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坛」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Vcr對話 | 貢獻
(added Category:929 景觀建築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0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天坛.jpg|350px|缩略图|右|<big>天坛</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2/104fd71c0c3b4b72a4870f2962bededb.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340403744_226023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
[[File:天坛.jpg|300px|缩略图|右|<big>天坛</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2/104fd71c0c3b4b72a4870f2962bededb.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340403744_226023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天坛'''位于[[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天坛占地约273万平方米,是故宫面积的四倍。
 
'''天坛'''位于[[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天坛占地约273万平方米,是故宫面积的四倍。
行 19: 行 19: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
+
 据史料记载,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 南京]] 形制建天地坛,合祭[[ 皇天后土]] ,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 乾隆]] 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
  
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树木惨遭破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进行过多次修缮和大规模绿化,使古老的天坛更加壮丽,公园占地200公顷,四面各有一门。园内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还有百花园种植了大量的花卉<ref>[http://art.people.com.cn/n1/2016/0426/c206244-28304773.html 天坛入遗已经18年 仍有1200米坛墙无法修缮],人民网 - 2016-4-26</ref>。
+
1900年[[ 八国联军]] 曾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 文物]] 、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树木惨遭破坏。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政府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进行过多次修缮和大规模绿化,使古老的天坛更加壮丽,公园占地200公顷,四面各有一门。园内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还有百花园种植了大量的花卉<ref>[http://art.people.com.cn/n1/2016/0426/c206244-28304773.html 天坛入遗已经18年 仍有1200米坛墙无法修缮],人民网 - 2016-4-26</ref>。
  
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
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 世界文化遗产]] ”。
  
 
2007年5月8日,天坛公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7年5月8日,天坛公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行 32: 行 32:
  
 
==建筑特点==
 
==建筑特点==
 +
 +
[[File:圆——体现了天坛的哲学境界.jpg|280px|缩略图|右|<big>圆——体现了天坛的哲学境界</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2/ef6dff6d45194b8f81f0fc473d5a39a2.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340403744_226023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天坛公园,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
 
 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天坛公园,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
行 47: 行 49:
 
===圜丘坛===
 
===圜丘坛===
  
[[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高5.17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
+
[[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 乾隆]] 十四年(1749 )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高5.17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
  
 圜丘台面石板、拦板及各层台阶的数目均为奇数九或九的倍数。如台面石板以上层中心圆石为起点,第一圈为九块,第二圈为18块,依次周围各圈直至底层,均以九的倍数递增。各层[[汉白玉石栏]]板的数目也是如此。燔柴炉位于圜丘坛外壝内东南,座南朝北,圆筒形,绿琉璃砖砌成,其东西南三面各出台阶九级。燔柴炉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望燎仪时焚烧祭祀正位(皇天上帝)供奉物用的。
+
 圜丘台面石板、拦板及各层台阶的数目均为奇数九或九的倍数。如台面石板以上层中心圆石为起点,第一圈为九块,第二圈为18块,依次周围各圈直至底层,均以九的倍数递增。各层[[汉白玉石栏]]板的数目也是如此。[[ 燔柴炉]] 位于圜丘坛外壝内东南,座南朝北,圆筒形,绿琉璃砖砌成,其东西南三面各出台阶九级。燔柴炉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望燎仪时焚烧祭祀正位(皇天上帝)供奉物用的。
  
