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田弘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广田弘毅 |
---|
|
广田弘毅(ひろた こうき,1878年2月14日-1948年12月23日),原名广田丈太郎,日本外交官、政治人物。1936年3月9日至1937年2月2日任日本首相(第32任)。曾任外务大臣(第49-51、55任)、贵族院议员等职位。
日本战败后,广田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定为甲级战犯,判处死刑,是甲级战犯中唯一被判死刑的文官。
生平
早年
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毕业后,广田原计画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就读以减少老家的负担,但受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影响,立志成为外交官[1],因此决定上京入读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毕业后于1906年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外交官选拔,进入外务省工作,期间曾派到中国及欧美工作。1927年任驻荷兰大使,1928年至1932年任驻苏联大使。
1933年就任斋藤实内阁的外务大臣(外相),1935年10月,在冈田启介内阁外务大臣任内积极推行对华外交,曾与国民政府内亲日人士会谈,希望建立协议。其间国民政府方面提出“和平解决中日关系、平等交往、取缔反日运动”,同时要求日本取消承认满洲国。而广田不接受此条件,另设以下三个原则(通称“广田三原则”),最终被国民政府否决。
- 中方(国民政府)彻底取缔反日运动,并摆脱对欧美的倚赖,改为对日亲善及合作。
- 正式承认满洲国独立,并支援满洲国与中方控制的周边区域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
- 为应对来自外蒙等地共产势力的威胁,中方应就日方的要求与日方合作于与外蒙接壤地区设立设施。
首相生涯
1936年二·二六军人政变后,冈田内阁总辞。广田继任首相。他恢复了“只有现役陆军和海军军人才能担任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的规矩,缓和了政界与军界的矛盾,此举造成军部完全控制内阁。
1936年11月与德国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义大利加入,该条约是1940年签署的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前身。
因为陆军大臣寺内寿一的反对,广田在1937年2月2日辞去首相职务,宇垣一成被任命为首相,然而由于军部的阻挠,未能组阁成功。后来由林铣十郎担任下一届日本首相。
退休
1937年辞任首相后,同年6月二度出任外相,期间反对侵华,以顾全日、满、华联手抗苏之大计,随后军方迫使他在1938年退休。1945年,广田率日本代表团与苏联谈判,苏联坚持日苏互不侵犯条约,谈判无果而终,苏军在广岛原爆后对日宣战。
英国记者田伯烈拍发一份电报给卫报,内中写着“我调查了日军在南京及其他地方所犯的暴行的报道”、“不少于30万的中国平民被杀戮”,此份电报被日本查没,广田弘毅将原文以密电附件发给日本驻美使馆。张纯如和吴天威都曾经将广田的电报附件说成是电报正文,由此将这份电报说成“广田在密电中承认杀死30万中国平民”。2011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还在继续这种说法。[2][3][4]
战后审判
日本战败后,广田作为甲级战犯被捕并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受审。法庭对他发起三项起诉:违反国际法发动侵略战争、对中华民国不宣而战和未尽力阻止战争。广田没有辩护,被判处绞刑。他是甲级战犯中唯一被判死刑的文官,这一判决存在争议,因为他是文官而非军人。然而他被判死刑的一项重要原因是他在南京大屠杀中的角色,当时他是时任外务大臣,曾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电报至华盛顿的日本驻美国大使馆,因此他了解日军的暴行,然而并未阻止。
而其他原因包括他签署了形同轴心国雏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订立了广田三原则、合理化日军侵华战争等。
他被囚在狱中期间写下汉字四言诗“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语出司马光《独乐园记》),认为“只要时候一到,自然会还自己清白”。1948年12月23日,广田弘毅在东京都丰岛区池袋巢鸭监狱内被处以绞刑。
根据见证了绞刑过程的西博尔德回忆,广田在走过他面前时,转过头来直盯着他的眼睛。西博尔德觉得“眼神似乎在祈求我的同情和理解”。广田弘毅在00:34被宣布死亡。[5]
影片
参考文献
- ↑ 服部龙二. 広田弘毅―“悲剧の宰相”の実像. 日本: 中央公论新社. 2008: 16. ISBN 4121019512.
- ↑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出版完成共78卷耗时10年_读书频道_新华网
- ↑ Iris Chang's errors in "The Rape of Nanking".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1).
- ↑ “广田电报”与《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4-02-22.
- ↑ Brackman, Arnold C.; 梅小侃; 余燕明. 另一个纽伦堡:东京审判未曾述说的故事.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ISBN 978-7-313-16046-1. OCLC 1003909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