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张隆盛

图片来自内政部营建署

中华民国第1任营建署署长

任期 1981年-1988年
继任 蔡兆阳

中华民国第4任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署长

任期 1992年11月21日-1996年6月9日
前任 陈龙吉
继任 蔡勋雄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40年3月8日 日治台湾台中州东势郡东势街
逝世 2021年4月23日(2021岁-04-23)(81岁) 台湾台北市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40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2021年)
政党 中国国民党

学 历

经 历

  • 台湾省政府建设厅技士(1963年-1967年)
  • 行政院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都市建设及住宅计画小组规划师(1967年-1978年)
  • 内政部营建司司长(1978年-1981年)
  • 内政部营建署署长(1981年-1988年)
  • 内政部常务次长(1988年-1990年)
  • 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0年-1992年)
  • 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署长(1992年-1996年)
  • 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委员(1996年-2000年)
  • 第三届国民大会代表(1996年-2000年)

张隆盛(Chang, Lung-Sheng), (生1940年3月8日-2021年4月23日殁),日治台湾台中州东势郡东势街(今台中市东势区)人,台湾营建与环境保护官员与政治人物,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署长及内政部营建署署长等职位。他于营建署任内曾经创立四座国家公园,因此被称为“台湾国家公园之父”[1]。在环保署任内他推动空污费及环保公园。在退休前于经济建设委员会委员任内推动“都市更新方案”及永续发展。他对于台湾国土政策的发展贡献良多,备受社会及学界肯定,过世后总统颁发褒扬令。

目录

生平

张隆盛1940年3月8日出生于台中县东势镇,父亲张耀钟是牙医,母亲为助产士。张隆盛儿时就读东势第二国民小学(现东势区中山国小)、东势初级中学、台湾省立台中第一中学、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系(1958-1962年),大学期间他就展现出对都市计画的高度兴趣,并立志要当公务人员。[2]

经合会时期

他役毕后参加台湾省经建人员特考分发至台湾省建设厅第四科担任委任十级技士。1967年至1978年他通过公开甄选进入行政院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经合会”)都市建设及住宅计画小组(UHDC),担任助理工程司,后升任规划师。由于表现优异,深受当时担任执行秘书王章清张祖璿及联合国顾问们的器重赏识。1968年张隆盛奉派只身前往欧洲考察希腊、义大利、法国、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瑞典、奥地利等地的都市发展、新市镇开发6个月。这段期间他在联合国顾问的督导下,不只参与了台北市都市计画、林口新市镇规划,甚至还前往越南芹苴市协助都市计画发展(1969)及阿拉伯利雅德、达曼、吉达主持三个工业区规划(1976)。在任职经合会期间,在联合国顾问的推荐下,他获得美国亚洲基金会的奖学金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都市区域计画研究所都市计画硕士(1971-1972年)。1972年在维吉尼亚大学担任驻在学者半年。在经合会任职简任技正期间他又获得1975年的艾森豪奖金,赴美国研究交流,当年他是获得艾森豪奖金年纪最轻且职位最低的得主。[3][4]

营建署(司)时期

1978年内政部要新成立营建司,内政部邱创焕部长任命张隆盛担任司长。当时的总统是蒋经国,行政院院长是孙运璿。营建司是内政部的幕僚单位,全司只有二十多人。营建署则是内政部的附属机关人员上百人。1980年行政院修改内政部组织法,1981年营建司升格为营建署,他也升任为第一任署长直到1988年卸任。张隆盛任职营建司及营建署前后共10年,是在任最长时间的营建首长,也为台湾的营建制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展开建筑管理、国民住宅、区域计画、都市计画及国家公园的行政治理。[5]张隆盛在营建署署长任内推动营建业务具体事迹包括建立国家公园系统并成立垦丁、玉山、阳明山及太鲁阁等4座国家公园、规划高雄及台中2座都会公园;研订计画解决都市计画第一期公共设施保留地问题,补助地方政府经费收购8,000公顷保留地等。[6]

1988-1990年许水德部长将张隆盛调升为内政部常务次长,让他参与政府的工作的领域扩大许多。1990-1992年当时经建会钱复主委希望张隆盛接替离职的萧万长担任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副主委,张隆盛再次回到经建会成为政务官。[7]

