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圩堡(笑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圩堡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圩堡》中国当代作家笑君的散文。

作品欣赏

圩堡

光绪三年(1877年),唐定奎从福建带武毅军八营,马步水雷各一梢,移住江阴,分左右两军在黄山之南扎营驻守。光绪九年(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翌年五月,法国舰队入侵我国领海,染指台湾。清政府急召力主抗法,且在家养病的刘铭传督办台湾军务。唐定奎以福建陆军提督之名,亲率右军高章元四个营渡海入台,成为刘铭传抗击法军保卫台湾的主力。八月首战基隆告捷,剿灭法军近四百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发战争结束后,刘铭传受命为首任台湾巡抚。唐定奎因病请求开缺,仍旧回到江阴。光绪十三年(1887年),唐定奎在江阴病逝。

圩堡,是江淮地区特有的集居住和防卫功能于一体的地主庄园,也是清末江淮之间典型的民居建筑群落。唐殿魁、唐定奎兄弟发迹后,唐家也逐渐成为富户,唐氏兄弟五人,便分别选择 “风水宝地”盖起了三个圩子。即唐大房圩、三房圩、五房圩。

唐五房圩,是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时任福建陆路提督的唐定奎,因病辞职归乡后所建的。圩外三面是濠沟,占地二万多平方米,原有房屋二百多间,现存转心楼一座。

转心楼,位于唐五房圩的中心位置,为两层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呈方形,房子四面合围,每面上下八间,共三十二间。正门朝东,门上有一块石刻匾额,文曰:“紫气东来”,据说是李鸿章亲笔题写的。经大门向右往里走,可进入园内。也可向右走红木楼梯,上二楼。二楼上悬挂着红灯笼,蜡烛点亮后,似有“马”在走动,故称“走马转心楼”。

大巴车不知道转过几个弯,终于到达唐五房圩。可是,雨一直下着,根本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车停下了,大部分人都携带了雨伞,便毫不犹豫的下车了。我没有伞,身上的衣服又穿得很少,连个帽子也未戴,怎么办呢?去,一定是一身湿透。不去,多少都是一个遗憾。

我是本县人,早年间因工作关系,来过此地,却没有拜访这一名胜古迹。唐五房圩的历史,还有转心楼的大体情况,我也是基本知道的。但是,没有亲临现场,没有零距离的接触,心中的体味是苍白的。此刻,我就在它的身边……

不考虑其他了,纵是冷风冷雨扑面,也应该去看看。于是,夺门下车,紧抱前胸,屏住呼吸,一鼓作气地跑去了。

当跨过一座大门,进入一个院落,看到的是几幢小平房。其后面,靠东吧,灰色的砖墙,黑色的瓦顶,一处方形的旧式建筑。我知道,这就是转心楼,想进去看一下,但只有一扇很小的门,一队人堵在门前,正在听导游介绍,几乎水泄不通。

雨,明显的下得大了,我衣服的外面己湿。这是第一站,一天的活动才刚开始,若是在这里被浇透,再……

进不去,也不能想得太多。立马,我沿着墙根,向两个方向跑去,看一眼方位,领略一下大致的概况。乘着身上的热量还未随风雨散去,一转身,再一次的跑起来。不过,这是向回跑,跑回到大巴车上去了。

凭直觉,转心楼己是孤楼,也不是那么高大、雄伟。内部的勾连相递,红灯转动如走马似的景观等,我也未能亲眼一见。但是,设计之巧妙,思考之周密,建造之精细,己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了。

如今,连年维修,便收集安放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实物等资料。还对外开放,接待游人参观,己不止是告慰英灵了,恐怕还有更多更现实的意义吧。

