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张辅」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天文学家 using HotCat
行 1: 行 1:
{{Infobox EPW
+
{{Infobox person
| http://www.jianglishi.cn/mingchao/zhangfu.html
+
| 姓名  = '''张辅 (西晋秦州刺史)'''
  =
+
| 外文名 =
* '''[[ 张辅]]''' 明朝初 重臣 、名将
+
| 圖片   = [[File:张辅001.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210327186&di=4bfde937b985455842ebbca7906ccc19&imgtype=0&src=http%3A%2F%2Fwww.xgnews.cn%2Fdata%2Fattachment%2Fportal%2F201510%2F15%2F164427bgkhhhy0h1rewsge.jpg 原图链接] [http://www.xgnews.cn/portal.php?mod=view&aid=487 来自 孝感新闻网hyzk 的图片]]]
* '''[[张辅]]''' (1375年-1449年9月1日 [1]  ) ,字 文弼。河 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 。明 初年重臣、名将, 河间 玉长子
+
| 出生日期 =
 张辅 早年随父参加靖难 ,累封 新城 侯。 永乐四年(1406年) 以右副 将军 随成国公朱能南征安南 旋即接任主帅 屡战告捷 于次年灭亡胡朝 改安南 交趾 设交趾布政司 战后因功受封英国公 予世券 自永乐七年(1409年)至永乐十三年(1415年) 三次以总兵 讨平交趾叛乱 先后四至交趾 史称他“凡三擒伪王 威镇西南” [2]   后世多以 张辅不 得世守交趾 永乐二十年(1422年)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间 参与明成祖朱棣 第三、第四、第五次北征 洪熙元年(1425年) 改掌中军都督府 进位太师 次年 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 煦叛乱。宣德四年(1429年) 被解除兵权 加授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 。明 英宗即位 后, 加号翊连佐理功 臣。张辅 历事四朝 连姻帝室 ,与 “三杨” 蹇义 夏元吉 同心 促成“仁宣之治” 并维持了 统初年的朝政
+
| 出生地點 = 南阳西鄂
正统十四年(1449年) 随明英宗北征瓦剌 于土木 变中阵亡 ,年七十 次年追封定兴郡王 谥号 忠烈” 《皇明经世文编》辑有《定兴忠烈王集》一卷 [3]  。
+
| 職業 = 秦州刺史 
概述内图片来源: [4]
+
}}
'''[[人物关系]]'''
+
 
 +
'''张辅'''( ?-[[305 ]]),字世伟,[[南阳]][[西鄂]]人,[[东汉]]时著名[[天文学家]] [[发明家]][[张衡]]的后代,西晋官员,官至秦州刺史,封宜昌亭侯。
 +
张辅到任后先杀天水太守封尚以立威 ,又在秦州与当地官员产生分歧,而被陇西太守韩稚之子韩朴袭击而兵败,最终死于封尚旧 富整之手。
 +
{| class="wikitable"
 +
|-
 +
| 本    名 || 张辅 || 去世时间 || 305年
 +
|-
 +
| 字    号 || 世伟 || 主要成就 || 惩治豪强,肃清朝风
 +
|-
 +
| 所处时代 || 西晋 || 官    职 || 秦州刺史
 +
|-
 +
| 民族族群 || 汉 || 封    爵 || 宜昌亭侯
 +
|-
 +
| 出生地 || 南阳西鄂 ||  ||
 +
|}
 +
 
 +
== 人物生平 ==
 +
<big>''' 惩治豪强'''</big>
 +
 
 +
张辅 ,字 世伟, 阳西鄂县 ,是汉 朝河间 相张衡的后代。 辅年轻时已表现出才干和器度,与表弟[[刘乔]]齐名
 +
  当初 张辅 补蓝田县令,在任上不为当地豪强所屈。当时强弩将军庞宗是西州的大族,他的护军赵浚,是庞宗夫人的本家,因此他放纵僮仆横行霸道,是当地百姓的一大祸患。张辅按法律严厉制裁,杀了两个恶奴,又没收了庞宗的二百多顷田地分给贫穷 家,一县人都称赞他。又转任山阳县令 太尉陈准家中的僮仆也凶暴横行,张辅依然杀了作恶的家仆。 迁尚书郎, 为宜昌亭 侯。<ref>《晋书》:张辅,字世伟,南阳西鄂人,汉河间相衡之后也。少有干局,与从母兄刘乔齐名。初补蓝田令 不为豪强所屈。时强弩 将军 庞宗,西州大姓 护军赵浚 宗妇族也 故僮仆放纵 ,为 百姓所患。辅绳之,杀其二奴 又夺宗田二百余顷以给贫户,一县称之 转山阳令,太尉陈准家僮亦暴横 辅复击杀之 累迁尚书郎 封宜昌亭侯。</ref>
 +
 
 +
<big>'''当 而行'''</big>
 +
 
 +
张辅后又转任[[御史中丞]] 当时积弩将军[[孟观]]与明威将军[[郝彦]]不和 孟观借军中之事陷害郝彦 又有[[贾谧]]、[[潘岳]]、[[ 石崇]] 等结帮相互吹捧、相互提携,还有义阳王司马威有欺诈假冒的事 ,张辅 一一追究弹劾他们。
 +
梁州刺史杨欣姐姐新丧, 满十天,车骑长史韩预强行聘娶他姐姐的女儿 张辅为中正,贬了韩预的官以清正风俗 得到当时议论者 称颂。
 +
到孙秀执政时,司马威诬告张辅,孙秀被迷惑而轻信,准备按刑律惩治张辅 张辅给孙秀写信说:“我张辅只知道仰慕古人 当官办 事, 不知道稍稍为自己考虑一下 现在义阳王司马威就算是能宽宏大量,不和我计较 然而我母亲已 龄七十六了 也时常为我担惊受怕 怕我总有一天会因积怨而遭来灾祸 公留神审查我任官前 的行事 只不过是一个忠于朝廷的愚 而已 ”孙秀虽一贯凶狠狡诈,也知 张辅 平素忠贞正直 是被司马威陷害诬告 就不再追究了。<ref>《晋书》:转御史中丞。时积弩将军孟观 明威将军郝彦不协,而观因军事害彦,又贾谧 潘岳 石崇 共相引重,乃义阳王威有诈冒事, 并纠劾之。梁州刺史杨欣有姊丧 未经旬 车骑长史韩预强聘其女为妻。辅为中 ,贬预以 风俗,论者称之 用孙秀执权 威构 于秀 秀惑 之, 将绳辅以法。辅与秀笺曰:“辅徒知希慕古人,当官而行,不复自知小为身计。今义阳王诚弘恕,不以介意。然辅母 年七十 六,常见忧虑,恐辅将以怨疾获罪 愿明公留神省察辅前后行事 是国之愚臣而已。 秀虽凶狡,知辅雅正,为威所诬,乃止 </ref>
  
