相拥而亡,日久天长,龙女化身檀木,书生化磐石,形成“檀爱抱石”奇观。檀树树皮是造纸材料,传说汉代此地就有人用青檀制纸,直到传至离此不远的泾县,才成为家喻户晓的宣纸。同学们一面吸纳着自然的清气,一面造就为善的磁场,将我们班青梅竹马的一对原配,推到檀爱抱石处。于是,温柔又浪漫的檀爱抱石处,就成了同学们承上启下“蓦然又一春”追忆的诗句。
山自然开合,除了地质上的修辞,此时,就更多了一些自然生长元素与文化上的修辞。在历史缝隙间欣赏的同学们,跟着山水文字的笔路行走着。一边用身体触碰着春天的草木,一边展现着诗性的思维。最江南的白墙黑瓦,在有无之相生的春光里,透着绵软的江南水性。雨,落下后,在山林中腾升起为散雾,都有一种音乐的感觉。投影进入新光晕里的我们,被满嘴淫逸的“忆江南”气息的飞吻,吻得如山花开放起来。山林时光里通透出的红为点,云为意,溪为句,一路上就这样,跳跃句读着我们的心情。
一边走我一边想,永泉的主人是怎样研究这里的自然地貌,山、田、水与文字缘起的关系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历史的褶皱与现实空间,是怎样和之以闲雅,搭建出仪态和形状变化的调清词雅的仿古建筑群来的。一座废弃矿山的残垣上,既要种花草,又要种文字。让自然的纹理与文字的纹理“行理”生长,还混合意象,融合了徽派建筑与皖南风情之美,不仅仅是修复自然的地貌,养护了山水。用徽文化的元素材料,将从皖南多次运来的石磨、徽砖黑瓦与砖刻木雕,笔锋起伏、笔锋衄挫变化地作起建筑山水大画来。今天我们读这格调清新,词句优雅的“忆江南”建筑词句,感到很轻松。我们哪里知道,就这“忆江南”12景,这里的主人竟然花费了10多年的时间,才打造完成。今天读“忆江南”12景,还真有唐朝诗人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感。
在“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草木转换的清香文字里拾阶穿行,就惊讶这地理生长的文字,怎么就以乡土的邮戳,一段一段曲径通幽又微酥地戳盖着我们同学的心情了。更有那高香的花朵,不断以春天开放的味蕾声音抚慰着我们。行到半山,陪伴左右的溪流转为长音;潭水,成了定声鼓;更高大的嶙峋的怪石,无不以自己叙事或抒情的方式,交响着《春天的故事》。山的静,云的情,水为性,就这样将“忆江南”被读得泛黄的词素润出色彩来。
我们在更比甲骨文还早的原生态文字的象形里穿行,花草的味蕾隐形乐队,以它们自己的天然造型与姿色为我们演奏。进入到重温童年真情中的我们,脱去时代的外衣,显露出内在,感觉内化着山水的本真。
行走在自然的纹理与现代文明建筑符号相结合中的我们,文学和现实之间的时间差,我们就用脚步缝合着。藏在时间深处的微妙心事,我们用眼重新勾连。在“忆江南”词牌向散文化的过渡中,自然地跨越着沟壑,也从添加的音乐性的诗性节奏相结合的山桥走过,同学们没有被绊倒,并欣赏着根雕、石雕,打着象征的鼓,一路,反而越走越生出喜悦来。时代渗透出邮票大小的乡愁,使沉浸在“忆江南”中的我们,反而有点陶醉。
同学们沿着兰花谷上行,呼吸着,看不见,但能感受到的良好的能量。雨停了,原在竹林里躲雨的野山鸡,抖一抖身上的雨水,舒舒服服地舒缓地展开翅膀,在半空中滑翔。这眼前不又展现出《诗经》雄雉里的“雄雉于飞,写泄其羽”吗?山道上,路边的草丛里,蝈蝈在喓喓地叫,蚂蚱在蹦蹦跳。这些又都是《诗经》草虫中的“喓喓草虫,趯趯阜螽”的诗句吗!
