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 原图链接图片来源

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生于律师家庭。父母早死,由伯父接回英国抚养。原来学医,后转而致力写作。他的作品常以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基调超然,带讽刺和怜悯意味,在国内外拥有大量读者。著名的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卡苏里那树》、《阿金》等。毛姆属于现实主义作家,但是小说当中有部分自然主义特征。例如重视环境描写,以及反映中下层人民。 [1] 


个人简介

1874年1月25日生于巴黎。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冬烘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    1892年初,他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一年。在那儿,他接触到德国哲学史家昆诺·费希尔的哲学思想和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新戏剧潮流。同年返回英国,在伦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当了六个星期的练习生,随后即进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为期五年的习医生涯,不仅使他有机会了解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而且使他学会用解剖刀一样冷峻、犀利的目光来剖视人生和社会。他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正是根据他从医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写成的。   从1897年起,毛姆弃医专事文学创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写了若干部小说,但是,用毛姆自己的话来说,其中没有一部能够“使泰晤士河起火“。他转向戏剧创作,获得成功,成了红极一时的剧作家,伦敦舞台竟同时上演他的四个剧本。他的第十个剧本《弗雷德里克夫人》连续上演达一年之久。这种空前的盛况,据说只有著名剧作家肖伯纳才能与之比肩。但是辛酸的往事,梦魇似地郁积在他心头,不让他有片刻的安宁,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他去表现,去创作。他决定暂时中断戏剧创作,用两年时间潜心写作酝酿已久的小说《人生的枷锁》。   第一次大战期间,毛姆先在比利时火线救护伤员,后入英国情报部门工作,到过瑞士、俄国和远东等地。这段经历为他后来写作间谍小说《埃申登》提供了素材。战后他重游远东和南太平洋诸岛;1920年到过中国,写了一卷《中国见闻录》。1928年毛姆定居在地中海之滨的里维埃拉,直至1940年纳粹入侵时,才仓促离去。   两次大战的间隙期间,是毛姆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二十年代及三十年代初期,他写了一系列揭露上流社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道德堕落、讽刺,如《周而复始》、《比我们高贵的人们》和《坚贞的妻子》等。这三个剧本被公认为毛姆剧作中的佳品。1933年完稿的《谢佩》是他的最后一个剧本。毛姆的戏剧作品,情节紧凑而曲折,冲突激烈而合乎情理;所写人物,着墨不多而形象鲜明突出;对话生动自然,幽默俏皮,使人感到清新有力。但总的来说,内容和人物刻画的深度,及不上他的长、短篇小说,虽然他的小说作品也算不上深刻。这一时期的重要小说有:反映现代西方文明束缚、扼杀艺术家个性及创作的《月亮和六便士》;刻画当时文坛上可笑可鄙的现象的《寻欢作乐》;以及以大英帝国东方殖民地为背景、充满异国情调的短篇集《叶之震颤》等。短篇小说在毛姆的创作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短篇小说风格接近莫泊桑,结构严谨,起承转落自然,语言简洁,叙述娓娓动听。作家竭力避免在作品中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让人物在情节展开过程中显示其内在的性格。   第二次大战期间,毛姆到了美国,在南卡罗莱纳、纽约和文亚德岛等地呆了六年。1944年发表长篇小说《刀锋》。在这部作品里,作家试图通过一个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与实利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小说出版后,反响强烈,特别受到当时置身于战火的英、美现役军人的欢迎。   1946年,毛姆回到法国里维埃拉。1948年写最后一部小说《卡塔丽娜》。此后,仅限于写作回忆录和文艺评论,同时对自己的旧作进行整理。1954年,英国女王授予“荣誉侍从”的称号,成为皇家文学会的会员。毛姆晚年享有很高的声誉,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图鲁兹大学分别授予他颇为显赫的“荣誉团骑士“称号。同年1月25日,英国著名的嘉里克文学俱乐部特地设宴庆贺他的八十寿辰;在英国文学史上受到这种礼遇的,只有狄更斯、萨克雷、特罗洛普三位作家。 1961年,他的母校,德国海德堡大学,授予他名誉校董称号。 1965年12月15日,毛姆在法国里维埃拉去世,享年91岁。骨灰安葬在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内。死后,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建立了档案馆以资纪念。[3] 


== 个人作品==[4] 

选集

  • 《毛姆作品选》——弗雷德里克·T·贝森编(1931)
  • 《威廉·萨姆塞特·毛姆作品选》——本书包括毛姆的全部作品和他发表在一些杂志上的文章,并附有这些刊物对此所作的介绍和注释。由雷蒙德·图尔·斯托特编(1950)
  • 《威廉·萨姆塞特·毛姆作品选》——K.W.乔纳斯编,美国新泽西州新布伦思维克,卢特格斯大学出版。(1950)

全集

  • 《毛姆戏剧集》6卷本(1931—1934)
  • 《毛姆全集》20卷本(1934—1950)
  • 《毛姆全集》袖珍版 14卷本(1936—1938)
  • 《短篇小说全集》3卷本(1951年)