环保署时期

1992-1996年,当李登辉担任总统,郝柏村担任行政院院长时,张隆盛担任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第四任署长。他在环保署署长三年半任内,修订及新订环保法规计83项,为台湾的环保行政制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1994年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估法”。除此之外,禁用有铅汽油、完成台湾地区空气品质监测网、控制氯氟碳化合物、规划全国垃圾焚化炉、废弃汽机车回收、建立环保标章等重要环境保护工作都是在他任内启动的[8]。而其中与都市计画最相关的是征收空气污染防制费,开辟环保公园。最大的有32公顷,最小的也有几百平方公尺。[9]

经建会委员时期

  • 1996-2000年担任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委员,负责永续发展论坛担任召集人。在此期间,他向当时的副总统兼行政院长连战大力建言推动都市更新,行政院遂于1997年通过“都市更新方案”,由张隆盛担任行政院都市更新小组的召集人。这是台湾第一次政策宣示推动都市更新,后来完成都市更新条例的立法(1998年)[10]
  • 1996年他受执政党国民党征召政务官下乡在台中县第一选区参选第三届国民大会代表,获得70905票,是全国第二高票当选国民大会代表[11]。2000-2003年担任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顾问。[12]
  • 1999年发生921大地震,张隆盛积极投入东势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都市重建纲要计画草案,并且透过他所主导成立的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协助多个社区完成灾后重建。[13]

公职退休后

退休后,张隆盛没有再担任任何公职,转往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他成立了两个基金会并担任董事长:

此外,他走访全世界重要的生态保育区及南北极地,以摄影、著作及演讲推广永续生态为重心。

2021年4月23日凌晨他在台北自宅睡梦中安然辞世。依他的遗愿,海葬于太平洋。[14]

主要贡献

在台湾,张隆盛是一个横跨开发与环保两大领域的关键性人物,在这两个看似冲突的发展方向中,他有著平衡的看法与行动。“永续发展”这个广大视野与胸襟的专业哲学理念贯串在他三十年的公务生涯甚至退休后的生活,但也往往超越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观念而引发争议。他不是一个英雄主义的领导者,往往隐身在各项政策与行动的背后,但却是最关键的发动者。他的主要贡献可以略述如下:

