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小雨燕 |
---|
图片来自flickr |
基本资料 |
学名 Apus nipalensis 目/科/属 雨燕/雨燕/雨燕 迁徏状态 过境鸟 普遍性 不普遍 体长/体重 17-18cm/43-44g |
别名:家雨燕、小白腰雨燕、姬雨燕,雌雄同型。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短,黑褐色。
台湾特有亚种kuntzi
- 全身大致黑褐色。颏及喉灰白。
- 腰白,尾羽短,翼长而尖,折合时明显突出尾端。
- 飞行时,双翼狭长,两端尖细呈弦月形,后弯弧度较叉尾雨燕小,有明显白腰。尾羽微凹,张开时呈扇形。
栖地&习性
台湾本岛最常见之雨燕。人们熟悉城镇、乡村、农耕地、河床,至中海拔山区或林区上空。
成群飞翔于空中,夜晚钩挂及攀附在屋檐、桥梁或岩壁休息。高空飞行捕捉飞蚊、白蚁及蛾等小昆虫。
食物双翅目为主。
繁殖
缅甸,繁殖时间在2月至10月初之间,大多数巢位选择在3月下旬进行,筑巢在4月进行。巢经常密集在一起,以杂草混合口涎粘成,筑巢在岩洞和礁岩上。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最不关注)。
鸣声
声音很大。常边飞边发出尖细叫声“gili、gili、gili”或“啾、啾”叫声。
外观相似性
小雨燕体型较小,双翼后弯弧度小,尾羽较短,略内凹分叉浅。腹面较黑,且无淡色细鳞斑。
分布
亚种和分布
- A. n. nipalensis (Hodgson, 1837) – 尼泊尔东至中国东南部(福建),南至阿萨姆邦和东南亚。还有日本。
- A. n. subfurcatus (Blyth, 1849) – 马来半岛,阿南巴斯岛,廖内群岛,苏门答腊,勿里洞,纳图纳斯,婆罗洲和菲律宾(北甘米京,吕宋,明多洛,内格罗斯,桑加·桑加)。
- A. n. furcatus Brooke, 1971 –爪哇和巴厘岛。
- A. n. kuntzi Deignan, 1958 – 台湾。[1]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参考文献
- ↑ house swift,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