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四顺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顺散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四顺散

【用法】;上四味,粗捣筛。每服9克

【来源】;《外科发挥》卷四

【异名】;四顺汤《圣济总录》卷五十

【组成】;贝母(去心)桔梗(炒)紫菀(去苗,土)

各30克甘草(炙,锉)15克

【主治】;肺痈吐脓,五心烦热,壅闷咳嗽

【加减】;如咳嗽甚,加杏仁3枚(去皮尖)

性味;苦辛,平

四顺散来源于(《外科发挥》卷四)。主要是由贝母(去心)桔梗(炒)紫菀(去苗,土)各30克甘草(炙,锉)15克等成分配制而成,用上四味,粗捣筛。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五七沸去滓,不拘时候稍冷服。主治肺痈吐脓,五心烦热,壅闷咳嗽等症状。如咳嗽甚,加杏仁3枚(去皮尖)。[1]

开宣肺气

加入桔梗(《本经》)成分使其具有治疗肺痈吐脓的功效,桔梗异名符蔰、白药、桔梗、利如、梗草、卢如(《吴普本草》),房图、荠苨(《别录》),苦梗(《丹溪心法》),苦桔梗(《纲目》),大药(《江苏植药志》)。

成分

成分主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性味苦辛,平。

①《本经》:辛,微温。

②《别录》:苦,有小毒。

③《药性论》:苦,平,无毒。

归经入肺、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少阴、手太阴。

②《品汇精要》:行足太阴经。

③《本草经疏》:入手太阴、少阴,兼入足阳明胃经。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

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症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

⑤《本草衍义》:治肺痈。

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

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

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宜忌阴虚久嗽、气逆及咳血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白及、龙眼、龙胆。

②《药对》:忌猪肉。

得牡蛎、远志疗恚怒;得消石、石膏疗伤寒。

③朱震亨:下虚及怒气上升者不宜。

④《本经逢原》:阴虚久嗽不宜用,以其通阳泄气也。

选方

①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金匮要略》桔梗汤)

②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

③治喉痹及毒气: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方))

④治寒实结胸,无热证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上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

⑤治伤寒痞气,胸满欲死:桔梗、枳壳(炙,去穰)各一两。上锉如米豆大,用水一升半,煎减半,去滓,分二服。(《苏沈良方》枳壳汤)

⑥治牙疳臭烂:桔梗、茴香等分。烧研敷之。(《卫生易简方》)

⑦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

⑧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汤。

⑨咽痛。先服甘草汤,如不愈,再服桔梗汤。

⑩口舌生疮。治法同上。

名家论述

《纲目》

朱肱《活人书》治胸中痞满不痛,用桔梗、积壳,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张仲景伤寒论》治寒实结胸,用桔梗、贝母、巴豆,取其温中、消谷、破积也;又治肺痈唾脓,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温泻火,又能排脓血、补内漏也。其治少阴证二、三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合而用之,能调寒热也。后人易名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圣汤,极言其验也。按王好古《医垒元戎》载之颇详,云失音加诃子,声不出加半夏,上气加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味,酒毒加葛根,少气加人参,呕加半夏、生姜,唾脓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胶,胸膈不利加枳壳,心胸痞满加枳实,目赤加栀子、大黄,面肿加茯苓,肤痛加黄耆,发斑加防风、荆芥,疫毒加鼠粘子、大黄,不得眠加栀子。

《本草经疏》

桔梗,观其所主诸病,应是辛苦甘平,微温无毒。伤寒邪结胸胁,则痛如刀刺;邪在中焦,则腹满及肠鸣幽幽,辛散升发,苦泄甘和,则邪解而气和,诸证自退矣。其主惊恐悸气者,心脾气血不足,则现此证,诸补心药中,借其升上之力,以为舟楫胜载之用,此佐使之职也。《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者,盖指邪解则脏腑肠胃自和,和则血气自生也。除寒热风痹、温中、疗喉咽痛、下蛊毒者,皆散邪解毒通利之功也。消谷者,以其升载阳气,使居中焦而不下陷,则脾中阳气长浮,而谷食自消矣。甄权用以治下痢,及去肺热气促者,升散热邪之故也。日华子用以除邪辟瘟,肺痈排脓;洁古用以利窍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者,入肺开发和解之功也。