设立四座国家公园

张隆盛担任内政部营建署署长任内总共成立四座国家公园,分别是: 1984年的垦丁国家公园、1985年的玉山国家公园阳明山国家公园,1986年的太鲁阁国家公园。这四座国家公园的面积占了全台湾岛8.5%的面积,也为后续国家公园的发展奠定下重要的基础。[15][16]
“国家公园法”虽然早在1972年就已立法,当时的行政院长蒋经国也特别指示要建立垦丁国家公园(1977),但主管业务的内政部民政司缺乏人力经费,经建会首先配合政策成立一个小组协助国家公园业务,张隆盛也是此小组的成员之一。直到成立营建司(后续升格为营建署)第一座国家公园却是在立法后12年才诞生。当时要求大建设发展的社会气氛并不欢迎国家公园,甚至政府内部各单位也互相制肘。成立营建司(署)以及后续国家公园的成立推动,张隆盛系受到当时行政院政务委员费骅以及张丰绪的大力支持才能顺利推动。[17][18]
张隆盛在营建署接管国家公园业务后,引入生态保育及环境保护的新观念,首先完成“垦丁国家公园计画”,并完成“国家公园法施行细则”、“国家公园管理处组织通则”立法程式,在1984年正式成立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设立垦丁国家公园。垦丁国家公园是早期国家公园中唯一包括海域的国家公园,它的特殊点是候鸟迁徙最重要的中继点,它有海岸林,海域拥有丰富多样的珊瑚及热带鱼,也是其他地方少有的。[19]
第一座国家公园的设立还算顺利,但是第二座玉山国家公园的设立就艰困许多,主要的困难在于公路开辟、采矿的问题破坏国家公园自然生态保育的目标。当时蒋经国推动的十二项建设新中横公路塔塔加到玉里段恰好通过玉山国家公园的核心地带。营建署在规划国家公园计画时发现,阿里山、水里这两段公路已经动工,剩下塔塔加到玉里一段尚未进行。所以,张隆盛就大力地跟政府建议:“这条路段不能开!一旦开下去,玉山国家公园的核心地带就报销了!”1981年10月营建署邀请环境规划经验丰富的美国专家James A Roberts博士来台,协助评估新中横计画路线与交通需求,结论是不该兴建该公路。此后三年营建署多次邀请各级长官及专家到场现勘,并在多次研讨会中提出广泛讨论。最后终于在1986年3月18日行政院决定放弃兴建新中横公路玉里玉山段,历经数年的奋斗,玉山国家公园终于为台湾保住了这一片无可取代的自然资产。玉山国家公园另一大问题就是玉里一带有1万多公顷的水泥矿区,但矿区内瓦拉米是台湾黑熊重要的栖息地,营建署阻止了公路的开辟连带让采矿无法进行,也就保住这块重要的栖地。[20][21][22]
阳明山国家公园的设置相对比较没有争议,唯一有冲突的是交通部中央气象局打算要在七星山主峰顶设置气象站。内政部请台湾大学地理系张长义、大气系蔡清彦、和电机系黄锺洺三位教授组成团队来研究所提专案。历经多次协商,两单位各自秉持立场相持不下。经建会乃于1987年4月8日决议,同意交通部在七星山上设置台湾北部气象雷达站,但山区联外道路以既有步道为限,避免新辟道路,以及对景观破坏和游客活动之限制应减至最低等等。最后中央气象局在1988年自行取消在七星山顶设站的计画,另外选择了瑞芳的五分山为设站据点。[23]
太鲁阁国家公园规划期间,同样也面临经济发展与保育的冲突问题: 其一是台电在立雾溪要建立一系列十几个水坝发电严重破坏自然景观,其二则是台塑王永庆预定要在崇德(1982年行政院核定为矿业发展预定地)设置水泥厂和人造石墨电极厂。台电要求不把崇德纳入国家公园范围,但崇德的地理位置就在立雾溪口,是太鲁阁景观的重要门户位置。张隆盛表达不赞成设厂的意见明显与经济部的意见相左。[24]
在1983年7月经济部长赵耀东、内政部长林洋港、政务委员费骅、立法委员谢深山郭荣宗等人前往考察之后,连经济部长赵耀东都表示应该要乙太鲁阁国家公园的景观为重,于是经济部成立太鲁阁国家公园矿业开发与景观保护专案辅导小组。1984年1月18日营建署邀请国际知名的景观专家英•玛哈([Ian McHarg)博士来台协助评估,玛哈博士认为崇德不宜设置水泥厂。为此王永庆立即召开记者会,强力反驳。终于,行政院在1986年12月驳回台塑在崇德设厂的申请,也为太鲁阁国家公园保留下美丽的河口景观与生态环境。[25]
1984年大自然杂志里有一篇张署长介绍国家公园的文章。他说:有人问,台湾面积有限,人口密度高,划设国家公园岂不妨害经济发展?在文章里他说明了自己的看法:

人类追求物质生活,为经济发展而享用丰富的大自然,必须考虑到人类本身及后代子孙的生存环境。如果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为了人类的幸福与社会的需要,则资源保育的目标即保证这些供应延绵不绝。因此自然保育对人类有重大之关系,盖人类无限的建设与创造能力,是相等于同样巨大的破坏与毁灭力量。过去为此,现在与未来也是为此[26]

公共设施保留地征收

张隆盛1978年就任营建司司长时,台湾已发布的都市计画有400馀处,公共设施保留地共有一万多公顷迟未征收,造成该土地无法使用,影响民众权益甚钜,造成很大的民怨。依照1973年立法院修正都市计画法,订定都市计画公共设施征收期限为10年,其有特殊原因经上级政府核准者得延长5年,最多为15年,届时如未征收,即撤销征收。换言之,都市计画如缺少道路、公园、绿地和学校等公共设施用地,都市计画将无法实施,1988年是最后期限。[27]
张署长接任营建司司长后,他认为这项工作是当时营建司最重要优先的工作屡次向上级长官建言,如果没有妥善解决,1988年期限到时,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因此,张署长就任后即积极推动公共设施保留地征收工作。经实地调查统计,动员全国大专院校都市计画师生清查全省公共设施保留地的数量及现值,需要优先取得的公共设施保留地共八千馀公顷,所需征收经费为6千亿元(相当于现在的10兆元)。内政部屡次建议财政部发行公债协助地方政府征收,都遭到财政部的拒绝。当时内政部已经打算再修正都市计画法删除征收期限,但引起社会一片指责。在无法修法又无法通过预算的情况下,内政部部长吴伯雄曾为此向俞国华院长提出辞呈以示负责,但遭院长慰留才开始有转机[28]。经由张署长的多方努力,研拟数个方案获得财政部的支持交给行政院,终于在征收期限前争取到行政院和立法院的支持编列专案预算,顺利解决可能发生的社会问题,也为我国日后都市计画奠定很好的基础。[29]