本    名 张辅 别    称 张英公、张定兴 字    号 字文弼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时间 1375年 去世时间 1449年9月1日 [1]  主要作品 《定兴忠烈王集》 主要成就 四平安南,历仕四朝,尽心辅佐 官    职太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辅运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等 封    爵 信安伯→新城侯→英国公→定兴王(赠) 谥    号 忠烈 籍    贯 河南祥符
+
<big>''' 战败 身死'''</big>
''' 目录'''
 
1 '''[[人物生平]]'''
 
▪ 靖难建功
 
▪ 首征安南
 
[[File:20160622112427498.jpg|缩略图]]
 
[[缩略图]]
 
[[缩略图]]
 
▪ 受封国公
 
▪ 再征安南
 
▪ 随征漠北
 
▪ 位遇尊宠
 
▪ 以 身死
 
[[File:话1.jpg|缩略图]]
 
2 '''[[主要成就]]'''
 
3 '''[[个人作品]]'''
 
4 '''[[人物评价]]'''
 
▪ '''[[总评]]'''
 
▪ '''[[历代评价]]'''
 
  
  ▪ '''[[ 轶事典故]]'''
+
  张辅后迁[[ 冯翊]][[太守]]。太安二年(303年),太尉司[[马乂]]见河间王司马顒割据[[关中]]地区,有不臣之心,上告[[晋惠帝]]并密诏[[雍州]]刺史[[刘沈]]和秦州刺史[[皇甫重]]讨伐司马顒。但同时司马顒已拨大军给部将[[张方]],联合成都王[[司马颖]]进攻[[洛阳]]。太安三年(304年),司马顒被刘沈击败,被逼退回[[长安]] 。张辅见此,则领兵营救司马顒,将刘沈击败。司马顒十分感谢张辅,于是在[[ 永兴]] 二年(305),皇甫重溃败被杀后升张辅为秦州刺史。
▪ '''[[ 死因]]'''
+
  张辅到秦州上任后,先杀天水太守[[ 封尚]]以树立威名,又召东羌校尉、陇西 守[[韩稚]]会议,但因分歧而未有结果。韩稚儿子[[韩朴]] 败领兵袭击张辅,张辅于遮多谷口与韩朴大战,但被击败,最终被封尚旧将富整所杀。<ref>《晋书》:后迁冯翊太守。是时长沙王乂以河间王颙专制关中,有不臣之迹,言于惠帝,密诏雍州刺史刘沈、秦州刺史皇甫重使讨颙。于是沈等与颙战于长安,辅遂将兵救颙,沈等败绩。颙德之,乃以辅代重为秦州刺史。当赴颙之难,金城太守游楷亦皆有功,转梁州刺史,不之官。楷闻辅之还,不时迎辅,阴图之。又杀天水太守封尚,欲扬威西土。召陇西太守韩稚会议,未决。稚子朴有武干,斩异议者,即收兵伐辅。辅与稚战于遮多谷口,辅军败绩,为天水故帐下督富整所杀。</ref>
  ▪ ''[[' 平盛事]]'''
 
  
6 '''[[亲属成员]]'''
+
== 典故 ==
7 '''[[公爵世系]]'''
 
8 '''[[史料记载]]'''
 
9 '''[[墓葬纪念]]'''
 
'''[[人物生平]]'''
 
''[['靖难建功]]'''
 
  张辅是靖难名将、河间王张玉的长子。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张辅随从张玉征战,任指挥同知。建文二年十二月(1401年1月),张玉在东昌之战中战死,张辅继承父亲的职位,随朱棣在夹河、藁城、彰德、灵璧等地战斗,都立下功劳。 [5]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张辅随朱棣攻入南京,升任都指挥同知 [6]  。九月,大赏靖难功臣,张辅被封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信安伯,食禄一千石,给予世袭诰券,另赏钞、银、彩币等物 [7]  。 [8]
 
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询问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众人对靖难功臣封赏是否有异议,二人认为张辅父子功勋卓著,不能因为是外戚(张辅的妹妹为朱棣的妃子)就给他很少的赏赐。朱棣同意,于是在此年十一月下诏进封张辅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新城侯,加岁禄至一千五百石,“杂犯死罪已免二死,子免一死”。 [9-10]
 
'''[[首征安南]]'''
 
早在建文元年(1400年),陈朝外戚黎季犛篡夺了皇位,改国号为大虞(即胡朝),其后自称太上皇,立其子黎苍为帝。 [12]  黎季犛在永乐二年(1404年)自称陈朝皇室绝灭,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为皇帝,向朱棣请求册封,被封为安南国王。
 
永乐二年(1404年),自称原安南国王之孙的陈天平(陈朝后裔)从老挝来投奔朝廷,黎季嫠假装请他回国。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派都督黄中率五千名士卒送他回去,前大理寺卿薛岩担任副手。黎季犛在芹站埋伏军队,杀死陈天平,薛岩也被杀。朱棣闻讯大怒,于同年九月命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为右副将军,率领丰城侯李彬等十八位将军(《大越史记全书》称士兵共有八十万人,中国学者郭振铎、张笑梅认为可能有夸大),会同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分道进讨安南。兵部尚书刘俊辅助军务,邢部尚书黄福、大理寺卿陈洽供应粮饷。 [13]
 
十月,朱能在军中病逝,张辅接替他统领部众。从凭祥进军,越过坡垒关,望祭安南境内山川,发檄历数黎季嫠二十条罪状。进军攻破隘益、鸡陵二关,取道芹站,击走安南伏兵,抵达新福。沐晟的部队也从云南到来,扎营于白鹤。安南有东、西两都,依宣、洮、沲、富良四江为险,安南军沿着江南北两岸立栅,把船集中在江中,在多邦隘筑城,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有许多士兵,想据险固守,使明军疲劳。 [14]
 
张辅从新福移驻三带州,制造船舰,准备攻隘。正好朱棣得知朱能去世,敕令任张辅为帅,朱棣在敕令中以岐阳王李文忠接替开平王常遇春的 情来比喻现状,并说趁冬季瘴疠未兴,应及时灭贼。十二月,张辅推进到富良江北扎营,派骠骑将军朱荣在嘉林江击破敌军,于是与沐晟合军进攻多邦城。他装作要进攻他处,以麻痹安南军,令都督黄中等率敢死士,每人都持火炬和铜角,在夜间四鼓时分,越过重壕,用云梯登城。都指挥蔡福先登,士卒们也纷纷蚁附而上,然后吹响号角,万炬齐举,城下军队呐喊而进,遂攻进城中。安南军驱象迎战。张辅用画成的狮子蒙在马上冲击,再补以神机火器。大象都返身退走,安南军大为溃败。 [15]
 
