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睡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太平洋睡鲨 |
---|
学名 Somniosus pacificus 命名者 Bigelow & Schroeder, 1944 英文名 Pacific sleeper shark 别名 Somniosus microcephalus、 睡鲨 观赏鱼/食用鱼 否/是 最大体长 440 cm |
分类 |
纲 软骨鱼 Chondrichthyes 目 角鲨 Squaliformes 科 梦棘鲛 Somniosidae 属 睡鲨 Somniosus |
太平洋睡鲨,身体肥硕,近圆桶形。吻圆钝,短且圆锥形。口前吻长相当于口宽,两背鳍基部的距离约占吻到第一鳃裂的距离的80%以上。上排牙齿细长,下排牙齿短,尖齿倾斜分布。侧边棘刺大,空间宽,从皮肤倾斜向上。[1]
鳍及颜色
第一背鳍插入点比胸鳍较接近腹鳍;两背鳍间距离占全长45-53%。背鳍小,无棘刺;第二背鳍与第一背鳍大小相当。第一背鳍的高约为尾鳍前长度3%。胸鳍尖端圆宽。尾鳍不对称。上排齿37-48列,下排齿49-59列;总脊椎骨数36-38个,尾前脊椎骨数30-31个。鱼鳍成蓝黑色中带不均匀的灰粉红色;通常覆盖著深棕色的黏膜;吻部下侧,上唇和嘴深色具有光泽。新鲜时,背部表面上可能具有小白点。(陈柔蓉、林沛立2012/11编写)[2]
栖地环境及深度
大洋、深海。栖息深度0 - 2000公尺
约生活在水深300-1440公尺的大陆棚及大陆斜坡区。高纬度地区的睡鲨常出现在沿岸地区及潮间带。低纬度地区的睡鲨可能不会游到海面,而是潜入至少深达2000公尺的深海区。主要摄食底栖性生物例如鱼类、章鱼、乌贼、甲壳类及螺贝类等。[3]
分布
北太平洋和北极:台湾至日本和千岛群岛,鄂霍次克海,堪察加半岛东南部,Commander Islands和阿留申群岛,以及下加利福尼亚州南部至阿拉斯加湾,白令海和楚科奇海。台湾分布东部。[4]
繁殖
卵胎生,每次可产300仔鱼,初生幼体长度可达42公分。 具有拥抱的独特配对(参考205)。
保育
数据不足(DD) ;评估日期: 2008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