单行本

  • 《兰姆贝思的丽莎》(Liza of Lambeth)(1897年)长篇小说
  • 《一个圣徒发迹的奥秘》(The making of a saint)(1898年)长篇小说
  • 《东向礼拜》(Orientations)(1899年)短篇小说集
  • 《英雄》(The hero)(1901年)长篇小说
  • 《克雷杜克夫人》(Mrs. Craddock)(1902年)长篇小说
  • 《一个体面的男人》四幕话剧(1903年)
  • 《旋转木马》(The merry-go-round)(1904年)长篇小说
  • 《圣洁的天国:安大路西亚见闻和印象》(1905年)游记
  • 《主教的围巾:一个大家庭的来龙去脉》(1906年)长篇小说
  • 《调情》(Flirtation)(1906年)短篇小说
  • 《探索者》(The explorer)(1908年)长篇小说
  • 《魔术师》(The magician)(1908年)长篇小说
  • 《弗雷德里克夫人》三幕喜剧(1912年)
  • 《杰克·斯特洛》(1912年)戏剧
  • 《朵特夫人》(1912年)戏剧
  • 《珀涅罗珀》(1912年)戏剧
  • 《探索者》(1912年)戏剧
  • 《第十个人》(1913年)戏剧
  • 《跻身上流社会的人们》(1913年)戏剧
  • 《史密斯》(1913年)戏剧
  • 《可指望的土地》四幕喜剧(1913年)
  • 《人生的枷锁》(1915年)长篇小说
  • 《月亮和六便士》(1919年)长篇小说
  • 《陌生人》(1920年)戏剧
  • 《一片树叶的颤动》(1921年)
  • 《周而复始》三幕喜剧(1921年)
  • 《凯撒之妻》(1922年)戏剧
  • 《中国剪影》(1922年)游记
  • 《苏伊士之东》(1922年)戏剧
  • 《比我们高贵的人们》(1923年)三幕喜剧
  • 《家庭和美人》三幕滑稽剧(1923年)
  • 《不可企求的人》三幕滑稽剧(1923年)
  • 《私利》四幕喜剧(1924年)
  • 《彩巾》(The painted veil)(1925年)长篇小说
  • 《短篇小说六篇》(1926年)
  • 《信》三幕剧(1927年)戏剧
  • 《忠实的妻子》三幕喜剧(1927年)
  • 《圣火》三幕剧(1928年)
  • 《阿申登故事集》或《一个英国间谍》(1928年)短篇小说集
  • 《客厅里的绅士:从仰光到海防旅途纪实》(1930年)游记
  • 《寻欢作乐》(Cakes and ale) or (Th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1930年)长篇小说
  • 《养家活口的人》一幕喜剧(1930年)
  • 《第一人称短篇小说六篇》(1931年)
  • 《因为效了劳》三幕剧(1932年)戏剧
  • 《书包》(1932年)短篇小说
  • 《偏僻的角落》(1932年)长篇小说
  • 《谢佩》三幕剧(1933年)戏剧
  • 《啊,国王》短篇小说六篇 (1933年)
  • 《法庭》(1934年)短篇小说
  • 《堂·弗尔南多:西班牙主旋律变奏曲》(1935年)游记
  • 《四海为家的人们》微型短篇小说(1936年)
  • 《我的南太平洋诸岛》芝加哥出版(1936年)随笔
  • 《戏院》(Theatre)(1937年)长篇小说
  • 《总结》(The summing up)(1938年)自传
  • 《圣诞节》(Christmas holiday)(1939年)长篇小说
  • 《喜剧六种》纽约出版(1939年)
  • 《九月公主和夜莺》多伦多出版(1939年)短篇小说
  • 《书与你》(1940年)随笔
  • 《战争中的法国》(1940年)随笔
  • 《象从前那样的杂拌》(1940年)短篇小说集
  • 《一打短篇》(The round dozen)(1940年)短篇小说集
  • 《别墅里红运高照之人》(Up at the villa)(1941年)长篇小说
  • 《纯属私事》(Strictly personal) 纽约版(1941年)伦敦版(1942年)自传
  • 《黎明前的时分》(The hour before the dawn)(1942年)长篇小说
  • 《不可征服的人》(The unconquered) 或 (Creatures of Circumstance) 纽约出版(1944年)短篇小说
  • 《刀锋》(The razor’s edge)(1944年)长篇小说
  • 《时常》(Then and now)(1946年)长篇小说
  • 《环境的产物》(1947年)短篇小说集
  • 《卡塔琳娜—— 一段罗曼史》(Catalina. A Romance)(1948年)长篇小说
  • 《这里和那里》(1948年)短篇小说集
  • 《四部曲》(1948年)R.C.雪弗雷根据毛姆的原著改编的电影剧本
  • 《一个作家的札记》(1949年)文艺理伦
  • 《三部曲》——《教堂司事》,《娄威尔先生》,《疗养院》(1950)


人物影响

毛姆被称为英国的莫泊桑。他一生著作甚多,除诗歌以外的各个文学领域,都有所涉及,有所建树。他共写了长篇小说二十部,短篇小说一百多篇,剧本三十个,此外尚著有游记、回忆录、文艺评论多种。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长、短篇小说,文笔质朴,脉络清晰,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有致,在各个阶层中都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群。他的作品被译成各国文字,不少小说还被搬上银幕。他是20世纪上半叶最受人欢迎的小说家之一。[5]

2018年6月13日晚,翻译改编自毛姆《The Constant Wife》,由中国青年导演祖纪妍执导的话剧《最完美的婚姻》在北京西区剧场开启了第三轮首演。[6]


视频

《人性的枷锁》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