《本草通玄》

桔梗之用,惟其上入肺经,肺为主气之脏,故能使诸气下降,世俗泥为上升之剂不能下行,失其用矣。

《本草崇原》

桔梗,治少阳之胁痛,上焦之胸痹,中焦之肠鸣,下焦之腹满。又惊则气上,恐则气下,悸则动中,是桔梗为气分之药,上中下皆可治也。

《本草求真》

桔梗,按书既载能引诸药上行,又载能以下气,其义何居?盖缘人之脏腑胸膈,本贵通利,一有寒邪阻塞,则气血不

通,其在于肺,则或为不利,而见痰壅喘促鼻塞;其在阳明,则或风热相搏,而见齿痛;其在少阴,则因寒闭火郁,而见目赤喉痹咽痛;久而火郁于肺,则见口疮肺痈干咳;火郁上焦,则见胸膈刺痛;肺火移郁大肠,则见下痢腹痛,腹满肠鸣。总皆寒郁于肺,闭其窍道,则清不得上行,浊因不得下降耳。桔梗系开提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能引苦泄峻下之剂,至于至高之分成功,俾清气既得上升,则浊气自克下降,降气之说理根于是。

《药征》

桔梗,主治浊唾肿脓也,旁治咽喉痛。仲景曰: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也。是乃甘草者,缓其毒之急迫也,而浊唾吐脓,非甘草之所主,故其不瘥者,乃加桔梗也。由是观之,肿痛急迫则桔梗汤,浊唾吐脓多则排脓汤。

《重庆堂随笔》

桔梗,开肺气之结,宣心气之郁,上焦药也。肺气开则府气通,故亦治腹痛下利,昔人谓其升中有降者是矣。然毕竟升药,病属上焦实证而下焦无病者,固可用也;若下焦阴虚而浮火易动者,即当慎之。

其病虽见于上焦,而来源于下焦者,尤为禁剂。昔人舟楫之说,最易误人。夫气味轻清之药,皆治上焦,载以舟楫,已觉多事。质重味厚之药,皆治下焦,载以上行,更属无谓。故不但下焦病不可用,即上焦病,亦惟邪痹于肺、气郁于心,结在阳分者,始可用之。如咽喉痰嗽等证,惟风寒外闭者宜之。不但阴虚内伤为禁药,即火毒上升之宜清降者,亦不可用也。

祛痰止咳

简介

由于本药方中加有甘草成分,使其具有治疗壅闷咳嗽的功效,甘草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属于补益药(亦称补虚药)中的补气药。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甘草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主治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药理研究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别录》记载:"温中下气,伤脏咳嗽,温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日华子本草》记载:"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浸膏、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对多种动物均具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能促进钠、水潴留,排钾增加,显示盐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浸膏、甘草甜素能使大鼠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增加、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尿中游离型17-羟皮质酮增加,显示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皮质激素样作用的机制:

①促进皮质激素的合成;

②甘草次酸在结构上与皮质激素相似,能竞争性地抑制皮质激素在肝内的代谢失活,从而间接提高皮质激素的血药浓度;

③两者的化学结构相似,有直接皮质激素样作用。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甘草具有增强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成分。甘草葡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有激活增殖作用,表现出致分裂原特性,与ConA合用有协同作用。

甘草酸类主要表现为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对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20例高血脂症病人应用甘草甜素后,血浆免疫球蛋白IgGIgA及补体C3含量均显著降低。甘草酸单铵和LX也有免疫抑制作用。甘草酸单铵对3H-TdR掺入大鼠淋巴细胞DNA有抑制作用。LX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免疫小鼠IgG的生成。

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

甘草黄酮 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酵母菌、真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甘草甜素对人体免疫性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肝炎病毒、水疱性口腔病毒、腺病毒Ⅲ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牛痘病毒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甘草具有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对小鼠化学性耳廓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性大鼠足肿胀、角叉菜胶性大鼠关节炎等都有抑制作用。

抗炎有效成分是甘草酸单铵盐、甘草次酸和FM100。与芍药苷合并应用对大鼠足肿胀有协同抑制作用。甘草酸单铵盐对豚鼠腹腔注射给药,可明显抑制豚鼠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表现为引喘时间明显延长。甘草甜素能显著抑制鸡蛋清引起的豚鼠皮肤反应,并减轻过敏性休克症状。甘草水煎液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降低小鼠血清IgE抗体水平。异甘草素等成分能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并对由免疫刺激所诱导的肥大细胞组胺释放有抑制作用。

