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埋在树下的两根金条(王延忠)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埋在树下的两根金条
圖片來自创意悠悠花园

《埋在树下的两根金条》中国当代作家王延忠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埋在树下的两根金条

李梦生是个遗腹子,他出生的前三个月,父亲就被土匪抓去杀害了。

人们都痛恨他爹李万财,说他这个老财迷要钱不要儿子的命。

李万财家是村里的大户,五十多垧地,大房子大院,牛成帮马成群的。土匪知道李万财家有钱,就把他的独生子绑票 抓去了。土匪的开价很高,赎金要两根金条。李万财是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平常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穿,晚上就 破枕头破被地睡在长工住的伙房里,怎么肯一下子拿出两根金条呢?

连续两天,线人在中间跑来跑去。李万财就是舍不得那两根金条,说要命把我的老命拿去,要金条一根没有。土匪头 青龙火了,说明天中午拿不来两根金条,我就撕票,叫他家等着收尸!李老财以为这是谈买卖,可以讨价还价,说我 最多可以拿出一根金条,再多半根你们就别想了!青龙被李万财的倔话激恼了,拔枪就把李万财的儿子打死了。然后 拉着队伍,往东山里去了。

呼兰河南岸的柳树林里,李万财给儿子收了尸。他一边哭一边想,多亏我没拿来那两根金条,要是拿来金条,这帮不讲理的魔鬼再把我儿子整死,那我就人财两空了。

孙子出生了,取名叫李梦生。

李万财总觉得欠着孙子的债,偷偷地在后院的大柳树下埋起来两根金条,等孙子长大了供他念书,给他娶媳妇,或许 到万一的时候急用。

土改运动的暴风骤雨来了。李万财家的土地牛马都让贫下中农分了不说,人们还把他吊起来用鞭子打,让他交待浮 财,问他把金银财宝都藏在了哪里?李万财把那那两根金条看得比他的命还重,打昏了用凉水喷过来他也不肯说。他 失去了儿子,不能再失去儿子用生命换来的两根金条。

很快,上级就纠正了极左的土改政策,由鞭打脚踢变成了说服教育,耐心引导地主富农交出他们藏匿的财产。李万财 就更不怕了,农会主席说破了嘴,他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口八个没有,甚至指着天上的云彩说,我要藏匿一点财 宝,就让老天打雷劈死!他那血淋淋的誓言,人们都相信了。

土改运动结束了,李万财的两根金条仍然像睡觉一样,安静地躺在那棵大柳树下。夜深人静的时候,李万财就背着手 在树下转,有时候还俯下身子用耳朵听一听,似乎能听到金条心跳的声音。李万财很得意,哼,你们分去了我地上的 房产,却没有挖去我埋在地下的金子!

李梦生长大了,初中毕业就回村当了社员。李万财东挪西借,张罗着给李梦生娶上了媳妇。埋在地下的两根金条,李 万财连碰都没敢碰。

文化大革命来了。有人揭发,跟李万财一起出工修水利,睡在一铺炕上,晚上他说梦话,叨叨咕咕地说,在哪里哪里 埋着两根金条。

有人说,梦话不能算,谁知道谁的梦话都说了什么?哪朝哪代,也没有拿梦话断事的!

有人说,梦话必须算。白天心里不想,晚上的梦话能说吗?他要是说梦话骂毛主席,你能说他心里拥护共产党吗?

双方争吵的很厉害,拍桌子瞪眼睛的,互相指责对方是糊涂虫。

造反头头左二恒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有枣没枣先打三竿子看看!反正他是阶级敌人,怎么斗也没有错。就 这样,大会小会,李万财被批斗了无数次。罚跪,蹲凳子,脖子上挂大粪桶,那些急着挖金条的人什么办法都用了。 死猪不怕开水烫,李万财什么都不在乎。只要保住那两根金条,下地狱扒层皮他也能挺住。

“梦话说金条”的事情折腾了小半年,李万财就是宁死不招,人们只好将他的梦话当成梦话了。

呼兰河封河开河,红石山叶黄叶绿,一晃就是十几个春秋。

做梦一样的好事情真的来了。李万财摘掉了地主帽子不说,还可以自由单干出去赚钱。上面的政策说,谁先富起来谁是英雄。那张漂亮的花花纸,在向所有的人招手。

李万财发财的心痒痒着,要用那两根金条做本钱,让孙子李梦生出去做买卖。

李梦生在生产队开过小四轮拖拉机,最大的理想是将来开汽车

李万财就圆了孙子的梦。他偷偷地挖出来那两根金条,到城里找个亲戚帮忙换成了人民币。李梦生乐颠颠地拿着这笔 钱,买来了一辆东风运输车,短途长途地做起了运输的生意。人那种被压抑的积极性一旦喷发出来,后果是山崩石裂 的惊人。不到十年工夫,李梦生就建成了全县最大的民营运输公司,客车货车二十多辆。李梦生的名字,也随着他的汽车轮子城乡到处转。

李梦生成了新时期勤劳致富的典型,进广播上电视,还当上了县政协委员。

九十多岁的李万财常拄着拐棍在大街上转悠,那说话的语气,那脸上的光采,比他当年做地主时神气得多。

只是李梦生心里总是欠着债,觉得他起步的本钱是爷爷从土里偷着挖出来的。如果不是爷爷的藏匿,那两根金条当时 是人民的财产。

人的思想有时像那过山车,转过弯来又是一个方向。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李梦生带着两根金条来找乡长,详细述说了两根金条的故事。他表示,我当年起步,是借人民 的钱。现在我发财了,欠债一定要还。

乡长拿不定主意,请示县委领导。县委领导说,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当年没有没收的私产,可以予以保留,让他自由 处理吧!

李梦生处理了那两根金条,又追加了一笔钱,为村民们新修了一条砂石路。

村民们感谢李梦生,把这条新路叫作“金子路”。[1]

作者简介

王延忠,男,出生于绥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