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常风行动

常风行动
图片来自lisheng.blog.caixin.com

常风行动Operation Frequent Wind)或译频风行动急风行动,是1975年4月29日-4月30日间,美军趁著越南人民军[1] (北越军)及越共攻陷西贡之前,将在越美国公民、“处境危难”的越南共和国(南越)及其他国籍公民从该国首都西贡撤出的非战斗性任务,亦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直升机撤运行动,同时也代表著美国对越南战争的介入彻底终止。透过该行动离开越南的各国人员共计7,000人左右,且行动期间有大量的照片录影等各种形式的纪录或新闻报导流传至今。

在常风行动进行之前,美国各驻外使馆就已经存在有撤退计之类的标准作业程序,该年3月上旬,即开始调动各类民用、军用的定翼飞机从西贡的新山一国际机场把民间人士送出越南、前往邻近的亚洲国家。到4月中旬时,有鉴于越南事态的恶化,在西贡的应急计划及筹备工作均开始实施,以替可能的直升机疏散行动铺路。当越南共和政权的倒台随著越南共和国军(南越军)在1975年春季攻势之下的节节败退而日渐成为定局后,美国海军美国海军第76特遣舰队所属的船舰开始向头顿附近的南中国海水域集结,以协助直升机任务的进行、也准备在必要时提供出动海军、空军飞机提供空中密接支援,但已经势如破竹、到达西贡首都圈内的北越人民军,不愿因为直接插手常风行动而导致美军反击,并没有在29日及30日两天内采取任何让美方需要动用空中支援的行动。

直接促使常风行动实施的原因,是因为4月28日傍晚一次对新山一空军基地发动的空袭及之后持续至隔天29日的地面炮火攻击。飞机撤离行动完全终止,并在该日上午正式敲定了常风行动的展开,美国直升机从下午14:00开始大量出现在西贡的天空,而主要的起降区则是新山一机场旁边的美国驻南越国防武官办事处馆区,该处的疏散行动到晚上宣告完成。原先被当成次要疏散点、主要供大使馆相关雇员撤离的美国驻南越大使馆馆舍,却因为最接近市中心,而从早晨开始就被待撤人员和爆量的越南市民包围,直到夜间更成为常风行动在西贡唯一的主要直升机降落点。

美国的撤离行动在末架直升机于4月30日早晨7时53分从使馆顶楼起飞后结束,但尚有400名其他国家的驻越人员还没运出。而除了搭乘美国直升机逃出的人员之外,仍有大量隶属于南越空军的直升机(甚至一些定翼机)在南越宣布投降的前后几个小时内,飞往美国海军舰队上空要求降落,迅速被塞满的甲板必须将部分直升机推下海才能容纳更多的直升机进入。

常风行动本身透过直升机疏散了美国公民1,373人,南越民众与其他国人员5,595人,而此前已有50,493人(含越籍孤儿2,678人)搭乘飞机从新山一机场飞离越南。

目录

行动之前

初始规划

侨民撤离对大部分美国驻外机构而言都是标准措施,而从西贡撤离的计画也已进行多年。最初选定的行动代号是“爪钳”,后来才改为“常风”。

到1975年时,爪钳/常风行动预计要撤离的美国公民、非越南籍外国公民共计约8,000人,但待撤南越籍民众的数据从未能够估算出来。当时大使馆名册上列出的“处境危急”类越南人达到17,000名,若按照每户家庭眷属7人的平均值来推断,再将得到的119,000人与其他类别的越南人相加,那最大的数值就足足有20万人之谱。至于疏散方式,则列出了如下四个选项:

  • 方案1:借由商务班机从新山一机场运出人员,必要时追加南越其他机场投入疏散。
  • 方案2:借由军用飞机从新山一机场运出人员,必要时追加南越其他机场投入疏散。
  • 方案3:透过海运船只从西贡港运出人员。
  • 方案4:透过直升机将人员疏散到南中国海内的美国海军舰艇上。

最后的方案4,原先预计会紧接在4月12日金边的鹰迁行动后跟著执行。

西贡的前置作业

4月1日,由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空军美国海军陆战队人员组成的疏散管制中心在美国驻越武官处之下创立。原先采12小时轮班制,但运作一天后就改成24小时。“最后防线计画”同样在4月1日实施,以将武官处馆区和附楼变成一座受到防卫的难民等候区,并可以让1,500名待撤人员在此安置5天。当这块区域在4月16日完工时,已经储备了饮用水、C-口粮、燃料、油和润滑剂等物资,备用发电设备、管线设施也装设完成,区域边缘也围起了防护用的电线。

4月7日,美国航空公司的一名机师倪奇·菲利皮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罗伯特·崔格中尉派到武官处协助行动,而美国海军联络官则勘查了西贡市内的37栋建筑物,并将其中13座选为适合当成直升机降落区的地点。太平洋建筑与工程的工人也前往此13个预定地点移除障碍物,并在降落区的地面漆上与休伊直升机起落橇同宽的英文字母“H”。当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在4月11日于一次公开讲话中承诺会疏散各类越南公民后,负责提供直升机和地面警卫人员的第9陆战两栖旅于12日派员前往使馆与美国驻越南大使葛拉汉·马丁商讨相关计画,但马丁大使对对于美国离开南越的行动相当不快。第9旅的准将旅长理查德·凯利在13日也飞到西贡会见马丁大使,他事后表示会谈气氛相当紧绷。此外当天还派了使馆警卫队的13名陆战队员到新山一武官馆区,以接替岘港芽庄美国领事馆(均已关闭)南撤的8名陆战队卫兵。

到4月下旬时,美航公司的直升机每天都会出动数架直升机往返新山一武官处和76舰队,以使第9两栖旅可以在新山一完成常风行动所需的工作,又不使驻留当地的人员超过50人,即巴黎和平协约对1973年后美军驻越人员的规定上限人数。同样在4月下旬,海军陆战队使馆卫兵关了红十字街204号的陆战队员宿舍,全部改住到大使馆院区内的休闲区里。

在常风行动中,除了指定武官处(美越难民疏散点)和美国大使馆(使馆雇员疏散点)为两座主要疏散区域外,在西贡都会圈内尚有28栋建筑被指定为接驳点,又预计在行动开始后派遣巴士到达这些点就位。为了配合这种疏散模式,还训练一些美国民众驾驶这些巴士、并练习开到指定建筑待命。总共规划了四条串联各接驳点、从西贡市区到新山一机场的路线指定给这些巴士行走,每条路线都冠以西方地名来称呼,例如圣塔菲奥勒冈州德州等。

参考文献

  1. 越南人民军,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