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天津市宝坻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天津市宝坻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机构。2021年12月21日,天津市宝坻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称号。

相关资讯

天津宝坻区:打造审批十分钟服务圈,1小时通达京津冀中心地带

今年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计划新增市场主体500个、全力打造宝坻审批“10分钟服务圈”、计划到2025年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投资额争取达到400亿元以上……记者日前从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宝坻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宝坻区紧紧扭住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牛鼻子”,把握“协同发展”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充分利用自身在区位、交通、人文以及载体空间上的比较优势,主动谋划融入协同发展格局,各领域协同合作不断深化。

打造“产城人景文”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宝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李文山介绍,在平台方面,宝坻区要建好3个平台载体。坚持产业发展和载体功能提升“两手抓、两手硬”,牢牢牵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计划到2025年,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投资额争取达到400亿元以上。

首先,要做大做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持续深化与中关村在科技服务、产业生态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驻,打造“产城人景文”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其次,要提质扩容宝坻新城,重点发展餐饮、酒店、娱乐等优质生活服务业,满足京津冀区域各层次消费需求。第三,要繁荣兴旺京津新城,充分发挥地热资源优势,建立全时全季温泉旅游产业,提升帝景温泉度假村等旅游目的地品质,建设宜居宜业新城。

同时,宝坻区还将瞄准4个重点领域发力。一是着力推动制造业协同发展,加快打造更具韧性的制造业产业链,推动区域间同类产业加快集聚和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二是建设高品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优质载体,做优京津地区“米袋子”“菜篮子”。三是推进文旅产业融合互动,以潮白河、生态村庄等特色本底资源为依托,建设商旅集聚片区、特色商业街区、旅游带和精品线路等。四是着力构建区域创新高地,促进成果转化落地,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力推动各领域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计划新增市场主体500个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宝坻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顾子城介绍,经过近6年的发展,科技城已成为京津两市重点合作项目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累计注册市场主体1091家,落地实体企业101家,其中产业用地型企业多数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1]企业。

2023年,科技城计划新增市场主体500个,实体项目落地40个,储备项目200个。在产业载体方面,科技城将推动中关村高端医疗产业园项目快速见效,推进研发配套设施等6个产业园建设,加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创新引领方面,依托“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加强与大学院所对接,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技术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完善相关配套方面,坚持以人聚产,围绕“产城人景文”,加快南开中学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学校建设,引入商业综合体等城市配套设施,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同时,深层次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做优做实帮办代办,探索“竣工即投产”前置审批服务改革,持续构建类中关村产业生态环境[2],打响“家文化”营商环境品牌。

下一步,科技城抓牢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宝坻“高铁时代”的双重历史性机遇,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突破行动”,并在六个方面加大力度,以加快推进科技城高质量建设,深度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