此役,明军斩其首领二人,追到伴圆山,将其沿江木栅,俘虏和斩杀无数安南军。明军进而攻克东都,安抚官民和归附者,来归顺的人每天以万计。张辅派别将李彬、陈旭攻取西都,又分兵击破安南援军。黎季犛焚烧宫室仓库后逃到海上,三江州县都望风而降。 [16]
 
永乐五年(1407年)春,张辅派清远伯王友等人渡过注江,攻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等寨,斩首三万七千余级。安南将领胡杜聚船在盘滩江上,张辅派降将陈封袭击赶走了他,夺取其船只。于是平定了东潮、谅江等府州。不久,在木丸江击破黎季犛的舟师,斩首一万级,擒获将校一百余人,安南军溺死无数。明军追击至胶水县闷海口而还。在咸子关筑城,令都督柳开守卫。过后,安南军由富良江进兵。张辅和沐晟夹岸迎战,柳升等人率领舟师横击,大破安南军,斩杀数万人,江水为之赤红,明军乘胜穷追。当时天旱,江水浅,安南军弃船上岸逃走。明军到时,突降大雨,江水上涨,张辅军遂得全部渡江。五月,到达奇罗海口,抓获黎季犛和他的儿子黎苍,以及黎氏所立的太子、诸王、将相大臣等人,用槛车将其送入京师,安南平定。计算府州四十八个,县一百八十个,户三百一十二万。朝廷访求陈朝皇室的后代未果,便设交趾布政司,将其土地内属于朝廷。 [17]
 
自唐朝灭亡后,交趾独立达四百余年,至此又收入版图。朱棣为此诏告天下,诸王和百官都奉表祝贺。 [18]
 
''[['受封国公]]'''
 
  
  永乐六年(1408年)夏, 张辅 整军回到京师,朱棣 功行赏,在奉天殿赐宴招待,并赋写了《平安南歌》。七月七日,朱棣下诏进封张辅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英国公,岁禄三千石,给予世袭诰券;另赐冠服,赏赐白金、钞币等物 [19]  。 [20]  
+
 张辅 曾著文 道:“[[ 管仲]] 上鲍叔 ,[[鲍叔]] 知道奉什么主 投什么国 管仲 主得 不到 事业 奔的 作为之国 富贵 之女,而又 像君王 样行反土占之礼 这些鲍叔 都不 会干 ”又 议论[[ 班固]]、 司马迁说 :“ 司马迁的著作 文辞简约 而事 年事只 五十 万言;而班固叙两百 年事 却用了八 十万 繁简 这是班固比 上司马迁 第一点 良史记事 对善行应加 奖劝鼓励 ,对 恶行要进 指斥监诫 这是极普通的道理 一些 等人物 微小 迁不予记载 而班固 记了下来 这是比不 司马迁 文中诋毁贬低晁错 有伤忠臣 这是比不上司马迁 的第三 司马迁是首创 班固是因循 ,其 难易 各不 相同 司马迁为苏秦、 范睢 蔡泽作传,辞采华丽 以表现出了 的文才 故记辩 则辞藻华美 录则准确简炼 司马迁称得上是优秀的史学 家。 ”又评论魏 武帝不 及刘 备,乐 毅低 于诸葛亮,其 文章多不见记载 <ref>《晋书》 辅尝著论云:“管仲不若鲍叔 鲍叔 知所 管仲奉主 不能济 ,所 奔又 济事之 国,三 归反坫 皆鲍 ”又论班 、司马迁 云: “迁之著述 辞约 而事 千年事唯五 万言;班固叙二百 事乃 十万言 烦省 不同,不 如迁一 也。 良史述事 ,善 足以奖劝 恶足以 人道之常 中流小 事, 亦无取焉 而班 书之 ,不 如二也 毁贬晁错 伤忠臣 ,不 迁既造创 因循 难易益 矣。又迁为 苏秦、 仪、范睢 蔡泽作 传, 逞辞流离 亦足 大才 故述辩士则辞藻华靡 叙实录则隐核名检 所以 ”又论魏 武帝不 及刘备 乐毅减 诸葛亮 词多不 载。</ref>
'''[[再征安南]]'''
+
== 历史评价 ==
张辅回师后 陈氏的旧臣简定又叛乱,朱棣命沐晟征讨,结果沐晟在生厥江战败。 [21]  
 
永乐七年(1409年)春 朱棣又命张辅佩征虏将军印,率军前往征讨 当时简定已经僭称越上皇,另立陈季扩为帝,势力很大。张辅就叱览山伐木造船,招来谅江以北那些躲避贼寇的人复业。于是推进到慈廉州,攻破喝门江,攻克广威州孔目栅。在咸子关遇上陈军,陈军有船六百余艘,保卫江东南岸。张辅率陈旭等人用划船迎战,乘风纵火,擒获陈军首领二百余人,将其船只全部夺取。张辅追到太平海口。陈军将领阮景异率三百艘船迎战,张辅军又大破陈军。陈季扩于是自称是陈氏的后代,派使者袭封王位。张辅说:“先前遍找陈王的后人,他都不响应,现在是在欺骗我们。我 命讨贼, 知其他。”于是派朱荣、蔡福等人以步骑兵先出发,张辅率领舟师随后进军。以黄江 神投海,会师于清化,再分路进入磊江,在美良山中抓获了简定,把他和他的党羽一起送到京师。 [22]
 
永乐八年(1410年)正月,张辅进而攻击陈军余党,斩杀数千人,把尸体堆 一堆掩埋 只有陈季扩没有抓获。朱棣留下沐晟讨伐,召张辅班师。张辅在兴和拜见朱棣,受命到宣府、万全练兵,督运北征。 [23]
 
当时,陈季扩虽然请求 降,但实际上没有悔改之心,乘张辅回师, 率军攻掠如故,沐晟 法控制局势。交趾人苦于明朝的约束 又多次遭官吏士卒的侵扰,往往起来依附敌军,乍服乍叛,朝廷将帅更加不认真剿寇。 [24]
 
永乐九年(1411年)正月,朱棣仍命张辅和沐晟协同进讨。张辅到 ,申明军令。都督黄中素来骄纵,违抗命令。张辅责备他,黄中态度不恭,便把他斩首以服众。将士们都提心吊胆,再没人敢不执行命令了。同年七月,张辅在月常江击破陈军将领阮景异,缴获船只一百余艘,生擒陈军元帅邓宗稷等人,还捕杀别部敌军首领数人。旋即因出现瘴疠而收兵。 [25]
 
永乐十年(1412年)八月,张辅在神投海攻击陈军。陈军有船只四百余艘,分为 队,颇为精锐。明军冲击其中坚,陈军退却,其舰船左右队齐进,明军与他们相击杀,殊死力战。自早上六七点战到十一点,大破陈军,擒获其首领七十五人。明军进到乂安府扎营,陈军将领不断来降。 [26]
 