林木葱郁,疏密有致,古树沉雄,远树含烟的叶山林场,曾经是唐代道教宗师叶法善(616—720)字道元、罗浮真人的道场。也是北宋王安石在家乡讲学的地方。浩然之气与道场、学堂的向上的善气,在时间与空间共同形成一种上善的气场。
史传,叶法善曾在此修道,此地,天书崖层叠,仿佛天师问道的天书;悟道洞方寸透光,恍若真人悟道的洞明;传说他一百0七岁时无疾而终,羽化成仙,留有双铜印传世,俗称“天师印”,被奉为“驱魔之宝”。(可想当时这里的生态环境与养生是多么协调。)据明嘉靖《铜陵县志》记载:北宋宝元二年,青年王安石曾应铜陵乡绅胡省一重金相聘,来此讲学。(开创了铜陵陪读先河,陪读与在读又双双考中,传为佳话。)讲学之地初名“逢原堂”,后改称“荆公书堂”。此后,从这里走出了胡舜元及其女婿、侄孙等七位进士,史称“一堂七进士”的美谈。
行走在道法自然的诗词山林的气场里,人的身体自然得到生态气场的滋润,移步换景,在地理小篆与人文构建情怀里的同学们,读着云朵驮来的远方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地穿行着。忽而层叠而下,忽而层叠而上的,寻找就生长在此山中的“知音”。其实,同学们是在现实的当下,希望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走在这诗意与禅意共存的山间,你会在每一段草木与山石的文字中,读到妙谛。在恍惚里感到无形的虚极。也会感到世间有无之间的转换,也会微妙地感受到,自己身上能量在挟持,走着走着,人就进入了真我之中。
本想在12景的“冰川奇观” 处,寻找岩石缝间贝类等生物化石,走近一看,虽然地壳运动,大海上升为陆地,眼前呈灰白色的冰川,生长着我叫不出名字的树,但要真寻找起来,那可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我只能在冰川前感受,亿万年前海底世界的奇妙,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的变化,读前世今生江南留给我们冷却下来的古意。
山风应和着并演绎着相爱、相亲的同学们。山道上,被自然滋润出状况的一男一女同学,为了不让心中的诗意,像钙一样流失,就在这诗意的空间还原生活,意趣补钙般表演了“彩云追月”“男跑女追”记忆里经典的慢动作镜头游戏来。
一首“忆江南”词牌,已不能完全表达今天同学们对美的感知与向往。一半在诗里,一半在画外的同学们,在一段一段的山路上与漫山遍野的春日朝气竟相互放着情感的花朵。转身再无少年,眼前有景道不得的同学们,就在“此在”,“他在”,“我在”的三维画面里,在“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的词性延展中,完善自我,和解地表达起来。
随身携带的迷你音箱,被心急的同学打开。音乐的花朵与毛毛雨一起能量缠绵起来。只是刹那间,音乐雨,就无缝隙地将同学们打湿。保持铜陵长跑某项纪录30年无人打破的蒋同学,领跑般地跳起了鬼舞步;代表安庆广场舞参加全国大赛并获得第一名的张杰立马以轻盈的舞步跟进;获得过多次健身武术比赛奖的徐建英同学也拔出随身携带的剑舞动起来。随后,在学校就崭露舞蹈天赋,已跳广场舞有10多年的杨连英同学加入之后,男女同学们都在毛毛细雨中自由加入跳动起来。然后,在同学们的催推下,又不知道,怎样才能用语言建筑的原材料,创作出形神兼具的风景诗句来的我,就站在同学的立场,将(浅斟春意)的散文,从记忆里调出,朗诵给同学们与山林场里的动植物们听。我也是无数次获各种朗诵奖的获得者。“我怕你醉,就从江南浓浓的春意里浅酌小文,敬你品尝。谁知你性通江南,就这一口浅文,就 (醉、晕)倒在早春文字的小酒杯边,怪我多情,早知你有醉意之癖,还不如给你一盏江南小水,让你甜在舌心。这下可好,你真的不知梦醒江南啥滋味了。”
同学们跳着,云朵越聚越多,驻足的游客,也如山坡上三三两两探头的小蘑菇,打着伞,欣赏着“忆江南”12景曲牌外的歌舞之声。 一边欣赏,一边自己展示,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湘军和太平军余部落草的七星寨。相传,从荆公书堂走出去的一位胡氏进士,辞官后携妻女归隐于此,采樵种茶,吟诗作赋,安闲度日。本来只育有一女的他,到此后,生下七个儿子,一时子孙满堂。他便按照北斗七星方位为子孙建起宅第,取名七星寨。此后,胡氏子孙在此开枝散叶,家运兴旺,成为当地名门。
脚步翻书般越过古道残墙,历经硝烟的碉堡、送子观音石、望江阁等景点后,走在山岭上的我们,一边瞭望山下的旷野与远处的长江,一边在牧歌依稀的亮光观照中往回走,我们知道,往回走,会碰到自己的青年和童年,还会在现实的跨越中,聆听到大地的声音。浑然不知的惯性,使我们走进一屋,抬头见门楼上书写“洗涤”二字。但见门上条石的门框上写着:临水闲心近,见山尘处远。有人提议就在这合影吧?又有同学说,我们还没有享受温泉,听说这温泉,又在老泉眼上深钻了1700多米,泉水出水温度可达40度。这好办,我们先在“一户一桌一厨娘”的农家品尝江南味道,然后再去享受泡温泉的快乐。让我们的皮肤在氧化硫的气味里得到呵护。
于是,新同学情的“忆江南”词牌,从山水间,阅读拓展出了青年王安石与这片山水的诗意。有了最忆是永泉,何日更重游?的词句来。[1]
作者简介
凌代琼,安徽铜陵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多次获全国各类散文奖。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80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