大巴车又在风雨中前行,一个多小时后,到达了采风的第二站——小井庄。这原本是个极其普通的庄子,典型的农民聚积之地,因庄前有一口建于大清光绪二年的水井,故有此名。

然而,普通的庄子,普通的农民,却做出了不普通的事。

时间回溯到1978年,一场百年未遇的大旱,使得穷困潦倒的农民,如同雪上加霜。9月15日晚,在黄花村的一间会议室里,区委书记汤茂林向二十余名党员传达“省委六条”和“借地种麦”的决定,会上决定把土地分到每一户农民手里,每人三分地,一次分到位,称之为“包产到户”。

这件事,在那时是秘密的,谁要是说出去了,谁就得犯法,哪里还有人敢明着干呢。然而,小井庄人,早就偷着干起来了。

但是,“包产到户”真的带来了农业生产的大丰收。1979年,肥西县虽然遭受了春旱秋涝等自然灾害,全年粮食总产量仍达到3.77亿公斤,比1978年增产了13.6%,向国家交售粮食1.27亿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3倍,结束了长期吃国家返销粮的历史。

当时国家的粮食价格大概是1斤大米0.139元,到了1980年、1981年,1斤大米0.12元都卖不掉。因为粮食太多了,一些农民便把多余的粮食拉到外地去卖,至此,农民从土地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小井庄与风阳县小岗村一样,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人。

大巴车在小井庄的庄口停下了,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我知道,那里记录着小井庄的故事,那里留下了祖祖辈辈农家人的足迹。今天,我们来到这里,既要感悟曾经的艰难与敢为人先的精神,更得体味和分享当前的壮丽与幸福。

纪念馆的斜对面,是一家酒店,名曰:红旗大酒店。我驻足在酒店门外,即便风很大,雨还没有完全停止,温度比上午又降低了许多,冻得浑身直打颤,我依旧观看了足足一分钟。

红旗,在这里有什么喻意吗!转念一想,无论是提醒,还是宣示,红旗表达的都是正能量。再把目光移向红旗大酒店的左侧,沿着柏油路向纵深走去,一幢幢小楼,一排排绿树,一条条巷道。整洁有序的街面,青翠欲滴的草坪,万紫千红的花园……在风雨中,显得无比的清新与质朴,让人感觉到特别的自然与和谐。

这是都市中的住宅小区吗?不,错了,这是纯朴的农家,是新型的农村,是新时代的小井庄。

巧的是,中午的就餐就安排在红旗大酒店。坐在酒店的大堂上,我的思绪却飞了出去。我们从旧中国走向新中国,从濒临死亡走入新生,从水深火热奔向富裕,引领我们前进的不就是红旗吗!

吃过中餐,雨渐止了。采风的下一站是刘铭传故居,没有休息,便继续出发了。

刘铭传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是从肥西的这片热土上,走向大江南北,走向海峡的对岸,身上的故事多而又多。他不仅是淮军的重要将领,还是台湾的首任巡抚,更是我们民族的英雄。

英雄的故居就座落在大潜山下,一道壕沟围着一群徽派风格的建筑,可惜的是,早年间遭到了破坏英雄的遗骸也曾巅沛流离辗转他乡,几乎无处可以安放。

而今,故居的主体建筑得到了恢复,还建立了展览馆,供游人参观。同时,国家投入巨资修建了宏大的墓园,终于让英雄得以长久的安眠,从此魂归故里了。

从小井庄到刘铭传故居,虽是乡间道路,却是县域旅游的环行干线,平整、通畅。风雨包裹中的旷野,虽然有点冷瑟。但是,放眼望去,一片碧绿,清新得如同水墨丹青。田园、道路、房舍等点缀其间,在车窗外游离,就像是一部幻灯片似的,交替、连续地展现着新农村的美好与希望。还有,远处的高铁干线、高架桥,纵横交错的向远方延伸而去,又使得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车到刘铭传故居时,雨还在下着,只是没有上午那么大,天空中如同密布着一层薄雾。气温却又降低一些,最多只有摄氏十二三度了吧。我身上的衣服就好似铁片一样的冰冷,浑身一直在瑟瑟发抖。

[1]

作者简介

笑君,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