永乐十一年(1413年)冬,张辅与沐晟会师顺州,在爱子江与陈军交战。陈军驱象在前而进,张辅告诫士卒,第一箭射落象奴,第二箭射象鼻。大象因此回头奔走,践踏自己的部队。裨将杨鸿、韩广、薛聚等人乘势进兵,矢落如雨,陈军大败。擒获其首领五十六人,追至爱母江,将陈军全部招降。 [27]
 
永乐十二年(1414年)正月,张辅进到政平州。听说陈军屯聚在暹蛮、昆蒲等地栏栅中,遂引兵前往。途中要经过悬崖 侧的小径,骑马无法前进,张辅与将校徒步行走在山箐间,到夜间四鼓时抵达了陈军营所,将阮景异、邓容等人全部擒获。陈季扩逃到老挝,张辅派指挥师佑率兵向老挝索要,攻破老挝三个关口,终于将陈季扩及其妻子儿 抓住,绑送京师,叛乱平息。张辅依照国家制度,将陈军所夺取的占城国的土地,分设升、华、思、义四州,增设卫所,授予投降者官职,留下部队驻守而还。 [28]
 
永乐十三年(1415年)春,张辅抵京,朝廷旋即命他为交趾总兵官前往镇守 ,而 残余的陈军势力陈月湖等人 作乱,张辅将他们都讨平。次年冬,张辅被召回。 [29]
 
张辅 共四征交趾,前后建置州县以及增设驿传递运,规划得很全面。交趾人所怕的只有张辅,张辅回来一年而黎利又叛乱,朝廷多次遣将征讨 ,都不 能将其彻底消灭 到宣德年间,安远侯柳升败死,成山侯王通与黎利私订盟约,仓促引兵而还,阁臣杨士奇等也都主张放弃交趾。张辅力争,未能成功。 [30]
 
'''[[随征漠北]]'''
 
主词条:明成祖北伐
 
永乐二十年(1422年)二月,朱棣命张辅等商 北征粮运事宜,张辅等讨 后认为应分为前、后两队运输,前队随大军出发,后队作为后援。 [31]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七月,朱棣获悉鞑靼首领阿鲁台再次率部滋扰明朝边境的消息后,部署诸军北征。其中,张辅与武安侯郑亨、成国公朱勇、成山侯王通率左、右军,随征阿鲁台。 [32]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四月,朱棣再次率军北征,张辅与朱勇作为左掖军随征。 [33]  六月,朱棣进至答兰纳木儿河附近,因不见阿鲁台部,遂派张辅与王通等分兵至山谷间大范围搜索其踪迹,朱棣进驻河上等待消息。张辅在周围三百余里都不见阿鲁台部踪影,便提议由自己领一个月的兵粮,率军深入追击阿鲁台。但朱棣归意已决,不久后便命张辅等回师。 [34]
 
'''[[位遇尊宠]]'''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棣在北征回师时病逝于榆木川(今内蒙古海拉尔)。同月,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命张辅掌中军都督府事务,进官太师,一并支给二职的俸禄 [35]  。不久,命张辅所受的太师俸禄到北京仓支给。当时百官的俸米都到南京支取,此举是给张辅的特恩。 [36]  
 
朱棣丧期满二十七日时,朱高炽戴素冠 穿麻衣临朝,而群臣都已改为吉服,只有张辅、杨士奇穿戴与朱高炽一样。朱高炽叹道 :“ 张辅是员武臣 ,而 他知礼则超过了六卿。”从此更加敬重他。不久命他掌管经筵 务。 [37]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张辅与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奉命担任《太宗实录》的监修。 [37]  [38]
 
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造反,引诱功臣们做内应,暗中派人夜间去张辅的住所。张辅抓住他报告了宣宗朱瞻基,查 了朱高煦谋反的证据。朱瞻基先命阳武侯薛禄前往征讨,大学士杨荣却劝宣宗御驾亲征。张辅奏道:“朱高煦素来软弱无能,请给臣二万兵马,擒拿朱高煦献给陛下。”但朱瞻基最终决定亲征 [39]  命张辅扈从。叛乱平定后,朱瞻基加张辅的禄米 百石。 [40]
 
此后,张辅威名更高,并久握兵权。宣德四 (1429年),都御史顾佐请保全功臣。二月,朱瞻基下诏解除张辅中军都督府掌府 的职务,命其朝夕在左右侍奉,谋划军国重事 [41]  。旋即进其勋阶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辅运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 命其逢初一和十 上朝(朝朔望) [42]  。 [43]
 
宣德 十年 (1436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镇即位。七月,张辅担任《宣宗实录》的监修 [44]  。之后加号翊连佐理功臣。 [45]
 
正统元年(1436年)二月,英宗仍命张辅知经筵 。 [45]  [46]
 
正统四年(1439年),第一次麓川之役爆发。云南总兵官沐昂奏请朝廷发湖广、川、贵兵 ,分三路进攻麓川宣慰使思任(思任发) [47]  在廷议中,张辅等认为分兵势孤,容易被各自击破,应该派重臣前往云南负责征讨事宜。杨士奇支持刑部侍郎何文渊的耕战之说,认为 用出兵。张辅则认为思氏嗣封职位已有六十余年 多次违抗明朝,如果接受议和 战,那将示弱于三宣六慰,有损明朝在西南地区 威望 英宗同意 于是在正统六年(1441年)派兵部尚书王骥、定西伯蒋贵等率军十五万南征麓川。 [48]
 
'''[[ 身死难]]'''
 
主词条:土木之变
 
太监王振专权时 文武大臣都 他望风叩拜,只有张辅与之抗礼。 [49]  王振视文武大臣为属吏,唯独对张辅礼敬有加。 [50]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入侵,王振唆使英宗亲征,张辅随 行, 但并未参预军政 张辅当时年迈,默默不敢作声。八月十五日(9月1日) [1]  ,明军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西南)被瓦刺包围,全军覆没,张辅亦死于兵乱 ,享年七十五岁。 [51]
 
景泰元年(1450年),明代宗朱祁钰追封张辅为定兴郡王,谥号“忠烈”。 [52-53]
 
在明末黄道周所著 《广名将传》中,张辅位列其中。 [54]
 
'''[[主要成就]]'''
 
张辅于建文元年(1399年)随父张玉参加靖难 役。张玉战死后 张辅嗣都指挥同知。参与夹河(今河北滏阳河)、藁城、彰德(今河南安阳)、灵璧(今属安徽)诸地之战,为朱棣夺得帝位屡立战功。 [55]
 
