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宮面 |
中文名: 宮面 英文名: noddles z 主要食材: 小麥麵粉,澱粉 口 味: 鮮香 主要營養物質: 碳水化合物
|
宮面 是藁城特色禮品之一(另有宮燈、宮酒,民間戲稱「三宮」),屬河北省地方傳統名產,亦稱貢面。此面起源於唐貞觀年間,以小麥精粉為原料,配以精鹽,精煉油,澱粉等,不用任何添加劑,採用秘傳手工工藝製作,經過盤條,上稈,拽條,拉絲,陰乾等10餘道工序精製而成,分為營養、雜糧、風味三大系列
該面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麵條細勻空心,色澤油亮而潔白,耐火不糟,回鍋不爛,食用方便,既可以做為主食,又可以做副食佐餐;吃涼麵條,熱麵湯均可。它是老人,病人,產婦,嬰兒常備的滋補食品,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上佳品。 藁城宮面製作技藝,已有兩千多年的加工歷史,古代宮面系鄉人所藝,食材考究及糧如意,味極適口,相傳數百載,歷經不斷發展和完善,在藁城形成了完整的加工技藝和獨有的膳食文化。由於最初只供給宮廷,也叫藁城宮面,糧如意面,貢面、御面,耦面。。
2017年11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藁城宮面」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8年8月,藁城宮面製作技藝被列入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產品特點
宮面系藁城傳統名特麵食品,風味獨特。該產品以優質小麥麵粉、香油、澱粉為主要原料,經10餘道工序精製而成,有營養、雜糧、風味三大系列。其配料考究,製作精細,營養豐富,具有條細心空、耐煮不糟、湯清面秀、嚼有口勁等特點。20世紀50年代,藁城縣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宮面傳統技術進行深入挖掘、整理,開始恢復和發展宮面批量生產。1960年縣糧食局建成第一家掛麵生產廠(後改為宮麵廠),主要銷往石家莊。如今,藁城宮面不僅行銷全國各地,還出口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英國、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
宮面原為手工掛麵,生產始於唐貞觀年間,經無數次工藝改進,當時即已成為具有地方風味的名特食品。清代曾連年進貢朝廷,被列為宮廷御膳佳品,遂稱之為宮面。對此,《藁城縣誌》曾有這欄的記載:「吾邑之掛麵,系土人所藝,味極適口,相傳數百載,曾進貢清皇室,故名產也。
是以精粉、精油、精鹽為原料,經獨特工藝而製成,條細空心,油亮潔白,粗細均勻整齊。煮熟挑入碗中,半湯半面,湯清味佳,既可作主食,又可佐餐,尤宜病人和產婦食用。因其系手工製作,故耐火而不糟,回鍋而不爛,較有口勁,食用簡便,富有營養。
飲食文化
藁城宮面,又名藕面。源於隋唐,盛於明清,歷時1500餘年源遠流長。據元朝時期馬可波羅所著《馬可波羅遊記》記載,意大利空心粉就是按照「藁城宮面—藕面」模仿、演變而來。明朝詩人凌儒子曾賦詩一首:眾贊荷花貴似仙,情深又嘆並蒂蓮。莫愁去蒂恐絲斷,化做藕面皆是緣。對「藁城宮面—藕面」讚譽有加。清朝時,地方官吏就以藕面常年進貢皇宮,故得名「宮面」。清宮御膳宴禮名目繁多,清朝時,地方官吏就以藕面常年進貢皇宮,故得名「宮面」。直隸總督李鴻章以此進貢慈禧時曾說:「藁邑之糧如意宮面,系鄉人所藝,食材考究及糧如意,味極適口,相傳數百載,乃名產也。」唯以千叟宴規模最盛,排場最大,耗資亦最巨。」在民國時期,出口朝鮮,並受孫中山南京總統府嘉獎。
「藁城宮面—藕面」不僅是一種食品,更是一種文化。關於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當年張果老邀天財星君柴王爺與魯班打賭,賭趙州橋禁不住張果老的毛驢和柴王爺的推柴車,結果張果老驢馱日月星辰,柴王爺車推三山五嶽,從南向北走過趙州橋,卻只留下驢蹄印子和車轍印,而橋卻分毫無損。(河北著名民歌--「小放牛」皆因此而來)兩位神仙心中不快,不知不覺向北走了五十里,來到了滹沱河岸邊,放眼望去遠近皆是荷花荷葉,美不勝收。
