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陇山林区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应用案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小陇山林区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应用案例小陇山林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秦岭西端,地处我国华中、华北、喜马拉雅、蒙新四大自然植被区系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104°23'-106°43'E、33°30'-34°49'N,海拔700-2500 m。

一、应用场景

小陇山林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秦岭西端,地处我国华中、华北、喜马拉雅、蒙新四大自然植被区系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104°23'-106°43'E、33°30'-34°49'N,海拔700-2500 m。该区处在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兼有我国南北气候特点,大多数地域属暖温湿润-中温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1],年平均气温7-12℃,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低气温-23.2℃,年降水量600-900 mm,主要集中于7、8、9月,年蒸发量989-1658 mm,相对湿度68-78%,年日照时长1520-2313小时,无霜期130-220天。区内秦岭以北的地带性土壤为灰褐土,以南为黄褐土,垂直分布比较明显。植被主要为栎类、针叶树种等。2016年以来,该技术已在我国甘肃、吉林、贵州和北京等地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经营效果。

二、主要解决的问题

以有效的经营措施提高天然林恢复速度和质量,提高林分生产力,维持其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要点

1、前期调查选择具林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立100 ×100 m2标准样地,以方便长期动态监测。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2]的森林结构多样性测度仪对固定样地进行全面调查,包括每木定位、胸径、树高、冠幅等,同时调查林分的郁闭度、坡度、幼苗更新情况、优势树种等内容。

2、林分状态评价基于以上调查数据,使用最优林分状态π值法则进行评价。通常包括林分空间结构、林分年龄结构、林分组成、林分密度、林分长势、顶极树种/目标树种竞争、林分更新、林木健康等方面,给出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并以此综合判别林分的发展阶段、经营迫切性及其经营方向。

3、确定林区经营模式依据最优林分状态π值法则的结果和经营处方技术,依据天然针叶林经营模式、天然阔叶林经营模式和天然松栎(阔)混交林经营模式等3大类多路径经营模式,确定林区长期经营模式。

4、经营设计根据林分状态确定的经营模式,对林分进行经营设计,提出现阶段具体的经营措施,采用角尺度、密集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等参数针对顶极树种或主要伴生树种的中大径木量化调整分布格局、拥挤程度、树种隔离程度和竞争关系。给出采伐木并进行采伐作业。

5、经营效果评价对采伐后林分进行经营效果评价,从林分的空间利用程度、树种多样性、建群种的竞争态势以及林分组成等方面进行评价,对经营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

6、推广总结固定样地的经营技术,全面推广至应用林区。

四、应用成效

监测样地分析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够指导经营者制定有针对性的经营措施,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中大径林木的增加幅度是对照的6倍,中大径木的增加意味着增强了当前林分的生产能力;进界木株数是对照的3.84倍,增加进界木则意味着提高了林分未来的生长潜力;林分树种空间多样性增幅达20%;森林每公顷年生长量比对照高出1-1.4立方米,年生长率高出20%-60%;使林分水平格局趋向随机分布,增加了林分的稳定性。按监测数据每公顷年生长量增加1.0~1.4立方米以上,年生长率提高20%~60%,每立方米木材按600元计算,新增利润按产值的30%计算,新增生态效益按照评估木材产值和生态效益产值为1:13的研究结果推算,每年每公顷可减少水土流失0.3~1吨,可多吸收1~2.7吨CO2,释放0.7~2吨O2,固碳0.3~0.7吨,新增利润每年每公顷为180-252元,新增生态效益每年每公顷为2340-3276元,经济生态效益显著。该技术在甘肃小陇山林区大干子沟试验示范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摩学习团120余个1500余人次进行参观学习;对先进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带动效应。

五、适用范围

适宜在天然林林区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什么是季风气候 ,搜狐,2018-11-09
  2. 自主知识产权与专利的区别 ,搜狐,201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