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彩云舰上侦察机

彩云舰上侦察机
图片来自Pinterest


彩云舰上侦察机日语さいうんかんてい)是大日本帝国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使用的舰载侦察机,亦为二战时期日制舰载机中最快的机型,乃中岛飞机的巅峰代表作。日本海军内部代号为C6N盟军代号为Myrt

目录

历史

彩云最高速可达到650公里/小时和航程4,630公里,中岛最初的研发代号N-50,是一架双引擎、各1,000匹马力的纵座式机体,机翼两边各一活塞引擎。但是2,000马力级的誉型发动机研发成功后本设计被废弃,改为当时常见的单引擎布局。然而,初期该引擎输出功率却比预想中少(1600匹),为了达成相同目标,只好设计一种细长的低风阻机身,只比引擎直径稍大。三位机员成纵列坐在同一座舱罩下。像中岛早期的天山舰上攻击机型鱼雷机,垂直尾翼后沿前倾以迁就航空母舰升降机的尺寸。机翼采用小面积层流翼,由此带来的降落速过高问题由动力翼端板条和富勒襟翼来解决。还有在主翼内设置八成的整合式燃料箱,可容内1,360升燃料,加装730升外挂燃料箱时,最大航程可以超过5,000公里。

首飞于1943年5月15日,达到639km/h的高速。虽然是舰载机,但是服役的1944年9月只有少数航舰能完成更装,所以多半用于陆上。它的高速性能引证自一封有名的任务后电报:“我机身后没有格鲁曼我に追いつくグラマンなし)”。

总计生产了379架, 发动机连结四叶螺旋桨(生产时只有三叶螺旋桨的量产机),研发由中岛的横须贺海空兵工厂负责,代号C6N2彩云[1]、夜战版代号C6N1-S。装有倾斜式机炮布局单门30mm(或双门20mm)机炮和鱼雷挂架的C6N1-B鱼雷机型也同时推出。但是C6N1-B在日本航舰被摧毁殆尽后也毫无用武之地,之后美国可以直接轰炸日本本岛后反而夜战机变得比较急需。使得中岛研发C6N1-S夜战型,移除一名机员以装上20mm机炮。C6N1-S还是受限于没有空对空雷达而效能不彰,虽然速度够快能躲过任何盟军飞机追击,但是毫无战果可言。

讽刺的是,虽有优秀的极速性能,C6N1却是二战结束前最后一架被击落的飞机。五分钟后,日本就投降了。

计划发展型

  • C6N1:有19架十七试验舰侦安装1,800匹马力的NK9B誉一一型引擎(四叶螺旋桨),原本计划生产型改装NK9K誉二二型,但是NK9K誉二二型还在试验中,只有真正生产型安装NK9H誉二一型引擎(三叶螺旋桨)。
  • C6N1-B:计划改装舰载鱼雷机。
  • C6N1-S:少量由C6N-1改装而成的夜战机,安装双门20mm九九式机炮(有一架安装单门30mm五式机炮)。
  • C6N2:一架实验机换装2,000匹马力涡轮增压器的NK9K-L Ru誉二四型引擎,同时加强自卫火力,武装由一式机枪改为13mm二年式机枪
  • C6N3:计划在C6N2型改装为高空夜战机,又称C6N3-S,武装都是同C6N1-S。
  • C6N4:计划安装三菱重工业MK9A Ru引擎,同时加强防弹设施,有一架未完成C6N1修改,加强机身和机翼结构来改装成C6N4试验机型,在改装完成前战争结束了。
  • C6N5:计划在C6N3型改装为多用途舰载机(鱼雷/水平轰炸、俯冲轰炸和侦察机),由于爱知B7A流星舰上攻击机的服役,后来就被中止。
  • C6N6:由于缺乏铝资源,所以计划用全木造舰侦,但是被中止了。

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台湾Word,201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