 
===皇穹宇===
 
===皇穹宇===
  
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由环转16根柱子支撑,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藻井为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国古建中是独一无二的<ref>[http://www.sohu.com/a/320497916_99911659 回音壁、三音石,其实是皇穹宇的围墙和铺路石!] ,搜狐,老北京四九城,2019-06-14 09:18</ref>。皇穹宇配殿,歇山殿顶,蓝琉璃瓦屋面,正面出台阶六级,饰旋子彩画,造型精巧。东殿殿内供奉大明之神(太阳)、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殿则是夜明之神(月)、云雨风雷诸神神牌供奉处。皇穹宇殿前甬路从北面数,前三块石板即为“三音石”。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只能听见一声回音;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这就是为什么把这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的原因,也有人专门把第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皇穹宇院落周围的圆形围墙,墙高约3.72米,厚0.9米,墙身用山东临清砖磨砖对缝,蓝琉璃筒瓦顶,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皇穹宇圆形院落的墙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体,磨砖对缝的砌墙方式使墙体结构十分紧密,墙的表面直径651米,围墙高3.27米。当人们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讲话,虽然双方距离相距很远,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因为圆形十分光滑,对音波的折射。
+
[[ 皇穹宇]] 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由环转16根柱子支撑,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藻井为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国古建中是独一无二的<ref>[http://www.sohu.com/a/320497916_99911659 回音壁、三音石,其实是皇穹宇的围墙和铺路石!] ,搜狐,老北京四九城,2019-06-14 </ref>。皇穹宇配殿,歇山殿顶,蓝琉璃瓦屋面,正面出台阶六级,饰旋子彩画,造型精巧。东殿殿内供奉大明之神([[ 太阳]] )、[[ 北斗七星]] 、金木水火土五星、[[ 周天星辰]] 等神版,西殿则是夜明之神(月)、云雨风雷诸神神牌供奉处。皇穹宇殿前甬路从北面数,前三块石板即为“三音石”。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只能听见一声回音;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这就是为什么把这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的原因,也有人专门把第三块石板称为“[[ 三音石]] ”。皇穹宇院落周围的圆形围墙,墙高约3.72米,厚0.9米,墙身用山东临清砖磨砖对缝,蓝琉璃筒瓦顶,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皇穹宇圆形院落的墙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体,磨砖对缝的砌墙方式使墙体结构十分紧密,墙的表面直径651米,围墙高3.27米。当人们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讲话,虽然双方距离相距很远,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因为圆形十分光滑,对音波的折射。
  
 
===祈谷坛===
 
===祈谷坛===
行 63: 行 65:
 
 皇乾殿,坐落在祈年殿以北,祈年墙环绕的矩形院落里,由三座琉璃门与祭坛相通。
 
 皇乾殿,坐落在祈年殿以北,祈年墙环绕的矩形院落里,由三座琉璃门与祭坛相通。
  
 这是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神版均供奉在形状象屋宇的神龛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时派官员扫尘、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礼后,由礼部尚书上香,行三跪九叩礼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员将神牌恭请至龙亭内安放,由銮仪卫的样铒抬至祈年殿内各相应神位安放,受祭,是平时供奉祈谷坛祭祀正位和配位神版的大殿
+
 这是一座[[ 庑殿式]] 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神版均供奉在形状象屋宇的神龛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时派官员扫尘、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礼后,由礼部尚书上香,行三跪九叩礼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员将神牌恭请至龙亭内安放,由銮仪卫的样铒抬至祈年殿内各相应神位安放,受祭,是平时供奉祈谷坛祭祀正位和配位神版的大殿。
 
 
===七十二连房===
 
 
 
祈年殿东边在内墙东门外,有72间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属建筑。为连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砖南面安设大窗门,俗名称为“七十二连房”。长廊中部偏北,有五间“神库”,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库房。“神库”西面是“神厨”,祭天时,在这里制作供馔和糕点。祈谷坛的神厨、神库和宰牲亭与祈谷坛之间由长廊相连,长廊由东砖门至东北方的宰牲亭呈曲尺形,共72间,与祈年殿大小36根柱子相对应,象征七十二地煞
 
  
 
==祈年殿==
 
==祈年殿==
  
 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相应设置三层天花,中间设置龙凤藻井;殿内梁枋施龙凤和玺彩画。祈年殿中间4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根大柱比龙井柱略细,名为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外两层柱子共24根,象征24节气。
+
 由28根[[ 金丝楠木]] 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相应设置三层天花,中间设置龙凤藻井;殿内梁枋施龙凤和[[ 玺彩画]] [[ 祈年殿]] 中间4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根大柱比龙井柱略细,名为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12根柱子叫[[ 檐柱]] ,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外两层柱子共24根,象征24节气。
  
 
===丹陛桥===
 
===丹陛桥===
行 79: 行 77:
 
