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安徽歙县

安徽歙县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 歙县

方言: 徽语绩歙片歙县方言

行政区类别: 县级

所属地区: 黄山市

著名景点: 徽州古城景区、渔梁坝等

歙(Shè)县,隶属于安徽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面积2122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人口49万。徽州六县之一,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为歙县,被授予"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徽班)之乡"、"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牌坊之乡"荣誉称号。

歙县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歙县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素有"东南邹鲁"、徽商故里"、"文物之海"、"程朱故里"、"礼仪之邦"等美称。2014年歙县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歙县自秦建制以来,历为郡、州、路、府所在地,是古徽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1]

目录

历史文化

文化现象

歙县,秦始置县,古称“新安”,自隋唐以来,历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歙县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也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明 清两代辉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里。歙县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列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新安画派独树一帜,新安医学拔萃医林,徽派艺术技艺精湛,徽派建筑纳徽四雕于一体,在古建艺苑中占重要一席,文房四宝中有“两宝”:徽墨和歙砚出自歙县,还有徽菜、徽剧、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等。“徽州学”已成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并立的三大地方学之一。如今的古徽州城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坝、古楼、古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四乡村镇,处处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随处可见,共建有250多座,比较成规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许国石坊等,有“牌坊之乡”美称。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歙县文化的代表是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基于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南宋以来,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

地方风俗

歙县四乡,风俗迥异,除了共同的节日以外,各地还有不相同的风俗节日,西乡有岩寺的“上九”(正月初九)、堨田的“四月八”、潜口的“六月二”等,民间都要筹集款项,建台演戏,四乡的农具家具、生活用品、竹木器具云集到村镇上来交流销售,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如今,还保留着这些传统的风俗节日,不过内容更加充实,真正变成了规模很大的物资交流会。东乡也有风俗节,如大谷运的“六月一”、汪满田的“六月十”、桃坑的“六月半”、桃岭的“七月半”、竦坑的“十月半”等,俗称“保熟节”、“庆熟节”。

在这些节日里,有的用面粉做咸淡面包,有的做油煎米果,有的裹粽子,都为的祈求风调雨顺,五谷大熟。并有用面包、米果、粽子互送亲戚,以示“撒福”,相互祝愿。南乡和北方的许多地方,还有社节,俗称“土地节”。二月春分和八月秋分,为一年中的“二、八”社节。过去,人们要去社公祠、土地庙祭拜,祈求年景大熟。有的地方还要剪些寸长的麦杆与黄豆炒在一起,到田畈里去祭拜,谓之“炒虫”。这一天,小孩子要剃光头,谓之“除虫窝”。意思是祈求无虫无病,五谷丰登。

名优特产

歙县的饮食都属于徽菜系。另外,歙县作为古徽州府衙所在地,其“徽府菜”已得到了传承和创新,满足现代人需求。徽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发祥于南宋,起源于歙县,以烹制山珍野味而显其特色。徽菜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熘,讲究佐料,重火功,提倡原汁原味。重油,以滋润肠胃和肌肤;重色,以增强审美效果,达到“色、香、味”统一的效果。

徽州毛豆腐

徽州毛豆腐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徽州毛豆腐因表面长有一层寸把长的白色绒毛(白色菌丝)而得名。

毛豆腐

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被分解成多种氨基酸,味道非常鲜美。它鲜而不腻,芳香爽口。卖毛豆腐的小贩肩上一个担子,一头是竹架上架着新鲜的毛豆腐,一头是小煤炉上架着一个平底锅,只需挥一挥手,即可坐下边蘸着酱边吃小贩现煎的毛豆腐(放毛豆腐的竹架子下面的竹筐里会有几个迷你板凳)。

徽州臭鳜鱼

臭鳜鱼是一道徽州名菜,别有风味。它统称“桶鲜鱼”,又俗称“腌鲜鱼”。所谓“腌鲜”,在徽州土话中就是臭的意思。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肉质又醇厚入味,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

徽州石鸡

在徽州各县的深山峡谷之中,栖息着一种堪与古巴牛蛙媲美的蛙类一石鸡。石鸡,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扑鼻的香味,丰满的后腿,足以胜过鸡肉。如果在烹饪时,保留石鸡皮,风味更佳,营养更高。许多宾客在品尝之余,无不交口称赞。徽州的风味名肴“清蒸石鸡”,清汤见底,盖碗清蒸,原味不失,香气浓郁,味鲜肉嫩,更使食者赞不绝口。烹调时,先将石鸡从颈部开一小口,剥出外皮,开膛去内脏、头和脚尖,洗净,把每只石鸡切成四块。火腿切成片,香菇切成两片。然后取汤碗一只,将石鸡在碗中拼成原形,加入精盐、火腿、蒜瓣、冰糖、甜米酒、姜片、熟猪油和鸡汤,用大盘盖在汤碗上,上笼蒸三十分钟左右即可。

石头馃

徽州风味小吃名品。徽州传统面食,早在清代即负盛名,是有口皆碑的美食。

徽州圆子

是正宗徽菜品种之一。起源于歙县,别称“细沙炸肉”,约在200年前就己流传各地。这道菜是将熟肥膘、桔饼、蜜枣、青梅等细丁拌入白糖桂花,做成小圆馅心。然后用鸡蛋、肥膘泥、湿淀粉、炒米花拌匀,用水酒湿揿饼包成圆子,形如乒乓球大小,经油炸熟后浇上用白糖、青红丝熬成的卤汁而成。其成品颗粒匀称,色泽金黄闪光,吃起来外层松酥、馅心香甜味美,是一道深受欢迎的大众菜。

花菇石鸡

这道菜采用黄山特产山珍花菇与石鸡同蒸。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并有降血压、减少胆固醇及抗癌作用。此菜堪称山珍之巧配,甚为名贵。

魔芋豆腐

魔芋豆腐是徽州特产副食品,以魔芋为原料制成。

魔芋又名鬼芋、鬼头、花连杆、蛇子头、天南星、蛇六谷,徽州各县山区均有出产。魔芋具有医治疟疾、闭经、疔疮丹毒、烫伤和降血压、降脂、开胃、防癌等功效。“魔芋豆腐”为新型保健食品,既可单独烹食,亦可佐其它菜肴共食,其味清爽。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