永乐四年(1406年),张辅以右副将军从征夷将军朱能进军安南(今越南北部)。途中朱能去世,张辅升征夷将军,领众自广西凭祥进兵,与左副将军沐晟合兵攻入多邦城,因画狮蒙 冲击 兼施神机火器破守军象阵,乘胜克东 (今河内)、西都(今清化)。永乐五年(1407年) 大败安南兵于木丸江、富良江等地,俘安南太 皇黎季犛,改安南为交阯。永乐六年(1408年),振旅还师,进封英国公。永乐七年(1409年),以征虏将军率军攻交阯,在吉利深山追获大越上皇简定,迫使大越皇帝陈季扩乞降。永乐八年(1410年)班师。永乐九年(1411年),与沐晟合兵再攻伪降复起 陈季扩,败守军于月常江。至永乐十 年(1414年),俘陈季扩,班师 永乐十三年(1415年) 任交阯总兵,平息陈季扩余部 乱。永乐十四年(1416年)冬被召还。张辅先后四至交阯 威名远震。 [55]
 
永乐八年(1410年),张辅练兵宣府(今河北宣化)、万全,督运北征。永乐二十年(1422年)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间,参与明成祖朱棣 的第三 次、第四次、第五次北征,立下功绩 [56]
 
宣德元年(1426年) 扈从宣宗朱瞻基往乐安(今山东惠民)平息汉王朱高煦叛乱。 [55]
 
'''[[个人作品]]'''
 
《皇明经世文编》辑有《定兴忠烈王集》一卷 收录有 征讨安南时的檄文、露布 一篇:《檄谕安南》、《进平南献俘露布》。 [3]
 
明人宋徵璧因而称“一国初武臣,固多人杰。下掩寇邓,上步韩陈。而语言文采, 少概见 后若张定兴( 辅) 杨颖国(杨洪) 郭定襄(郭登)、戚少保(戚继光)之 流, 或横槊而成,或授简记室。雄心可寄,壮猷 录矣”。 [57]
 
'''[[人物评价]]'''
 
'''[[总评]]'''
 
张辅身材高大健壮,不妄言笑,性格刚毅威严 [58]  ,治军整肃,屹立如山。 三次平定安南,威名远传海外 历事四朝,连姻帝室,但仍小心谨慎,与蹇义、夏原吉和三杨(杨 奇、杨荣、杨溥)同心辅政。明初二十余年间,国家太平无事,“辅有力焉”。 [59]
 
'''[[历代评价]]'''
 
朱棣:南征之际 ,实 总师旅。审几出谋 克明克断。率先将士,奋勇不顾身。遂生絷凶渠,摧逆抚顺。 [60]
 
朱高炽:辅,武臣也,而知礼过六卿。 [55]
 
朱瞻基:①卿 亲以贤,祗事祖宗,多历年岁。忠存社稷,功著国 家。 逮朕缵承大统,勤诚辅弼,元勋厚德,岿然于今。 [61]  ②皇太后(诚孝张皇后)谒陵还,道汝辈行事甚习。言辅, 臣也,达大义。 [62]
 
诚孝张皇后:此五臣(张辅与“三杨”、胡濙),三朝简任,俾辅后人。皇 万几,宜与五臣共计。 [63]
 
黄福:先辈尝论,定关中必曰冯邓;取江左必曰预浚(杜预、王濬);擒郑窦(王世充、窦建德),唐绩(李勣)之长;破侬张(侬智高)宋青(狄青)之勇。噫!殊 知一平交阯、三缚渠魁,易草莽为桑麻、变雕题为华夏,蔼然礼义之俗、俨然富庶之乡,礼功盛烈,又岂止于定关中、取江左区区者同日而语哉? [64]
 
徐亨:(今之将官)无如英国公,屡典大兵,且威严胜,将佐无敢犯,可赴水火。公为大将,彼有时名者为之偏裨,所向无前,而彼亦可 他日之用矣。 [65]
 
李贤:今世勋臣之盛 无如张氏一门。盖永 初靖难之臣虽众,而功之著者河间(张玉)、定兴两王也;天顺初翊戴之臣虽多,而功之著者文安(张輗)、太平(张軏)两公也。呜呼,张氏父子兄弟四人,咸建非常之功,此所以享福禄荣名于当世,与国咸休也。 [66]
 
朱睦〈木挈〉:予观定兴四履夷境,歼厥渠魁,复我中华数百年之故地,易榛莽田畴,变左衽冠晚,而又建立郡县,分画疆圻,一统之盛,古莫与比,定兴之功大矣哉! [67]
 
毛伯温:昔张辅以十余年劳费如滇中,竟可郡县,又何说也。仅得数年,郡县叛者相继,卒归 夷。 [68]
 
林希元:交趾既定,当时英国公张辅,不能如诸葛孔明( 诸葛亮 )收拾西土人物 王师未班,豪杰窜伏草莽,已有窥觎之志,其致衅一也 [69]
 
唐枢 ①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 累立战功。征交趾,生擒黎季犛……公为朝廷眷,毗宠渥日隆,官至太师,天下倚以为重 四夷咸 其名。权珰王振视大臣如属吏,独礼公。 [50]  ②英国崇倚,陈台留感,郭魏终誉,信无 觊于外 用此道也。 [50]  ③土木之变……中间 惜张公辅、王公佐(王佐),然英国老不充役,户书弱不任事,其耿耿不死,独曹(鼐)、邝(埜)两公而已 [50]
 
陈建:张英国召还, 黎利孽作 交趾自兹杌捏矣。愚谓当时交趾既平,仍命英国公镇守之,方为得策。如洪武中沐英既平云南,即仍命沐英守之。英殁,仍命沐之子若孙世守之。然后诸夷率服而云南为吾中国有也。何也?西南夷之 畏服者惟沐氏。 他将所能镇压也。今交人所畏服孰有逾于英 者乎?交南三叛 非英总师弗平。英国 召还 而叛乱俱 旋踵复作 夫交人所畏惟英国,视他将 蔑如也。使英国久镇于兹焉,余威震乎殊俗,历二三纪后,庶几世变风移,而交南长为吾中国藩服,与 南齿矣。奈何失此一机,遂使二十二州郡士民复沦异域。不得与云南同沾圣化也,可胜惜哉! [70]
 
项笃寿 定兴王善用兵,三犁交址,可谓壮矣,第建置省、隳郡县。不数年 ,而 复失大丧师徒,文武大吏皆死贼手,惜哉! [71]
 
王世贞:①太师英公张辅,子懋复为太师,俱加阶特进,俱勋左柱国,俱再知经筵 事, 俱再监修国史,足称东第之冠。 [72]  ②辅之雄武宏算,信威荒徼,儋爵九命,冠秩三台,赫赫具瞻者 三十 ,而不能抗握宪之竖,身膏草野,夫岂耄昏使然,抑亦居不赏之地,厕固宜尔。 [73]  ③定兴之扫安南固自伟,亦何能超颍川(傅有德)之下滇蜀,且久复失之。 [74]  ④张定兴辅之三下南交、朱宣平永(朱永)之 佩将印 皆位太师、握环卫,为心膂牙爪,而 得从(从祀)。 [75]  ⑤问大持,曰:“中山(徐达)其全矣,常开平(常遇春)、李岐阳(李文忠)传颜公之勇,沐西平(沐英)之靖,张定兴之重,其庶几哉!” [76]  ⑥河间建王略,中道乃摧折。令子实继之,神武绍休烈。已悬彻侯印,遂秉将坛钺。长驱扫南交,富良波为血。三缚叛王归,干城归版籍。首发吴濞谋,精诚昭日月。晩辞北军柄,遂冠坐论列。舆尸竖子哉,玉石 兹孽。 [77]
 
