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城國家礦山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應城國家礦山公園(湖北省應城國家礦山公園)位於湖北省中部偏東的應城市,分膏礦景區、鹽礦景區和溫泉景區等三個景區,園區總面積300平方公里,主要礦業遺蹟面積20平方公里。園區內擬建一個遊客接待中心,地上、地下博物館,三座水上遊樂場所,四條旅遊線路,五大景區,團山天池、古碼頭等三十處景點,總投資80億元。應城國家礦山公園成為湖北省繼黃石國家礦山公園之後的第二座國家礦山公園[1]。
目錄
地理位置
湖北應城礦山公園位於鄂中江漢平原東北部,孝感市西南,東以漳河和隕水(府河)與雲夢縣為界,東北與安陸市毗連,西與天門、京山接壤,南與漢川市相鄰,距武漢市區90km。公園坐落在應城市西北風景秀麗的團山,距應城市中心城區約6km,距湯池溫泉景區15km。
主要遺蹟特色
應城省級礦山公園蘊含着豐富的石膏、岩鹽和溫泉資源。一級品位纖維石膏約1億t,占全國優質纖維石膏總儲量的82%以上;岩鹽工業儲量281億t,礦床埋藏淺、品位高;溫泉水質好、儲量大,常年水溫6O度左右,含鈣、鎂、鉀等20多種礦物質。在幾百年來的礦業開發中留下了大量珍貴的礦業遺蹟,形成了典型的礦山自然博物館[2]。
新中國最早的石膏礦井
應城市是新中國成立後全國第一座自行設計的國營石膏礦井所在地。從1950年6月破土動工到1961年停產,共生產石膏80多萬噸。今天,這裡還完整地保存着井口、廠房、軌道、火車頭、採礦工具以及各種礦山資料,成為見證新中國石膏礦業最早的開發歷史的寶貴遺蹟。
明清時期的石膏和岩鹽礦業開發活動遺蹟
這一時期不同階段的石膏礦硐和膏岩井筒、採礦(鑿子、錘子等)、照明(油燈)、曬水台、運輸(轆轤、木製絞車)等工具、運輸石膏的碼頭、經營石膏的沿江古街以及原石膏一礦和二礦配套的廠房、磨具廠、發電廠、機床廠及其主要設備等遺蹟,記錄了應城明清時期的膏鹽開發的生產力狀況和發展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研究價值。
湯池溫泉
為中溫高產溫泉,平均水溫為6O℃左右,熱泉流量大。天然動儲量在每晝夜1萬t以上。湯池溫泉有池眼108處,水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高達48種,水礦物質含量平均每噸達35kg之多,有「保健溫泉」之稱。湯池溫泉是中國開發利用最早的溫泉之一,自古就有「神女仙湯」之美譽。唐代大詩人李白遊歷湯池時寫下了「神女歿幽境,湯池流大川」的讚美詩句。湯池西街是一幅濃縮着中國市井文化的風情畫,飛檐與樓閣,招牌與店鋪,在笫一時間就能讓人感覺時光的輪迴,使湯池溫泉的文化意境更顯得無比深厚。湯池是武漢周邊一處重要的國家4A級風景區。景區林木蒼翠挺拔,水池縱橫交織,道路曲徑通幽。高峰期日接待量高達8000人次以上。
礦床地質遺蹟
這裡有古近系鹽類礦床典型剖面、典型石膏礦礦脈的賦存形式及斷裂控制的溫泉,前兩者廣泛出現在礦床學教科書中,後者不但具有研究價值,而且已經開發利用,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價值,為重要的地質礦產遺蹟。
人文景觀
紅堂
由意大利籍康甫修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為羅馬式群體院落建築。是應城乃至湖北省著名的歷史建築物,記錄了近代歷史上應城天主教發生、發展和消逝的全過程,是了解清末一民國時期應城政治、經濟、文化的演變以及社會意識、宗教信仰和民間風俗的實物見證,對研究應城近代歷史文化具有極高的價值。
陶家湖文化層
深處從屈家嶺文化早期,逐層迭壓止於石家河文資源環境與工程2009盤化期,為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
文峰塔
是應城市僅有的一座古塔,始建於明朝崇禎年間。
燒香台
已經成為聞名一方的佛門聖地。
其他
視頻
應城國家礦山公園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湖北應城投資80億元建國家礦山公園 – 執惠,搜狐,2019-05-13
- ↑ 我國首個石膏博物館——應城國家礦山公園博物館開館啦!,搜狐,2017-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