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姚記炒肝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姚记炒肝店
圖片來自痞客邦

姚记炒肝店[1],是北京市的一家主营炒肝等北京特色小吃的饭馆。

简介

姚记炒肝店鼓楼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311号。[2][3]

姚記炒肝是老北京各種道地小吃的集合地,旅行到一個地方,一定要嘗嘗當地人平常吃的小吃-除了炒肝外還有豌豆黃驢打滾灌腸咯吱焦圈豆汁,不管是不是喜歡是不是習慣,總是來給他試一回看看,吃飽後穿過煙袋斜街,走到了銀錠橋和什剎海附近的胡同區,感受沒有觀光氣息的慵懶安靜的北京老胡同

發展歷史

姚记炒肝店的创始人是姚墨先,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从哈尔滨来到北京工作,一直居住在北京鼓楼前。

1989年,76岁的姚墨先见北京市民吃早点难,其中蕴含商机,便由电焊生意转行开办早点铺。当时,姚家人不会做炒肝,便外请师傅,家人也跟着师傅学,边学习边改进,形成了自家特色。[2][3]

1990年代,姚记炒肝店主要作为周边居民的早点铺,外来食客很少。但随着什刹海地区旅游升温,姚记炒肝店也逐渐知名,生意日佳,店面也从原来的鼓楼东大街距离鼓楼较远处迁至紧邻鼓楼东侧,门牌号为鼓楼东大街311号。[2][3]

姚墨先逝世后,姚记炒肝店传给其女儿姚燕。到2011年时,姚记炒肝店已经主要由姚燕的侄子姚龙经营。姚龙作为姚记炒肝店第三代传人,本身是厨师,曾经在饭店当过行政总厨,接手姚记炒肝店之后,正好学以致用。[2][3]除了上述位于鼓楼东侧的姚记炒肝店鼓楼店之外,2011年之后,姚记炒肝店还在北京市开了数家分店。

2011年8月18日,来华访问的美国副总统拜登在新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的陪同下,来到姚记炒肝店鼓楼店就餐,拜登没有点炒肝、卤煮火烧等该店特色食品,而是点了五碗炸酱面[2][3]

菜餚特色

  • 炒肝 (10 RMB),是那碗看起來很像大腸麵線的東西,吃起來也很像大腸麵線,除了豬肝以外,其他像大腸、蒜泥醬油調味、澱粉勾芡,都和大腸麵線差不多。
  • 驢打滾和豌豆黃,應該是兩樣北京最知名的小點。
    • 驢打滾是用糯米包著紅豆餡,外面撒上一層黃豆粉,很像驢子在地上打滾因而命名。吃起來很像紅豆麻糬,但沾了黃豆粉又更好吃了。
    • 豌豆黃是黃豌豆煮爛後加糖炒,等冷卻凝固後切塊,吃起來有點沙沙的綿密的口感,甜甜的沒有太重的豆味,也不錯吃。
  • 豆汁與焦圈,就像台灣的豆漿與油條一樣,要一起吃下去,味道才會是最好。
    • 豆汁是用製造綠豆渣或冬粉的水下去發酵,因此顏色有點灰綠色,第一次聞到可能會很抗拒,很多人覺得很可怕,但其實喝起來鹹鹹的,有點類似臭豆腐泡在鹹豆漿裡。味道也偏酸,過去被認為是窮人家才喝的小吃,甚至差點消失,直到北京吹起復古風後又開始流行。
    • 焦圈是豆汁的好朋友,沾著吃、配著吃都可以,而且豆汁和焦圈必須配醬菜,原料和油條很像,口感較脆,但配醬菜對台灣人來說太重口味了。
  • 炸灌腸,最傳統的灌腸是在豬大腸中灌進澱粉和碎肉,後來就直接用澱粉灌製成長條狀下去炸後切片,必沾蒜頭醬油。我原本真的以為是肉類,但吃起來就好像在吃麵團沾醬油而已,想必又是另一個庶民飲食。
  • 炸咯吱,用綠豆粉或黃豆粉和麵粉混成再下去炸的點心,可以包餡料或沾醬吃。因為咬起來很脆會發出咯吱的聲音而命名,吃起來除了口感和灌腸不一樣,味道好像都差不多哈哈。
  • 爆肚(ㄉㄨˇ),就是把羊肚牛肚洗一洗後用沸水爆熟,必須要保留脆勁,沾著胡麻醬吃。看起來很平凡,一盤要 38 RMB 好貴,或許是我不懂他的滋味吧。
  • 老北京炸醬麵(12 RMB),其實原本要在天壇附近吃興隆街的老北京炸醬麵,但為了要趕上傳說中 12 點賣完就沒的南鑼鼓巷文宇奶酪,只好吃看看姚記炒肝的炸醬麵,果然普通的讓我忘記口感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