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帕乌斯托夫斯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康斯坦丁·格奥尔吉耶维奇·帕乌斯托夫(著名作家)
出生 1892
莫斯科
国籍 俄罗斯
职业 作家
知名于 他创作特色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善于用诗一般优美、动人的语言描写自然科学领域内的故事。
知名作品 《金蔷薇》
《金玫瑰》
《一生的故事》
《雪》
《雨蒙蒙的黎明》
《一篮云杉果》

康斯坦丁·格奥尔吉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俄罗斯作家。出身于莫斯科一个铁路员工家庭。从中学时代起他就醉心于文学,1912年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他比较广泛地接触俄国的社会生活,参加过红军,当过记者及报社编辑。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作品。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多以普通人、艺术家为主人公,突出地表现了对人类美好品质的赞颂,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卫国战争时期他当过战地记者。他于1956年发表的《金玫瑰》是一本创作札记,其中谈了许多创作体会和经历,受到广泛欢迎。长篇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反映了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30年代作者的经历,是作者对创作历程和道德、精神内容的思考、探索的总结。 他的短篇小说写得优美如诗,艺术水平很高,如《雪》、《雨蒙蒙的黎明》、《一篮云杉果》等。


目录

1写作生涯

2主要作品

3写作特点

4文学成就

5中国情缘

写作生涯

1892年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出身于莫斯科一个铁路员工家庭,从中学时代起他就醉心于文学。

1912年,他考入基辅大学自然历史系。寒假和暑假则当家庭教师。

1914年转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中途辍学,当了电车司机。后又志愿参加列车担架队和救护队。

自1915年秋天起,他先后在布良斯克冶金工厂、新罗西斯克工厂、塔甘罗格锅炉厂当工人,后又去亚速海渔业合作社当渔业工人,并在那里写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幻想家》。

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后,他返回莫斯科担任记者。十月革命后,仍留报社工作,常常列席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曾多次听到列宁的演说。后来他去基辅参加了红军。

由红军复员后,他一度在敖德萨的《海员报》工作。与他同事的有后来成为著名作家和诗人的卡塔耶夫伊里夫巴别尔巴格里茨基等人。离开《海员报》后,他在塔斯社前身罗斯塔斯社任编辑。

1932年,他的中篇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问世。小说描写俄罗斯人民改造自然的斗争,将文献资料与艺术构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他的成名作,评论界称其为"科学小说"。此书出版后,他便辞去通讯社的工作,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933年,他响应高尔基写工厂史的号召,完成传记小说《夏尔·朗赛韦的命运》,以一名拿破仑军官被俄军俘获后,在俄国一重工业工厂内所度过的余生为主线,反映了这个工厂的历史。

1934年发表中篇小说《科尔希达》,描绘排干沼泽地的艰苦过程;两年后发表中篇小说《黑海》,主题与前书相同,结尾为沼泽地变成了繁花似锦的亚热带地区;又两年后发表中篇小说《北方故事》,由三篇小说组成,第一篇写十二月党人的起义,第二篇写十月革命,第三篇写现当代。自一九四五年起开始写多卷集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遥远的岁月》(1946)、《不平静的青春》(1955)、《前程无量的时代》(1959)和《投身南方》(1962)。多卷集以优美的语言和严谨的风格,反映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作者的经历,是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压卷之作。

1955年,苏联《十月》杂志第九和第十期连载了《金蔷薇》。同年,苏联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此书单行本。

1957年,作者对《金蔷薇》作了一次修改,收人该年苏联国家文艺书籍出版社出版的六卷集《帕乌斯托夫斯基文集》第二卷。

他于1956年发表的《金玫瑰》是一本创作札记,其中谈了许多创作体会和经历,受到广泛欢迎。后期他致力于创作长篇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1945~1963),反映了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30年代作者的经历,是作者对创作历程和道德、精神内容的思考、探索的总结。


此后,帕乌斯托夫斯基曾着手写作《金蔷薇》第二卷,探讨散文的诗化、旅行对于创作的意义、虚构的意义、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但未及成书,便离开了人世。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又一次对《金蔷薇》第一卷全书作了全面的修订润饰,还重写了《契诃夫》和《亚历山大·勃洛克》,新写了《伊凡·蒲宁》和《插在纽孔中的一朵小玫瑰花(记尤里·奥列沙)》。此乃最终的修订本,收入苏联国家文艺书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九卷集《帕乌斯托夫斯基文集》第三卷。