===斋宫===
 
===斋宫===
  
 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隅。宫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钟楼、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建筑,均采用绿色琉璃瓦,以两重宫墙、两道御沟围护。斋宫布局严谨,环境典雅,是中国古代祭祀斋戒建筑的代表作。无梁殿即斋宫正殿,绿琉璃瓦庑殿顶,殿内为砖券拱顶,殿前月台崇基石栏,三出陛,正阶13级,左右各15级。无梁殿是皇帝白天斋戒场所,殿内陈设朴素,明间所悬“钦若昊天”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表达了天子对皇天上帝的虔诚之心<ref>[http://www.tiantanpark.com/contents/9/4639.html 斋宫无梁殿陈设],天坛公园,2010-03-14</ref>。
+
 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隅。宫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钟楼、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建筑,均采用绿色琉璃瓦,以两重宫墙、两道御沟围护。斋宫布局严谨,环境典雅,是中国古代祭祀斋戒建筑的代表作。[[ 无梁殿]] 即斋宫正殿,绿琉璃瓦庑殿顶,殿内为砖券拱顶,殿前月台崇基石栏,三出陛,正阶13级,左右各15级。无梁殿是皇帝白天斋戒场所,殿内陈设朴素,明间所悬“钦若昊天”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表达了天子对皇天上帝的虔诚之心<ref>[http://www.tiantanpark.com/contents/9/4639.html 斋宫无梁殿陈设],天坛公园,2010-03-14</ref>。
  
 
===南神厨院===
 
===南神厨院===
行 87: 行 85:
 
===神乐署===
 
===神乐署===
  
 是天坛建筑之一,位于天坛西外坛,为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被誉为明清两朝最高的礼乐学府。神乐署始见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称神乐观,观中殿宇众多,环境优美,开有茶肆、药铺,又称天坛道观。清乾隆八年(1743年)改神乐观名为为神乐所。乾隆十九年(1754年)定名为神乐署。天坛神乐署的正殿,原为明清两朝演习祭祀礼乐的殿宇,为歇山顶单檐古建筑,坐西向东,六楹五开间,东西向设穿堂门,殿内面积达600平方米。现开辟为“中和韶乐”展演区,举办古代祭祀乐舞展演,同时作为中和韶乐乐器[[钟]]、[[磬]]的主要展馆。
+
 是天坛建筑之一,位于天坛西外坛,为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被誉为明清两朝最高的礼乐学府。神乐署始见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称神乐观,观中殿宇众多,环境优美,开有茶肆、药铺,又称天坛道观。清乾隆八年(1743年)改神乐观名为为神乐所。[[ 乾隆]] 十九年(1754年)定名为神乐署。天坛神乐署的正殿,原为明清两朝演习祭祀礼乐的殿宇,为歇山顶单檐古建筑,坐西向东,六楹五开间,东西向设穿堂门,殿内面积达600平方米。现开辟为“中和韶乐”展演区,举办古代祭祀乐舞展演,同时作为中和韶乐乐器[[钟]]、[[磬]]的主要展馆。
  
 
 原天坛公园内有一土山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丹陛桥西侧,对天坛的总体景观造成了极大破坏。1990年市政府组织搬走土山,恢复了斋宫与丹陛桥之间的景观联系。植物配置是天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坛坛域宽广,气势宏大,建筑集中,在主体建筑周围密植松柏,使中心祭坛苍翠环绕,形成一种庄重、肃穆、宁静、纯洁的祭坛氛围。祈年殿西柏树林西侧,是北京城最大的一片[[丁香]]林,占地6300平方米,种有丁香240丛,树龄近50年,在北京城已十分少见。天坛[[菊花]]以品种多、养护水平高闻名遐迩,著名的有“瑞雪祈年”、“丹陛金狮”等。
 
 原天坛公园内有一土山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丹陛桥西侧,对天坛的总体景观造成了极大破坏。1990年市政府组织搬走土山,恢复了斋宫与丹陛桥之间的景观联系。植物配置是天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坛坛域宽广,气势宏大,建筑集中,在主体建筑周围密植松柏,使中心祭坛苍翠环绕,形成一种庄重、肃穆、宁静、纯洁的祭坛氛围。祈年殿西柏树林西侧,是北京城最大的一片[[丁香]]林,占地6300平方米,种有丁香240丛,树龄近50年,在北京城已十分少见。天坛[[菊花]]以品种多、养护水平高闻名遐迩,著名的有“瑞雪祈年”、“丹陛金狮”等。
行 102: 行 100: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15元,联票35元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15元,联票35元
 
