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纂,字徽纂,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北魏、东魏、北齐时期大臣、将领,北齐开国功臣,桑干太守张烈之子。

  • 早年追随尔朱荣,后转入高欢麾下,参丞相军事,补行台郎中,封寿张县伯。迁行台右丞,转府功曹参军事,拜右光禄大夫。
  • 出使茹茹有功,历中外、丞相二府从事中郎。随高欢从征邙山、玉壁,以功封武安县伯。
  • 解晋州城外士卒饥冻之困,得高欢称赞。辅佐高欢二十余载,传通教令,甚得高欢信任赏识。
  • 高欢死后,张纂又尽心辅佐高澄高洋,历官南道行台、瀛州刺史、太子少傅,先后与诸将率军讨伐侯景叛乱和平定东楚骚乱,斩杀梁将东方白额
  • 后授仪同三司,监筑长城大使,领步骑数千镇防北境。
  • 北齐文宣帝天保年间,张纂病逝于护军将军任上。

基本信息

姓名    张纂  
字号    字徽纂      
民族    汉族      
官职    南道行台、瀛州刺史、太子少傅、仪同三司、护军将军  
爵位    武安县伯 
生卒    不详     
出生地   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所处时代   南北朝   
主要成就   随高欢从征邙山、玉壁,平定侯景和东楚骚乱,监筑长城,镇守北境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 张纂,字徽纂,代郡平城人。张纂的父亲张烈官至北魏的桑干太守。张纂最初是跟随尔朱荣,在尔朱荣麾下当官,后又担任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的都督长史。后来张纂被尔朱兆任命出使高欢,而被高欢赏识。 [1]

效命高欢

  • 北魏中兴元年(531年),高欢在山东举事起兵反抗尔朱家。相州刺史刘诞占据邺城抵抗高欢,当时张纂也在邺城。高欢攻破邺城后,提拔张纂担任参丞相军事。张纂擅长逢迎机变,他转投高欢后,对高欢身边的左右近臣逐渐亲近交好,因此被补任行台郎中。高欢上表朝廷削减自己的食邑封国,以此来分授给文武将士,张纂依例获封寿张县伯。
  •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决裂,西迁关中。高欢统军自晋阳南下抵达洛阳,临行前任命赵郡公高琛为行台留守晋阳,任命张纂为行台右丞辅助高琛。之后张纂又转任大丞相府功曹参军事,拜为右光禄大夫。后来张纂又奉命出使茹茹,以遵奉命令符合上意,历官中外、丞相二府从事中郎。 [2]

从征西魏

  • 东魏武定元年(543年),张纂随高欢自黄河北岸渡河,据邙山为阵,迎战宇文泰的西魏大军。最终邙山之战,东魏大获全胜,俘获了很多西魏俘虏,高欢派张纂将这些西魏俘虏全押送至京师邺城,东魏孝静帝以其随征功勋赐五百匹绢布给他,进封武安县伯。
  • 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张纂再次担任高欢的行台右丞,跟从高欢征讨玉壁。当时东魏军队准备返回山东,抵达晋州时,忽然下起了寒雨,士兵饥饿寒冷,有人因此冻死,但晋州刺史依照朝廷边禁之令,不准城外的东魏将士进城。当时张纂身为别使遇见此事,立刻命令开城,分寄东魏军队到各民家供应伙食,于是原来在城外的东魏士兵都得以保全,高欢听闻此事而赞许张纂。张纂辅佐高欢二十多年,传布教令,极受高欢信任赏识。[3]

平定骚乱

  • 东魏武定五年(547年),高澄继任大丞相,侯景在颍川作乱,招引西魏军队进攻东魏。高澄任命张纂为南道行台与诸将率军讨伐侯景,不久侯景兵败南逃入梁。班师回朝后,张纂被拜为瀛州刺史,后被高澄任命为太子少傅。
  • 北齐天保四年(553年)十二月,南梁将领东方白额偷偷来到宿预,引诱边民,杀害长吏,致使淮、泗骚动。天保五年(554年)二月,北齐文宣帝下诏让张纂和平原王段韶、行台尚书辛术等人围攻东楚,攻下广陵、泾州数城,斩杀东方白额。[4]

筑城镇边

  • 张纂在平定东方白额的骚乱后,又被拜为仪同三司,监筑长城大使,领数千步骑镇守北方边境。回朝后,迁任护军将军,不久病逝于护军将军任上。[5]

人物评价

  • 李百药:①张纂等并趋事霸朝,申其功用,皆有齐之良臣也。②纂、亮、耀、起,徐远、纮、峻,奉日高升,凌风远振。树死拒关,终明信顺。
  • 李延寿:张纂、张亮张曜王峻王纮等并事霸朝,申其力用,皆有齐之良臣也。

史书记载

  • 《北齐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七》 [6]
  • 《北史.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三》 [7][13]

参考资料

  1. 《北齐书.张纂传》:张纂,字徽纂,代郡平城人也。父烈,桑干太守。纂初事尔朱荣,又为尔朱兆都督长史。为兆使于高祖,遂被顾识。
  2. 《北齐书.张纂传》:魏孝武帝末,高祖赴洛,以赵郡公琛为行台,守晋阳,以纂为右丞。转相府功曹参军事,除右光禄大夫。使于茹茹,以衔命称旨。历中外、丞相二府从事中郎。
  3. 《北齐书.张纂传》:纂事高祖二十馀岁,传通教令,甚见亲赏。
  4. 《北齐书.张纂传》:后与平原王段孝先、行台尚书辛术等攻围东楚,仍拔广陵、泾州数城,斩贼帅东方白额。
  5. 《北齐书.张纂传》:授仪同三司,监筑长城大使,领步骑数千镇防北境。还,迁护军将军,寻卒。
  6. 参见(唐)李百药著《北齐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七.张纂》
  7. 参见(唐)李延寿著《北史.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三.张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