二人覺得飢腸轆轆,見荷花深處有一酒館,便走了進去。酒館是兩位八旬開外的老夫妻所開,銀髮飄飄,仙風道骨。柴王爺問有啥飯菜,老太太說:「有空心的菜,空心的窩頭,還有空心的葫蘆裝的酒。」張果老一聽氣就不打一處來心想:空心的石橋讓俺們丟盡了面子,吃個飯又碰上空心菜,空心酒…,便道:「我們只要兩碗空心面吃,別的不要。」老太一聽犯了難,看了看掌勺的老漢,老漢說:「兩位稍等,一會便好。」說完便拿菜刀出店而去。一會那老漢拿回幾根帶梗的並蒂蓮,切去蓮花把蓮梗扔進鍋里,轉眼便端上兩碗湯麵,柴王爺吃麵喝湯,狼吞虎咽,片刻即完,連贊好吃。而張果老為了驗證是空心面,就把麵條含在嘴裡,用麵條來吸食麵湯,果然碗裡只剩下了面,而沒了湯,才相信是空心面。張果老大吃一驚,屈指一算,原來此人乃財神爺-空心人比干轉世。只見那老漢笑笑,說:「老漢名叫荷芑蓀,今日有緣,請二位喝幾杯吧」說完便拿來酒葫蘆、酒杯和一盤藕片,邊倒酒邊說:「葫蘆掏的空了才叫酒葫蘆,酒杯燒得空了才能盛酒,麵條鑽的空了才能吸湯,趙州的大石橋建的空了,方能負重,否則那就不是橋了…。」張果老聽完,哈哈一笑,把酒一飲而盡,隨手把驢鞭一扔,騎驢而去。從此後張果老便沒了驢鞭子,當地就多了一句諺語:「張果老騎驢---愛上哪兒上哪。」
那驢鞭落地化成了一座石碑,碑上有詩曰: 盧溝獅不語,丹心無馬革,若得戰令出,焉能過長城?後來此地出了著名愛國抗日名將――何基豐。
再說那財神爺轉世的荷芑蓀,此後便讓當地百姓,用當地小麥,當地的水,跟他學起做這種空心面,因其有着:條細空心、筋道耐煮、湯清面秀、味皆入面、健身養顏等特點,而名揚四方。而用其它地方的小麥和水,卻做不成這種空心面來,(於是有了一個說法:藁城的麵條好做,眼難鑽。)
後來人們便把這種面叫做:藕面,意為:因荷,得藕。「藁城宮面—藕面」是以當地優質高筋小麥精粉、精油、精鹽、雞蛋為主要原料,精心手工製作而成,直徑僅為0.7MM,皆為空心。它的製作要經過20餘道工序,工作流程70多個小時,自然風乾,且受天氣影響嚴重,對溫度、濕度要求嚴格,嚴寒、酷暑、雨霧天、陰天不能生產,年均只有一百來天可正常生產。因不能大規模的生產。而愈發珍貴。
飲食方法
藁城宮面的種類有:傳統宮面藕面、雞蛋宮面藕面、核桃杏仁藕面、大棗藕面、魔芋藕面等。
食用方法可按個人口味做成清湯麵,打滷面、涼拌麵等。但最宜做湯麵為佳,因其空心耐煮,湯味皆由麵條的空心滲透而入味,光滑繞舌,細膩如玉,獨具風味。
傳承發揚
20世紀50年代,藁城縣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宮面傳統技術進行深入挖掘、整理,開始恢復和發展宮面批量生產。 1960年縣糧食局建成第一家掛麵生產廠(後改為宮麵廠)。80年代糧食局宮麵廠、外貿局宮麵廠等廠家相繼擴建和新建,並相應發展起4000多個宮面加工專業戶,基本形成專業化、系列化宮面生產體系。為實現傳統宮面營養化、多樣化,研製出了雞蛋、蕎麥、牛奶、辣椒、西紅柿等不同基料適宜於孕婦、兒童、老年保健的宮面新品種20餘個,深受國內外廣大消費者青睞。
如今,藁城宮面不僅行銷全國各地,還出口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英國、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 飲食方法
榮譽記錄
2018年8月,藁城宮面製作技藝被列入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sou[1]
相關視頻
舌尖上的河北:藁城宮面(手工空心掛麵)
參考文獻
- ↑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62678?f_ww=1 滄州這7種特色美食被列入保護名錄,你吃過幾種?,澎湃網 [引用日期2018-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