 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10元,联票30元
 
 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10元,联票30元
 
  
 
===特色饮食===
 
===特色饮食===
行 116: 行 113:
  
 
 地铁5号线【天坛东门】站下
 
 地铁5号线【天坛东门】站下
 
===导游讲解===
 
 
电子导游
 
1、位置:四大门区;
 
 
2、时间:8:00——17:00;
 
 
3、语种:中、粤语、英、日、韩、法、德、西班牙;
 
 
殿堂讲解
 
1、位置:各景点殿堂;
 
 
2、时间:每二十分钟讲解一次,并视游客量增加讲解频度;
 
 
3、语种:中文;
 
 
4、收费:免费。
 
 
团队讲解
 
1、位置:公园南门;
 
 
2、时间:8:00——17:00;
 
 
3、语种:中文、英文;
 
 
4、收费:中文讲解五人以下100元;中文讲解五人以上200元。英文讲解在中文收费基础上加收50元。
 
 
5、提示:团队导游需要提前两天预定。
 
 
 
===旅行小贴士 ===
 
 
1、各个景点殿堂,均设有免费的殿堂讲解,每20分钟一次,游客可通过此详细的了解各殿堂。
 
 
2、四个大门处均设有电子导游租赁处,提供 中、粤语、英、日、韩、法、德、西班牙的电子导游服务,押金100元(退换设备时退还),中文讲解租金10元,其他语种租金40元。
 
 
 
3、园中园各景点门票(无淡旺季区分) (1)神乐署:10元 (2)斋宫:10元 (3)祈年殿:20元 (4)圜丘:20元 (5)回音壁:20元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视频==
 
==视频==
行 165: 行 120:
 
<center>纪录片·天坛</center>
 
<center>纪录片·天坛</center>
  
<center>{{#iDisplay:t0141ycrpal|650|480|qq}}</center>
+
<center>{{#iDisplay:t0141ycrpal|560|390|qq}}</center>
  
 
<center>《文化大百科》圜丘坛</center>
 
<center>《文化大百科》圜丘坛</center>
  
<center>{{#iDisplay:u0140eusx4o|650|480|qq}}</center>
+
<center>{{#iDisplay:u0140eusx4o|560|390|qq}}</center>
  
 
<center>中国宫殿与传说之 089 天坛祈年殿(上)</center>
 
<center>中国宫殿与传说之 089 天坛祈年殿(上)</center>
  
<center>{{#iDisplay:r0184c2xe4a|650|480|qq}}</center>
+
<center>{{#iDisplay:r0184c2xe4a|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
[[Category:929 景觀建築]]

於 2020年6月5日 (五) 19:34 的最新修訂

天壇位於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場所。天壇占地約273萬平方米,是故宮面積的四倍。

北京天壇最初為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城形制而建的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實行四郊分祀制度後,在北郊覓地另建地壇,原天地壇則專事祭天、祈谷和祈雨,並改名為天壇。清代基本沿襲明制,在乾隆年間曾進行過大規模的改擴建,但年門和皇干殿是明代建築而無改建除外。

1918年起天壇闢為公園,正式對民眾開放。目前園內古柏蔥鬱,是北京城南的一座大型園林。作為中國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古代祭祀建築群,它的布局嚴謹,建築結構獨特,裝飾瑰麗,巧妙地運用了力學、聲學和幾何學等原理,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文化價值,在中國建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

建造時間1420年最佳時節春秋最佳用時參考半天或一天最近機場首都機場、南苑機場最近火車站北京西站、北京北站、北京南站、北京站中文名稱天壇公園外文名稱Temple of Heaven地理位置北京市南部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占地面積約273萬平方米景點級別AAAAA著名景點圜丘、皇穹宇。

簡介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位於正陽門外東側。壇域北呈圓形,南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梁殿、長廊、雙環萬壽亭等,還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蹟。

天壇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祈谷壇」,用於春季祈禱豐年,中心建築是祈年殿。「圜丘壇」,專門用於「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築是一巨大的圓形石台,名「圜丘「。兩壇之間以丹陛橋相連。

西天門內南側建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西部外壇設有「神樂署」,掌管祭祀樂舞的教習和演奏。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天壇是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后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於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壇,方澤改名地壇。大祀殿廢棄後,改為祈谷壇。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壇被廢,於十九年在壇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後多次修繕、擴建。