建筑管理制度革新

张隆盛在营建署任内提出建筑管理改进方案,主要的想法是授权,建立专业,让民间的建筑师、结构技师等专业技师负签证责任。并建立建筑预审制度,在建筑设计草图阶段对于法规疑义可随时提出,并正式做成决议,这项决议在六个月内正式送审的执照申请都有效。当年的建筑法规很多,甚至有日治时期留下来的,或民国三十几年国民政府的代电,都被地方政府的承办人拿出来用,这些抽屉法规使建筑师无所适从。于是营建署编定了“建筑法规汇编”,把有必要的法规列入,没有必要的全数筛除,每年都会修订。张署长非常注重建筑风纪的问题,所以任内没有发生过风纪的弊案。张署长自己住在租来的房子二十馀年,不置产,避免任何利益输送的问题。[30]

建筑业纾困及建筑经理公司

1981年代因经济不景气影响,不但政府兴建的国民住宅发生滞销,民间的建筑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为了挽救危机,张署长洽台湾土地银行进行专案的建筑融资600亿元,解决了125000户住宅问题。这些住宅因为资金问题无法完工,如果建筑商垮了会很难善后,也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31]建筑业的资金问题及房屋市场乱象源自于台湾特有的预售制度,很多建商收了预售款项却未依约完工卷款而走,银行也不信任建商取得融资的款项会完全用在工程施工。自1982年起行政院就指示内政部研议改善方案。经张署长努力协调邀集业者银行研议讨论多年,内政部乃于1986年7月颁布“建筑经理公司管理办法”,建立建筑经理制度使消费者、建商与银行之间内购建立起互信的平台机制。[32]

空污费征收与环保公园

张隆盛署长任内于1995年7月开征空气污染防制费,一年预定可收69亿元。为使专款专用,有效防制空气污染,并邀请专家学者成立空气污染防制、环保公园及学童呼吸系统健康检查等3个技术谘询小组。其中环保公园的设置张署长找曹正教授负责协助,他更是自己亲自去拜访地方行政首长,请他们协助寻找可能提供为环保公园的基地。由于他的奔走,两年间新建环保公园的面积就达250馀公顷,约近百处基地。到2021年初,环保公园(今已更名为空气品质净化区)经环保署核定补助的面积约有1,800公顷,共约950处(各地方政府利用地方空污费,自行设置者均未计入)。[33]第一个环保公园关山亲水公园,总面积达34公顷,由空气污染防治费基金拨款2亿3400万元,做为关山亲水公园的建设经费。使关山镇电光桥和堤防交接处下,原本一片河川新生地,多年来却被部分镇民当成废弃物和垃圾的倾倒地变身为河滨休闲观光绿地,镇公所为了感念张署长的补助建设,特别将通往亲水公园的大道命名为隆盛路。[34]

都市更新方案

“都市更新方案”系由张隆盛委员提出,获得当时副总统兼行政院长连战的大力支持,由行政院于1997年2月13日第2514次院会通过之政策方案。这是中华民国第一次明确宣示政府政策支持都市更新。也因此产生了1998年都市更新条例的立法。他也担任行政院都市更新推动小组的召集人。[35]
他推动都市更新的理念与永续发展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当时经建会预估台湾到2038年人口将到达零成长。未来台湾人口将有减无增。他在研讨会中指出“现有都市计画预计可容纳的总人口数为2400万人,但目前使用率(实际人口数/计画人口数)仅70%。预计在民国127年达到人口零成长时,假设都市人口占总人口数达80%时,都市地区所容纳的人口亦仅2054万。因此即使目前都市计画完全没有扩大或增加容积,即可满足未来永续都市人口的充足需求。[36]”即使台湾的产业结构改变,农业所需用地减少,也不必扩大都市土地,才能保护台湾的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37]
他特别关心各大都市车站地区的发展落后,不能跟上大众运输系统所带动的都市机能需求。他也关心都市中心公有土地低度利用的问题,因此军眷村改建、港埠用地更新、公有房舍改建都是他大力推动的方向。为了让各县市首长了解都市更新的重要性,他亲自拜访台北市、高雄市[38]、台南市[39]、基隆市市长[40]、基隆市市长,向他们作政策推销及游说。为了让都市更新方案短期内能有具体成果,他将工作重点放在台北车站周边地区的更新,除了邀请旅日建筑师郭茂林(KMG设计事务所)进行整体规划,也聚焦推动交九转运站(今台北转运站)的协调工作,解决捷运局、台北市及台湾省政府之间的矛盾问题。[41]
为了促成公私部门合作推动更新,他邀集国内各大建商与政府共同筹设“巨众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但是此举引起各大媒体舆论及立法院的抨击,纷纷质疑这间公司可能会有特权垄断违反自由竞争的疑虑。为避免产生进一步扩大的政治争议,此一公司筹组工作在行政院长换萧万长上任后就嘎然中止,政府相关的基金都退出该公司。但为了协助政府推动都市更新工作,张隆盛还是请民间企业捐助成立非营利性的“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42]