李贽:使定兴辅不还京师,得似沐黔宁长守交趾,以至正统十四年乃卒,则安南岂有先定兴辅而陷没者哉。等死耳 ,不 死于交趾以为忠,而死于土木以为不忠,悲夫。 [78]
 
严从简:①按交趾之复陷为夷 ,如唐河北再失 乃由于宰相失谋所致 而岂黎利之 用兵乎!使当时留张英公镇守其地 不使马骐 虽反侧无患;不召黄如锡还朝,遣张英公讨黎利,贼旦夕可平者 [70]  ②张英公历 四朝 为国元老上将。自王振盗权专横 三杨 避祸 ,不 以国家安危自任 己巳亲征 心知不可而从 ,不 免于难。若早与 杨谋而去振,则祸不待避,节不须折,何至于临老身膏草野乎? [79]
 
黄道周:张辅封侯,命讨交趾 交贼堤防,亘九百里。即下桩杆 ,又 刺濠底。辅但令攻 一切 理。去梯附城,火炬齐起。乘贼惊慌,遂入城里。列象拒人,画狮惊靡。统矢再加,半逃半死。生擒(阙)季,捷闻赐玺。再反再平,功已足纪。请立陈孙,圣心称美。遂令大功,不全终始。土木从亡,臣节尽 矣。 [54]
 
孙奇逢:先辈论定关中,必曰冯邓;取江左,必曰预浚。至如公一平交趾、三缚渠魁,易草莽为桑麻,变雕题为华夏,丰功伟烈, 岂定关中、取江左可同日而语哉?惜也不死于交趾,而死于土木,人犹以为有遗恨云。 [80]
 
:当时最善兵望重,不 振屈,毋逾 英公,其人虽老,独不为赵营平(赵充国) 马伏波(马援)乎?以三十年之威名,将干掫帷幄之是赖,竟徇一腐竖,委骨尘露, 所云智老而偷耶? [79]
 
林时对:一恨安龙之弃 杨文贞(杨士奇)误引贾捐之弃珠崖 俾汉唐士宇,沦于卉服,令英公循黔国故事,世守滇南,则交趾布政司虽至今存可也。 [81]
 
查继佐:①辅器宇洪壮,顾盼有威,不妄言笑。 [82]  ②忠烈之功大南交,可预开疆,而 (张)玉故,屈 子文安(张輗)、太平(张軏),幸也 [82]
 
谷应泰:①辅下交南 凡三擒伪王 威镇西南,而尚书黄福有威惠,交人怀之,戢伏莫敢动。 [2]  ② 可异者,太祖使沐英取云南,即留英世镇滇中;成祖使张辅取交趾,不 辅留镇彼国,二十年后,并召还黄福。祸发于中官,乱成于庸帅,斋貂、多鱼,特儆漏师,短辕(阙)犊,必败乃公。 [2]
 
张廷玉:①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 [83]  ②尝考黄福与张辅书言:“恶本未尽除,守兵不足用。驭之有道,可以渐安。守之无法,不免再变。”权交事之始终,盖惜张辅之不得为滇南之沐氏也。 [55]
 
《历代群英歌》:智略谨厚 张玉,讨服南安朱能是。张辅三平交趾地,姚广孝帷幄高僧。四人靖难功臣伟,太庙配享万年春。 [84]
 
蔡东藩:①成国公张辅,颇有远图,不特三擒番酋,叠著奇功,即如建设郡县,主张殖民,实不愧为拓边胜算。假令长畀镇守,教养兼施,吾知南人当不复反矣,何至后日之屡服屡叛乎? [85]  ②阿噜台、玛哈木等,叛服靡常,原为难驭之寇。然成祖一出,靡战不胜,其不足平可知矣。此后即有犯顺消息,可遣一智勇深沉之将,如英国公张辅者,出为战守,当亦足了此事。 [86]
 
《剑桥中国明代 》:另外一个体现了王朝延续性的有影响的人物是英国公张辅(1375—1449年),当时的一位资深军人 他是永乐帝一个妃子的弟兄(与太皇太后无亲戚关系)和永乐帝在篡夺皇位时的一个支持者之子,出身于一个显赫的 将的门第。他在1406至1408年曾率军入侵安南,在那里任职直至1416年,曾随永乐 进行皇帝的最后三次远征蒙古的战役。永乐帝在遗诏中委以重任,要他确保皇太子继位;1426年他又是镇压朱高煦未遂的叛乱的关键人物。在15世纪30年代晚期和40年代的朝廷中,他虽然 过是一个挂名的头面人物 却是深受信赖和尊敬的元老政治家,一名幼帝的曾祖父的辉煌时代的活见证人,当时中国驱赶蒙古人和占领了安南。 [87]
 
'''[[轶事典故]]'''
 
'''[[死因]]'''
 
张辅的死因 史书中一般认为他是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之变”中的混战中遇害。 [51]
 
但查继佐的《罪惟录》中记 了另一种观点:“或云辅败逃还,知不可生,自缢死,家人以阵亡闻。”即张辅在“土木之变”后逃回了京师,知道自己无法继续活下去,便自缢而死,他的家人对外宣称张辅在“土木之变”中阵亡 [82]
 
'''[[太平盛事]]'''
 
  张辅虽然是武将出身,但他喜欢交结文士,常常请假,率领众勋臣到国子监听讲。当时国子祭酒李时勉升坐师席,学生们都依次站在下面,李时勉讲解了《五经》各一章。讲课结束后设酒席,诸位侯、伯推让说:“这是我们受教的地方,应当与其他学生坐在一起。”只有张辅与李时勉执平礼。国子监的学生们唱起《鹿鸣》这首诗,宾主和谐融洽,直到天黑才各自散去。时人把这件事称作太平盛事。 [82]  [88]
 