1900年八國聯軍曾在天壇齋宮內設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捲而去,建築、樹木慘遭破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對天壇的文物古蹟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保護和維修。進行過多次修繕和大規模綠化,使古老的天壇更加壯麗,公園占地200公頃,四面各有一門。園內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還有百花園種植了大量的花卉[2]

1961年,國務院公布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2007年5月8日,天壇公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8年7月12日,天壇公園園長李高介紹,天壇公園將增加綠地面積近2萬平方米,擴大對遊人開放面積2.24公頃。

建築特點

圓——體現了天壇的哲學境界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天壇公園,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以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總占地面積約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主要建築物在內壇,南有圜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條貫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橋,把這二組建築連接起來。外壇古柏蒼鬱,環繞着內壇,使主要建築群顯得更加莊嚴宏偉。壇內還有巧妙運用聲學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對話石等,充分顯示出古代中國建築工藝的發達水平。天壇公園,是中國保存下來的最大祭壇建築群。

天壇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均為北圓南方。當初,為了把天地的形象表現在牆上,以象徵「天圓地方」之說。外壇牆的東南北三面原制無門,只西面臨永定門內大街有門兩座:北門是明代舊有 的,稱「祈谷壇門」;南門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增建的,稱「圜丘壇門」。兩門均為三間拱券式,綠琉璃簡瓦歇山式頂。時下的外壇北門和東門,都是1975年以後增建的。內壇中間還有一道東西向的隔牆,它算作圜丘壇的北牆。這段隔牆在兩軸線部位成弧形向北凸出,繞過皇穹宇外牆而與東西內壇牆相連接,將祈谷、圜丘兩壇隔成兩個區域。

內壇的圜丘位南,祈谷位北,均在南北中軸線上,中間由長360米、寬30米的神道(丹陛橋)連成一個整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台(祭天台)、皇穹宇(奉神殿、神庫與神廚、宰牲亭)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門、大祀殿(祈年殿)、東西配殿、皇乾殿、長廊(附七星石)、神庫與神廚、宰牲亭等。

天壇是祈谷、圜丘兩壇的總稱,有兩重壇牆環繞,將壇域分為內、外壇兩部分,均為南方北圓。壇內祭祀建築集中於內壇,內壇四面設門。連接兩壇的的軸線,是一條長360米、寬28米、高2.5米的磚石台,稱為「神道」又稱「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橋」。它寓意着上天庭要經過漫長的道路。圜丘壇建築群位於中軸線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壇。圜丘壇之北是皇穹宇。祈谷壇位於中軸線的北端,主體建築即祈年殿,壇中還有祈年門、皇乾殿、東西配殿、燔柴爐、瘞坎、磚門等建築,附屬建築有72連房、神廚、宰牲亭等。圜丘壇、祈谷壇的附屬建築多在其東,這種布局使天壇西部壇域開闊。內壇西天門內偏南位置建有一城濠環繞的宮城,名「齋宮」,是皇帝祭祀把前「齋戒」期間居住的宮室。

景點介紹

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天壇有垣牆兩重,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集中於內壇。天壇主要建築在內壇的南北中軸線上,圜丘壇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壇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中間有牆相隔。兩壇由一座長360米、寬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橋(也稱海墁大道或神道)相連。丹陛橋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內壇西牆內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外壇西牆內有神樂署、犧牲所等。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梁殿長廊雙環萬壽亭等,還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蹟。

圜丘壇

圜丘壇是舉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場所,主要建築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廚、三庫及宰牲亭,附屬建築有具服台、望燈等。圜丘明朝時為三層藍色琉璃圓壇,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擴建,並改藍色琉璃為艾葉青石台面,漢白玉柱、欄。圜丘形圓象天,三層壇制,高5.17米,下層直徑54.92米,上層直徑23.65米,每層四面出台階各九級。上層中心為一塊圓石,外鋪扇面形石塊九圈,內圈九塊,以九的倍數依次向外延展,欄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數,象徵「天」數。

