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彼得·潘综合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彼得·潘综合征

来自 模玩社区 的图片

名称 彼得·潘综合征

萌属性别称 潘综合征

御姐身萝莉心/大叔身正太心

永远的17岁

萌属性类别 心理类

典型角色 藤和女女

相关萌属性 幼儿退行

彼得·潘综合征英语:Peter Pan Syndrome),也译彼得·潘症候群,是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疾病)[1],也是ACG次文化中的萌属性之一。 [2]

简介

一个孩子成长为成年人之后,便需要自立、挑起生活的重担。而由于面对社会的剧烈竞争、残酷倾轧和生存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装嫩”,心理上也渴望回归到孩子的世界,行事带有孩子气。这种心态往往会使人沉溺于自己的幻想,拒绝长大,由此而造成的心理状态被称为“彼得·潘综合征”,此概念为美国心理学家丹·凯利在其1983年的著作《彼得潘综合征:不曾长大的男人》(英语:The Peter Pan Syndrome: Men who Have Never Grown Up)中提出,[3]但未被心理医学所正式承认,因此是否为一种心理疾病以及病理的具体表现尚存争议。

以ACG二次元来说,也就是“御姐萝莉心、大叔正太”。

公主病

公主病实际上就是彼得·潘综合征的女版表现。她们从小娇生惯养,普遍自信心过盛,在任何场合都要求获得公主般的待遇。她们心理年龄小,有显著的自恋倾向,超过现实的放大自己的优势。通常以自我为中心,遇到问题经常归外因,遇到困难往往选择逃避或抱怨。

名称出典

病症名称中的“彼得·潘”是取自苏格兰小说家、剧作家詹姆斯·巴里的童话故事《彼得·潘:不会长大的男孩》(英语:Peter Pan: The Boy Who Wouldn't Grow Up)的主人公的名字。

童话中的彼得·潘永远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里,永远也不想长大。而拥有“彼得·潘综合征”的人就拥有与彼得·潘同样的心理状态。

具有本属性的典型角色

参考来源

  1. The Peter Pan Syndrome. Psychology Today. 2016-05-13 (英语). 
  2. 彼得·潘综合征, 百家号, 2020-01-18
  3. Kiley, Dan. The Peter Pan Syndrome: Men who Have Never Grown Up. Dodd, Mead. 1983. ISBN 978-0-3960-8-218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