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寒夜(马一浮)

《寒夜》中国当代作家马一浮写的诗词。

目录

作品欣赏

寒夜

一尘不障六窗虚,幻眼能消万法如。

日月久遗幽谷照,神明独与古人居。

拨残炉火寒方尽,开到梅花岁已除。

败屋空山风雪夜,闭门重读未删书。 [1]

作者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出生于成都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原名福田,字一浮,号湛翁,又号蠲[juān]叟,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新儒家三圣中,只有梁漱溟是民盟创始人,有外王之学。马一浮深入佛典,入佛出儒,通达内圣心性之学,故建复性书院。[2]

马一浮先生,是我国的国学大师,也是一代宗师。他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所以被大家称之为“神童”,是绍兴人,出生在书香门第。因为他学识渊博,被人们称之为“儒释哲一代宗师”,人们敬爱的周总理也称他是“中国当代理学大师”,同时他还是我国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第一个人,兼具书法大家,也是一代诗人。

马一浮先生在十五岁的时候参加了乡试,并且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后来又和马君武等人一次创办了新闻周刊,用以传播西方的先进思想,赢得了“天下文章在马氏”的美誉。

1899年的时候,马一浮先生在上海学习了英语法语拉丁文。之后有去了德国西班牙专门学习外语。甚至于在1904年的时候,前往日本学习日语。之后回国,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并且撰写文章用以宣传西方的进步思想。在辛亥革命结束后,他开始专心研究学术,涉猎广泛,有哲学、文学、佛学等。

马一浮先生还潜心研究书法,并且非常精通草书和隶书,在书法的基础上,还研究碑帖并且各取所长,自成一家。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了浙江大学的教授,之后又在江西大学和广西讲学。并在抗战期间创办了“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