圜丘台面石板、攔板及各層台階的數目均為奇數九或九的倍數。如台面石板以上層中心圓石為起點,第一圈為九塊,第二圈為18塊,依次周圍各圈直至底層,均以九的倍數遞增。各層漢白玉石欄板的數目也是如此。燔柴爐位於圜丘壇外壝內東南,座南朝北,圓筒形,綠琉璃磚砌成,其東西南三面各出台階九級。燔柴爐是舉行冬至祭天大典望燎儀時焚燒祭祀正位(皇天上帝)供奉物用的。

皇穹宇

皇穹宇院落位於圜丘壇外壝北側,坐北朝南,圓形圍牆,南面設三座琉璃門,主要建築有皇穹宇和東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皇穹宇由環轉16根柱子支撐,外層八根檐柱,中間八根金柱,兩層柱子上設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撐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內滿是龍鳳和璽彩畫,天花圖案為貼金二龍戲珠,藻井為金龍藻井。皇穹宇殿內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國古建中是獨一無二的[3]。皇穹宇配殿,歇山殿頂,藍琉璃瓦屋面,正面出台階六級,飾旋子彩畫,造型精巧。東殿殿內供奉大明之神(太陽)、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殿則是夜明之神(月)、雲雨風雷諸神神牌供奉處。皇穹宇殿前甬路從北面數,前三塊石板即為「三音石」。當站在第一塊石板上擊一下掌,只能聽見一聲回音;當站在第二塊石板上擊一下掌就可以聽見兩聲回音;當站在第三塊石板上擊一下掌便聽到連續不斷的三聲回音。這就是為什麼把這三塊石板稱為三音石的原因,也有人專門把第三塊石板稱為「三音石」。皇穹宇院落周圍的圓形圍牆,牆高約3.72米,厚0.9米,牆身用山東臨清磚磨磚對縫,藍琉璃筒瓦頂,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皇穹宇圓形院落的牆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體,磨磚對縫的砌牆方式使牆體結構十分緊密,牆的表面直徑651米,圍牆高3.27米。當人們分別站在東西配殿的後面靠近牆壁輕聲講話,雖然雙方距離相距很遠,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聽見對方講話的聲音。這是因為圓形十分光滑,對音波的折射。

祈谷壇

是舉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場所,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東西配殿、祈年門、神廚、宰牲亭、長廊,附屬建築有內外壝牆、具服台、丹陛橋,內壇牆上東南西北各設天門,西外壇牆設祈谷壇門,內壇東部有七星石。祈谷壇的祭壇為壇殿結合的圓形建築,是根據古代「屋下祭帝」的說法建立的。壇為三層,高5.6米,下層直徑91米,中層直徑80米,上層68米;殿為圓形,高38米,直徑32.7米,三重藍琉璃瓦,圓形屋檐,攢尖頂,寶頂鎏金。

皇乾殿

皇乾殿,坐落在祈年殿以北,祈年牆環繞的矩形院落里,由三座琉璃門與祭壇相通。

這是一座廡殿式大殿,覆蓋藍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漢白玉石欄杆的台基座。它是專為平時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神版均供奉在形狀象屋宇的神龕里,每逢農曆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時派官員掃塵、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禮後,由禮部尚書上香,行三跪九叩禮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員將神牌恭請至龍亭內安放,由鑾儀衛的樣鉺抬至祈年殿內各相應神位安放,受祭,是平時供奉祈谷壇祭祀正位和配位神版的大殿。

祈年殿

由28根金絲楠木大柱支撐,柱子環轉排列,中間4根「龍井柱」,高19.2米,直徑1.2米,支撐上層屋檐;中間12根金柱支撐第二層屋檐,在朱紅色底漆上以瀝粉貼金的方法繪有精緻的圖案;外圍12根檐柱支撐第三層屋檐;相應設置三層天花,中間設置龍鳳藻井;殿內梁枋施龍鳳和璽彩畫祈年殿中間4根「龍井柱」,象徵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層十二根大柱比龍井柱略細,名為金柱,象徵一年的12個月;外層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徵一天的12個時辰。中外兩層柱子共24根,象徵24節氣。

丹陛橋

是連接祈谷壇南磚門及其南天門(成貞門)的甬道,也是連接祈壇和圜丘壇的軸線,長360米,寬30米。丹陛橋上有三條石道,中為神道,東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臨天庭。

