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微引力透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微引力透镜(Gravitationalmicrolensing)是发生在恒星天体中的引力透镜现象。

基本原理

与发生在星系尺度上的引力透镜现象相比,微引力透镜的源天体质量很小,光的偏转要小得多,通常情况下难以直接观测到微引力透镜所成的像,而只能观察到光度在瞬间增强的现象。银河系存在相当数量的恒星级黑洞、褐矮星红矮星、白矮星、行星等较暗弱的天体,它们造成的微引力透镜现象能够在短时间内令背景光发生畸变[1]。因此微引力透镜为研究这些天体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手段。

人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微引力透镜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波兰天文学家BohdanPaczyński讨论了银河系晕中不发光的暗天体作为微引力透镜的可能性,认为它们有很高的几率被观测到。这些天体叫做大质量致密晕天体。1993年,人们在大麦哲伦云中发现了第一个微引力透镜[2]

相关新闻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ofAuckland)的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探测类地行星的新方法,他们猜测银河系内有1000亿颗类地行星。

这种新的方法被称为“微引力透镜法”,新西兰的Mt.John天文台正在使用该方法对系外行星进行探测。当一颗行星在经过母星与地球连线的时候,母星的星光会稍稍变暗,开普勒望远镜是基于对星光变暗的观测来判断系外行星的存在。而“微引力透镜”法是通过对遥远的星光在穿过系外行星系统时,受到行星的引力发生偏折的原理来探测系外行星的。

来自奥克兰大学物理系的PhilYock博士是这项研究的首席科学家,他表示,这项新的研究也要结合美国宇航局开普勒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开普勒善于发现那些离母星非常近的类地行星,依据它的观测数据,科学家估计银河系内大约有170亿颗类地行星。

视频

微引力透镜 相关视频

看微引力透镜是如何发现星际行星的?
黑洞照片进阶解读,什么是引力透镜效应?照片为什么南亮北暗?

参考文献

  1. 银河系流浪行星少于预期,科学网, 2017-2-15
  2. 引力透镜:宇宙放大镜,个人图书馆,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