921震灾重建

1999年9月21发生的921大地震对于台中县东势地区损伤特别严重。张隆盛在地震第二天在桥断路断的情况下立刻由台北赶回家乡了解灾情。他自己在东势的大楼也严重受损。他立刻动员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同仁展开全面性的灾情调查与评估,开始著手整体东势镇的灾后重建纲要计画。二个月后,全国第一个重建纲要计画草案完成,他将此计画献给东势镇公所。[43]
但是在他及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的努力下,还是协助三个东势社区规划重建完成。全国第一个以都市更新方式重建完成的社区就是张隆盛自己的东势名流艺术世家大楼。该大楼接受财团法人九二一震灾重建基金会临门方案之协助融资,迅速于2002年完工。依照他的理想,这也是第一栋获得绿建筑标章的集合住宅。该社区的成功重建激励了其馀六十馀个受灾社区依循都市更新方式重建。[44]
第二个重建成功的社区是东势东安里本街,该社区是东势的老街,产权复杂,直到2009年才重建完成。第三个社区是东势王朝一期社区(今东势文新帝国社区),因为伤亡惨重与东势镇公所换地重建,直到2006年才重建完成。 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在他的领导下,在灾后重建发挥重要的规划专业贡献,编制作业手册、举办讲习训练,为都市更新的制度开创落实之可能性。[45]

荣誉

  • 1970年 亚洲基金会(The Asia Foundation)奖助计画
  • 1975年 艾森豪奖金得主(Eisenhower Exchange Fellowships Program)
  • 1983-1987年 中华民国建筑学会 第八、九届理事长[46]
  • 1987-1988 中华民国都市计画学会第八届理事长[47]
  • 1990年 内政部一等服务奖章
  • 1994年 联合国地球大学荣誉博士学位(International Honorary Doctor of the Earth Environmental University Roundtable)
  • 1995年 中华民国都市计划学会金质奖章
  • 1996年 行政院一等服务奖章
  • 1996年 富尔布莱特50周年杰出得奖人(Fulbright Program)
  • 1999-2005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保护区委员会东亚区域委员会主席(IUCN-WCPA-EA,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World Commission on Protected Area, East Asia)
  • 1997-2003年 中华民国永续发展学会理事长
  • 1997-2003年 中华民国国家公园学会理事长
  • 2005年 12届东元奖得主(人文景观类)[48]
  • 2014年 台北市都市再生特殊贡献奖[49]
  • 2021年 总统颁发褒扬令[50]

著作

  • 勇闯企鹅王国 (牵成永续发展文教基金会 2007/07/01)
  • 漫游白令的领域-堪察加纪行 (秋雨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0/06/09)
  • 北极的呼唤-斯巴瓦. 冰岛. 格陵兰记行 (秋雨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1/05/21)
  • 冰海奇航 (秋雨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2/01/11)
  • 王者流风: 浅谈狮子文化与艺术 (秋雨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4/04/02)
  • 看见野性印度 (酿出版(秀威资讯) 2018/07/01)