齋宮

是皇帝舉行祭天大典前進行齋戒的場所,位於祈谷壇內壇西南隅。宮內建有無梁殿、寢殿、鐘樓、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禮儀、居住、服務、警衛專用建築,均採用綠色琉璃瓦,以兩重宮牆、兩道御溝圍護。齋宮布局嚴謹,環境典雅,是中國古代祭祀齋戒建築的代表作。無梁殿即齋宮正殿,綠琉璃瓦廡殿頂,殿內為磚券拱頂,殿前月台崇基石欄,三出陛,正階13級,左右各15級。無梁殿是皇帝白天齋戒場所,殿內陳設樸素,明間所懸「欽若昊天」匾為乾隆皇帝御筆,表達了天子對皇天上帝的虔誠之心[4]

南神廚院

位於圜丘東,座北朝南,院門南開,主要建築有神庫、神廚、井亭,是圜丘冬至祭天大典之前製作圜丘壇各種祭品的場所。院門外有走牲道與圜丘東欞星門相連,祭時臨時搭設走牲棚以運送祭品。建築規整莊重,是中國祭祀建築中僅存的幾座神廚之一。

神樂署

是天壇建築之一,位於天壇西外壇,為明清時期演習祭祀禮樂的場所,被譽為明清兩朝最高的禮樂學府。神樂署始見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稱神樂觀,觀中殿宇眾多,環境優美,開有茶肆、藥鋪,又稱天壇道觀。清乾隆八年(1743年)改神樂觀名為為神樂所。乾隆十九年(1754年)定名為神樂署。天壇神樂署的正殿,原為明清兩朝演習祭祀禮樂的殿宇,為歇山頂單檐古建築,坐西向東,六楹五開間,東西向設穿堂門,殿內面積達600平方米。現開闢為「中和韶樂」展演區,舉辦古代祭祀樂舞展演,同時作為中和韶樂樂器的主要展館。

原天壇公園內有一土山位於祈谷壇內壇西南,丹陛橋西側,對天壇的總體景觀造成了極大破壞。1990年市政府組織搬走土山,恢復了齋宮與丹陛橋之間的景觀聯繫。植物配置是天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天壇壇域寬廣,氣勢宏大,建築集中,在主體建築周圍密植松柏,使中心祭壇蒼翠環繞,形成一種莊重、肅穆、寧靜、純潔的祭壇氛圍。祈年殿西柏樹林西側,是北京城最大的一片丁香林,占地6300平方米,種有丁香240叢,樹齡近50年,在北京城已十分少見。天壇菊花以品種多、養護水平高聞名遐邇,著名的有「瑞雪祈年」、「丹陛金獅」等。

旅遊指南

開放時間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00—22:00 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6:30—22:00

門票價格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15元,聯票35元 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10元,聯票30元

特色飲食

豆汁兒焦圈兒[5]滷煮火燒艾窩窩糖火燒、炸醬麵、豌豆黃兒、驢打滾兒、冰糖葫蘆、瓷瓶兒酸奶等。

交通指南

公交 天壇南門:36路, 53路, 120路, 122路, 208路夜班車, 525路, 610路, 958路, 特11路, 特12內, 特12外, 特3路, 運通102線 天壇西門:2路, 17路, 20路, 35路, 36路, 69路, 71路, 93路, 120路, 203路夜班車, 504路, 707路, 729路, 特11路, 專30路 天壇北門:6路, 34路, 35路, 36路, 106路, 110路, 687路, 707路

地鐵

地鐵5號線【天壇東門】站下

視頻

天壇相關視頻

紀錄片·天壇
《文化大百科》圜丘壇
中國宮殿與傳說之 089 天壇祈年殿(上)

參考文獻

  1. 中國傳統建築之美——天壇,網易訂閱 - 古典文學與詩詞- 2018-12-14
  2. 天壇入遺已經18年 仍有1200米壇牆無法修繕,人民網 - 2016-4-26
  3. 回音壁、三音石,其實是皇穹宇的圍牆和鋪路石! ,搜狐,老北京四九城,2019-06-14
  4. 齋宮無梁殿陳設,天壇公園,2010-03-14
  5. 焦圈兒是什麼?焦圈和油條有什麼區別 5號網版權所有,5號網 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