  
'''[[亲属成员]]'''
+
  《晋书》 自永嘉荡覆 宇内横流 亿兆靡依 ,人 神乏主 于时武皇之胤 惟有建 兴, 众望攸归 曾无与二 阎鼎等 存社稷 志在经纶 乃契阔艰难 扶持幼孺 纂尧承绪 祀夏配天 校绩论功 有足称矣 然而抗滔天 巨寇 接凋弊 余基 威略未申 寻至倾覆 昔宗周遭犬戎而东徙 有晋违犷狄 西迁 彼既灵庆悠长 此则祸难遄及 岂愍皇地非奥主 将綝允材谢辅臣 何修短 殊途 而成败 异数者也?
'''[[祖父]]'''
+
  赞曰 怀惠不竞 戚籓力争 狙诈参谋 凭凶乱政 为恶不已 并罗非命 解缪忠肃 无闻余庆 愍皇纂戎 实赖群公 鼎图福始 綝遂凶终 <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jinshu/jinshu_060.htm 书·列传 第六 十》]  .国学网[ 引用日期2014-05-03]</ref>
  祖父 张天佑,追赠河间王。 [89]
+
 
'''[[父母]]'''
+
== 亲属成员 ==
父亲:张玉,靖难功臣 明仁宗时累赠为河间王 谥号“忠武” 并配享明成祖庙庭。
+
 
母亲:王氏,追赠河间王夫 人。 [90]
+
  先祖:
'''[[配偶]]'''
+
 
李氏 封英国夫人,明孝宗时追封定 王夫人。 [91-92]
+
表弟:刘乔
吴氏 英国公张懋生母 封英国太夫人 [93]
 
'''[[弟弟]]'''
 
张輗,累迁至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明英宗复位后,以迎立功进封文安伯。死后追封文安侯,谥号“ 僖”。
 
张軏 累功为前军都督府右都督 参与夺门之变,封太平侯。次年卒,追赠裕国公,谥号“勇襄”。
 
'''[[姐妹]]'''
 
张氏,永乐七年(1409年)被明成祖册封为贵妃。死后谥“昭懿贵妃”。
 
'''[[子女]]'''
 
张忠 张辅嫡子 因病不 袭爵。 [94]
 
张懋 张辅庶长子 [94]  明代宗时袭封为第二代英国公。死后追封宁阳王 谥号“恭靖”
 
张氏,张辅 女,被明仁宗册封为敬妃 特免殉葬。死后谥“贞静敬妃”。
 
张氏,张辅 嫁保国公朱永为继室 封保国夫人 [95]
 
'''[[公爵世系]]'''
 
张辅在明成祖时因功被封为英国公 子孙世代承袭,其爵位共传袭八世九代,至明亡 绝。
 
'''[[英国公世系]]'''
 
第一代:张辅 建文四年(1402年)封信安伯 予伯爵世券。永乐三年(1405年)进封新城侯 予侯爵世券。永乐六年(1408年)进封英国公 予公爵世券。 正统十四年(1449年)死于土木之变 次年追封定兴王,谥号“忠烈” [53]  。
 
第二代:张懋,张辅 景泰元年(1450年)袭爵。正德十年(1515年)去世,追封宁阳王,谥号“恭靖”。
 
第三代:张仑,张懋 孙,正德十年(1515年)袭爵。嘉靖十四年(1535年)去世,追赠太保,谥号“庄和”。
 
  第四代 张溶 张仑之子,嘉靖十四年(1535年)袭爵 万历九年(1581年)去世 [96]  。
 
第五代:张元功 张溶之子,万历九年(1581年)十二月袭爵 [97]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去世 [98]  。
 
第六代:张元德 张元功之弟,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袭爵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去世 [99]  。
 
第七代:张维贤,张元德之子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袭爵。崇祯四年(1631年)时仍在世 [100] 
 
第八代:张之极 张维贤之子,崇祯四年(1631年)至崇祯十年(1637年)间袭爵 崇祯十六年(1643年)或在此之前去世。
 
第九代:张世泽 张之极之子,崇祯十六年(1643年)袭爵,次年为大顺军所杀
 
英国公世系参考资料: [101]
 
'''[[史料记载]]'''
 
 《 国琛集·上卷》 [50]
 
《今献备遗·卷十》 [71]
 
《续藏 书· 卷九·靖难功臣》 [78]
 
《国朝献徵录·卷五》 [67]
 
《罪惟录·卷十六·乘时诸臣 列传 》 [82]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 一·亲征漠北 [56]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二·安南叛服》 [2]  
 
[[缩略图]]
 
  《明史·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 [55]
 
'''[[墓葬纪念]]'''
 
 张 辅墓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乡吕村南部。这里有张辅、张懋父子的墓地。距今有500年左右历史。原墓地规模较大,现今仍保存有各种石雕,有石人、石羊、石狮、石虎和石马等,还有两座明代碑刻。这些石雕作品,具有典型的明代石雕艺术
 
| past =
 
*
 
[[缩略图]]
 
*
 
*
 
[[File:张辅|缩略图]]
 
*
 
*
 
*
 
[[
 
[[缩略图]]
 
]]
 
}}
 
[[缩略图]]
 
  
[[Category:中國古代人物]]
+
== 参考资料 ==
[[Category:东汉人物]]
 
[[Category:天文学家]]
 

於 2019年10月16日 (三) 17:34 的修訂

張輔 (西晉秦州刺史)
出生 南陽西鄂
職業 秦州刺史 

張輔(?-305年),字世偉,南陽西鄂人,東漢時著名天文學家發明家張衡的後代,西晉官員,官至秦州刺史,封宜昌亭侯。 張輔到任後先殺天水太守封尚以立威名,又在秦州與當地官員產生分歧,而被隴西太守韓稚之子韓朴襲擊而兵敗,最終死於封尚舊將富整之手。

本 名 張輔 去世時間 305年
字 號 世偉 主要成就 懲治豪強,肅清朝風
所處時代 西晉 官 職 秦州刺史
民族族群 封 爵 宜昌亭侯
出生地 南陽西鄂

人物生平

懲治豪強

張輔,字世偉,南陽西鄂縣人,是漢朝河間相張衡的後代。張輔年輕時已表現出才幹和器度,與表弟劉喬齊名。 當初張輔補藍田縣令,在任上不為當地豪強所屈。當時強弩將軍龐宗是西州的大族,他的護軍趙浚,是龐宗夫人的本家,因此他放縱僮僕橫行霸道,是當地百姓的一大禍患。張輔按法律嚴厲制裁,殺了兩個惡奴,又沒收了龐宗的二百多頃田地分給貧窮之家,一縣人都稱讚他。又轉任山陽縣令,太尉陳准家中的僮僕也凶暴橫行,張輔依然殺了作惡的家僕。累遷尚書郎,封為宜昌亭侯。[1]