参考资料

  1. 2021/4/26 东森新闻云“国家公园之父”张隆盛辞世 享寿81岁
  2. 1996大甲溪的孩子张隆盛,p3-p14
  3. 大甲溪的孩子张隆盛,1996,p25
  4. 都市计画前辈人物访问记录 初版.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0-11-01: 201–202. ISBN 957-671-726-4. 
  5. 都市计画前辈人物访问记录 初版.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0-11-01: 203. ISBN 957-671-726-4. 
  6. 哲人已远,典范长存──悼念张董事长隆盛. 内政部营建署. 2021-05-29 [2021-05-28]. 
  7. 大甲溪的孩子张隆盛,1996,p33
  8. 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张隆盛署长重要事迹
  9. 都市计画前辈人物访问记录 初版.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0-11-01: 215. ISBN 957-671-726-4. 
  10. 张隆盛董事长.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2021-05-28] (Chinese (Taiwan)). 
  11. 中选会选举资料库网站. db.cec.gov.tw. [2021-05-28]. 
  12. 张隆盛董事长.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2021-05-28] (Chinese (Taiwan)). 
  13. 丁致成. 【怀念张隆盛董事长】-丁致成.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2021-05-28] (Chinese (Taiwan)). 
  14. 张隆盛董事长安详仙逝,我们永远尊敬怀念.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Chinese (Taiwan)). 
  15. 内政部营建署新闻稿“哲人已远,典范长存──悼念张董事长隆盛”2021/4/26
  16. 都市计画前辈人物访问记录 初版.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0-11-01: 213. ISBN 957-671-726-4. 
  17. 费骅
  18. 2021/5/3国家公园网站编辑小组“缅怀内政部营建署首任署长张隆盛”
  19. 逆行于环境开发的洪流,国家公园的推手──专访前营建署署长张隆盛 - 焦点人物. GPI 政府出版品资讯网. [2021-05-28] (中文(繁体)‎). 
  20. 2021/5/17刘小如: 怀念张隆盛署长
  21. 郭琼莹观点:敢向蒋经国政策“Say No”的国家公园推手张隆盛-风传媒. www.storm.mg. 2021-04-29 [2021-05-28] (Chinese (Taiwan)). 
  22. 缅怀内政部营建署首任署长张隆盛. 台湾国家公园 (Chinese (Taiwan)). 
  23. 刘小如. 【怀念张隆盛署长】 刘小如.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2021-05-28] (Chinese (Taiwan)). 
  24. 国家公园网站编辑小组. 缅怀内政部营建署首任署长张隆盛. 台湾国家公园. [2021-05-28] (Chinese (Taiwan)). 
  25. 2021/5/17刘小如: 怀念张隆盛署长
  26. 2021/5/17刘小如: 怀念张隆盛署长
  27. 都市计画前辈人物访问记录 初版.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0-11-01: 204. ISBN 957-671-726-4. 
  28. 1993张景森“台湾的都市计画(1895-1988)”业强出版社
  29. 2021/5/17林益厚“追思亦师亦友张隆盛先生”
  30. 200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都市计画前辈人物访问纪录”
  31. 200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都市计画前辈人物访问纪录”
  32. 中华民国建筑经理商业同业公会沿革
  33. 2021/5/17曹正“张隆盛先生的启发”
  34. 关山镇公所来自大自然地呼唤,动静皆美尽在关山亲水公园
  35. 哲人已远,典范长存──悼念张董事长隆盛. 内政部营建署. 2021-05-29 [2021-05-28]. 
  36. Template:Cite conference
  37. Template:Cite conference
  38. 谢明和. 张隆盛委员拜会高雄市长谢长廷交换都市更新意见.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2021-05-30] (Chinese (Taiwan)). 
  39. 张委员受邀台南演讲“面对21世纪都市更新政策”.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2021-05-30] (Chinese (Taiwan)). 
  40. 张委员造访基隆市政府.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2021-05-30] (Chinese (Taiwan)). 
  41. 张隆盛. 草创与成长 ─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成立十周年回顾.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2021-05-30] (Chinese (Taiwan)). 
  42. 张隆盛. 草创与成长 ─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成立十周年回顾.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2021-05-29] (Chinese (Taiwan)). 
  43. 张隆盛. 无法推卸的责任--推动灾后社区更新重建的历程.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2021-05-28] (Chinese (Taiwan)). 
  44. 张隆盛. “这是我们的家”—东势名流艺术世家大楼的重建.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2021-05-28] (Chinese (Taiwan)). 
  45. 张隆盛. 草创与成长 ─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成立十周年回顾.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2021-05-30] (Chinese (Taiwan)). 
  46. 第八、九届理事长 张隆盛先生 介绍. 台湾建筑学会. 台湾建筑学会. [2021-05-30]. 
  47. 中华民国都市计划学会 – Taiwan Institute of Urban Planning. 中华民国都市计划学会. [2021-05-30] (Chinese (Taiwan)). 
  48. 贺张隆盛董事长获颁“第十二届东元奖”.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2021-05-30] (Chinese (Taiwan)). 
  49. 本基金会张隆盛董事长、何芳子顾问获台北市颁都市再生特殊贡献奖.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 [2021-05-30] (Chinese (Taiwan)). 
  50. 授与荣典. www.president.gov.tw. 总统府. [2021-05-30]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