1968年,帕乌斯托夫斯基在莫斯科与世长辞。

主要作品(小说、散文集)

《卡拉-布加兹海湾》

《伊萨克·列维坦》

《塔拉斯·谢甫琴柯》

《北方故事》

《金蔷蔽》[1]


《一生的故事》

《雪》

《雨蒙蒙的黎明》

《一篮云杉果》

《卡拉-布加兹海湾》

《帕乌斯托夫斯基选集》

《猎犬星座》

《面向秋野》

《祖国的炊烟》


写作特点

帕乌斯托夫斯基是一位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作家。早期作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幻想,自中期起,作品开始具有强烈的心理学倾向,着力于探讨人的情感和个性,从写多彩而奇特的英雄人物转而写普通人,塑造农民、劳动者和手艺人的形象,致力于发掘他们身上的"永恒之光"。他创作特色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善于用诗一般优美、动人的语言描写自然科学领域内的故事。他的《卡拉布加兹海湾》和《科尔希达》曾被高尔基克鲁普斯卡娅誉为小说和科学结合的创新范例。

帕乌斯托夫斯基不仅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中篇小说,而且尤其擅长写抒情色彩的短篇小说。他的许多短篇小说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文笔细腻,格调清新,宛如一首首散文诗;他还以知识渊博著称,著有一系列关于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契诃夫雨果福楼拜莫泊桑及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画家弗鲁别利的传记作品。

文学成就

帕乌斯托夫斯基本人把《金蔷薇》称作中篇小说,也有评论家将其归为探讨人文科学的"科学小说",而实际上这是一部总结作家本人的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许多大作家的创作活动,探讨写作上一系列问题的散文集。娓娓而谈,清新隽永,对作家如何培养观察力、提炼素材、锤炼语言、丰富知识等等都有独到的见地,对想像的必要性,细节描写的功能、人物性格的逻辑性以及灵感的由来等等也作了深刻的阐述。对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亦有所探讨,且旁及天文、地理、气象、地质、植物、海洋、光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给人以信笔拈来,皆成文章之感。

《金蔷薇》全书共十九篇,每篇分别以诗情画意的笔触阐发一个或若干个有关文学创作的问题,并无情节上的依存性和连续性。然而人们却不觉得此书结构松散,内容庞杂。这是因为有一条红线似磁石一般贯穿全书,将所有章节凝聚成一个严密的整体。这条红线便是以本书书名《金蔷薇》所象征的作家对文学事业、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爱和对美的锲而不舍的追求。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此书问世时,庸俗社会学和教条主义尚盛行于苏联文坛,卫道者们言必称文学的阶级I生和党性原则,强调作家的首要任务为世界观的改造,要求于作家的是歌功颂德,图解政策,把探讨自我表现和写作技巧的言论斥为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所以像《金蔷薇》这样一部挣脱条条框框的桎梏,探讨文学创作本身规律的作品的问世,在当时苏联文学界无疑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长年来一直受到普遍的欢迎。几十年过去了,几番斗转星移,旧貌已改新颜,然而《金蔷薇》因其本身的文学价值,仍为俄罗斯的读者所珍视。

中国情缘

《金蔷薇》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即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大概由于该书同当时的政治氛围和文化氛围不合,有许多违碍之处,所以出版社将该书作为"内部读物"发行。


其时中国文坛的境况与苏联颇为相似。文学作品的功能已超越文学,而进入政治领域,且被无限扩大,成了阶级斗争的晴雨表,成了若不能兴邦必将导致亡国的令人股栗的大事。起初奉为圭臬的文学概论之类此时已被斥为修正主义

文学创作所应遵循的已不再是文学创作的准则,而是阶级斗争的规律,所以《金蔷薇》中译本的面世,对于尚未忘却文学,对文学仍有爱心的人来说,不啻满天乌云中的一线阳光,自然趋之若鹜。如今教条主义极"左"思潮早已在中国分崩离析,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回归已成为衡量作品优劣的标准。那么这本阐述作家本人及世界许多大作家的创作心得的书,必将大有益于中国的读者。

参考资料

  1. 金蔷薇 . 豆瓣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