當官而行

張輔後又轉任御史中丞。當時積弩將軍孟觀與明威將軍郝彥不和,孟觀借軍中之事陷害郝彥,又有賈謐潘岳石崇等結幫相互吹捧、相互提攜,還有義陽王司馬威有欺詐假冒的事,張輔一一追究彈劾他們。 梁州刺史楊欣姐姐新喪,不滿十天,車騎長史韓預強行聘娶他姐姐的女兒為妻。張輔為中正,貶了韓預的官以清正風俗,得到當時議論者的稱頌。 到孫秀執政時,司馬威誣告張輔,孫秀被迷惑而輕信,準備按刑律懲治張輔。張輔給孫秀寫信說:「我張輔只知道仰慕古人,當官辦事,不知道稍稍為自己考慮一下。現在義陽王司馬威就算是能寬宏大量,不和我計較,然而我母親已高齡七十六了,也時常為我擔驚受怕,怕我總有一天會因積怨而遭來災禍。願明公留神審查我任官前後的行事,只不過是一個忠於朝廷的愚臣而已。」孫秀雖一貫兇狠狡詐,也知張輔平素忠貞正直,是被司馬威陷害誣告,就不再追究了。[2]

戰敗身死

張輔後遷馮翊太守。太安二年(303年),太尉司馬乂見河間王司馬顒割據關中地區,有不臣之心,上告晉惠帝並密詔雍州刺史劉沈和秦州刺史皇甫重討伐司馬顒。但同時司馬顒已撥大軍給部將張方,聯合成都王司馬穎進攻洛陽。太安三年(304年),司馬顒被劉沈擊敗,被逼退回長安。張輔見此,則領兵營救司馬顒,將劉沈擊敗。司馬顒十分感謝張輔,於是在永興二年(305),皇甫重潰敗被殺後升張輔為秦州刺史。 張輔到秦州上任後,先殺天水太守封尚以樹立威名,又召東羌校尉、隴西太守韓稚會議,但因分歧而未有結果。韓稚兒子韓朴敗領兵襲擊張輔,張輔於遮多谷口與韓朴大戰,但被擊敗,最終被封尚舊將富整所殺。[3]

軼事典故

張輔曾著文論道:「管仲比不上鮑叔,鮑叔知道奉什麼主,投什麼國。管仲奉主得不到事業成功,所投奔的又是無作為之國,富貴後娶三姓之女,而又像君王一樣行反土占之禮,這些鮑叔都不會幹。」又議論班固、司馬遷說:「司馬遷的著作,文辭簡約而事理清晰,敘三千年事只用五十萬言;而班固敘兩百年事卻用了八十萬言。繁簡不同,這是班固比不上司馬遷的第一點。良史記事,對善行應加以獎勸鼓勵,對惡行要進行指斥監誡,這是極普通的道理。一些中等人物的微小之事,司馬遷不予記載,而班固都記了下來,這是比不上司馬遷的第二點。文中詆毀貶低晁錯,有傷忠臣之道,這是比不上司馬遷的第三點。司馬遷是首創,班固是因循,其難易各不相同。司馬遷為蘇秦、張儀、范睢、蔡澤作傳,辭采華麗流暢,也足以表現出了他的文才。故記辯士則辭藻華美,敘實錄則準確簡煉,所以司馬遷稱得上是優秀的史學家。」又評論魏武帝不及劉備,樂毅低於諸葛亮,其文章多不見記載。[4]

歷史評價

《晉書》:自永嘉盪覆,宇內橫流,億兆靡依,人神乏主。於時武皇之胤,惟有建興,眾望攸歸,曾無與二。閻鼎等忠存社稷,志在經綸,乃契闊艱難,扶持幼孺,遂得纂堯承緒,祀夏配天,校績論功,有足稱矣。然而抗滔天之巨寇,接凋弊之餘基,威略未申,尋至傾覆。昔宗周遭犬戎而東徙,有晉違獷狄而西遷,彼既靈慶悠長,此則禍難遄及,豈愍皇地非奧主,將綝允材謝輔臣,何修短之殊途,而成敗之異數者也? 贊曰:懷惠不競,戚籓力爭。狙詐參謀,憑凶亂政。為惡不已,並羅非命。解繆忠肅,無聞餘慶。愍皇纂戎,實賴群公。鼎圖福始,綝遂凶終。[5]

親屬成員

先祖:張衡

表弟:劉喬

參考資料

  1. 《晉書》:張輔,字世偉,南陽西鄂人,漢河間相衡之後也。少有干局,與從母兄劉喬齊名。初補藍田令,不為豪強所屈。時強弩將軍龐宗,西州大姓,護軍趙浚,宗婦族也,故僮僕放縱,為百姓所患。輔繩之,殺其二奴,又奪宗田二百餘頃以給貧戶,一縣稱之。轉山陽令,太尉陳准家僮亦暴橫,輔復擊殺之。累遷尚書郎,封宜昌亭侯。
  2. 《晉書》:轉御史中丞。時積弩將軍孟觀與明威將軍郝彥不協,而觀因軍事害彥,又賈謐、潘岳、石崇等共相引重,乃義陽王威有詐冒事,輔並糾劾之。梁州刺史楊欣有姊喪,未經旬,車騎長史韓預強聘其女為妻。輔為中正,貶預以清風俗,論者稱之。用孫秀執權,威構輔於秀,秀惑之,將繩輔以法。輔與秀箋曰:「輔徒知希慕古人,當官而行,不復自知小為身計。今義陽王誠弘恕,不以介意。然輔母年七十六,常見憂慮,恐輔將以怨疾獲罪。願明公留神省察輔前後行事,是國之愚臣而已。「秀雖凶狡,知輔雅正,為威所誣,乃止。
  3. 《晉書》:後遷馮翊太守。是時長沙王乂以河間王顒專制關中,有不臣之跡,言於惠帝,密詔雍州刺史劉沈、秦州刺史皇甫重使討顒。於是沈等與顒戰於長安,輔遂將兵救顒,沈等敗績。顒德之,乃以輔代重為秦州刺史。當赴顒之難,金城太守游楷亦皆有功,轉梁州刺史,不之官。楷聞輔之還,不時迎輔,陰圖之。又殺天水太守封尚,欲揚威西土。召隴西太守韓稚會議,未決。稚子朴有武干,斬異議者,即收兵伐輔。輔與稚戰於遮多谷口,輔軍敗績,為天水故帳下督富整所殺。
  4. 《晉書》:初,輔嘗著論云:「管仲不若鮑叔,鮑叔知所奉,知所投。管仲奉主而不能濟,所奔又非濟事之國,三歸反坫,皆鮑不為。」又論班固、司馬遷云:「遷之著述,辭約而事舉,敘三千年事唯五十萬言;班固敘二百年事乃八十萬言,煩省不同,不如遷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獎勸,惡足以監誡,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無取焉,而班皆書之,不如二也。毀貶晁錯,傷忠臣之道,不如三也。遷既造創,固又因循,難易益不同矣。又遷為蘇秦、張儀、范睢、蔡澤作傳,逞辭流離,亦足以明其大才。故述辯士則辭藻華靡,敘實錄則隱核名檢,此所以遷稱良史也。」又論魏武帝不及劉備,樂毅減於諸葛亮,詞多不載。
  5. 《晉書·列傳第六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