镇咳、祛痰

甘草浸膏片口内含化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缓和炎症对它的刺激,达到镇咳作用。甘草还能通过促进咽喉支气管黏膜的分泌,使痰易于咳出,呈现祛痰镇咳作用。甘草次酸、甘草黄酮、 甘草流浸膏灌胃给药,对氨水和二氧化硫引起的小鼠咳嗽均有镇咳作用,并均有祛痰作用。甘草次酸胆碱盐皮下注射,对豚鼠吸入氨水和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起的咳嗽,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甘草粉、甘草浸膏、甘草次酸、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和地FM100对动物多种实验性溃疡模型均有抑制作用,能促进溃疡愈合。生胃酮(即甘草次酸的琥珀酸半酯二钠盐)能加速胃溃疡面愈合、改善胃黏膜抵抗力。FM100灌服给药,能完全抑制结扎幽门引起的大鼠胃溃疡形成,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

解毒

甘草对误食毒物(毒蕈),药物中毒(敌敌畏、喜树碱、顺铂、咖啡因、巴比妥)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缓解中毒症状,降低中毒动物的死亡率。甘草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甘草甜素。甘草解毒作用的机制为:

①吸附毒物,甘草甜素水解后释放出的葡萄糖醛酸可与含羧基、羟基的毒物结合,减少毒物的吸收;

②通过物理、化学沉淀毒物以减少吸收,如甘草可沉淀生物碱;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并改善垂体-肾上腺系统的调节作用,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能力;

④提高小鼠肝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各家论述

李杲

甘草,阳不足者补之以甘,甘温能除大热,故生用则气平,补脾胃不足,而大泻心火;炙之则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除邪热去咽痛缓正气养阴血。凡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皮急缩者,宜倍用之。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

《汤液本草》

附子理中用甘草,恐其僭上也;调胃承气用甘草,恐其速下也;二药用之非和也,皆缓也。小柴胡有柴胡、黄芩之寒,人参、半夏之温,其中用甘草者,则有调和之意。中不满而用甘为之补,中满者用甘为之泄,此升降浮沉也。凤髓丹之甘,缓肾急而生元气,亦甘补之意也。《经》云,以甘补之,以甘泻之,以甘缓之。所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于此可见调和之意。夫五味之用,苦直行而泄,辛横行而散,酸束而收敛,咸止而软坚,甘上行而发。如何《本草》言下气?盖甘之味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内可外,有和有缓,有补有泄,居中之道尽矣。

本草衍义补遗》:甘草味甘,大缓诸火。下焦药少用,恐大缓不能直达。

《本草汇言》

甘草,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健脾胃,固中气之虚羸,协阴阳,和不调之营卫。故治劳损内伤,脾气虚弱,元阳不足,肺气衰虚,其甘温平补,效与参、芪并也。又如咽喉肿痛,佐枳实、鼠粘,可以清肺开咽;痰涎咳嗽,共苏子、二陈,可以消痰顺气。佐黄芪、防风,能运毒走表,为痘疹气血两虚者,首尾必资之剂。得黄芩、白芍药,止下痢腹痛;得金银花、紫花地丁,消一切疔毒;得川黄连,解胎毒于有生之初;得连翘,散悬痈于垂成之际。凡用纯热纯寒之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势,寒热相杂之药,必用甘草以和其性。高元鼎云,实满忌甘草固矣,若中虚五阳不布,以致气逆不下,滞而为满,服甘草七剂即通。

《本草通玄》

甘草,甘平之品,独入脾胃,李时珍曰能通入十二经者,非也。稼穑作甘,土之正味,故甘草为中宫补剂。《别录》云,下气治满,甄权云,除腹胀满,盖脾得补则善于健运也。若脾土太过者,误服则转加胀满,故曰脾病人毋多食甘,甘能满中,此为土实者言也。世俗不辨虚实,每见胀满,便禁甘草,何不思之甚耶?

《本草正》

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助参、芪成气虚之功,人所知也,助熟地疗阴虚之危,谁其晓焉。祛邪热,坚筋骨,健脾胃,长肌肉。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惟中满者勿加,恐其作胀;速下者勿入,恐其缓功,不可不知也。

《药品化义》

甘草,生用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此甘凉除热之力也。炙用温而补中,主脾虚滑泻,胃虚口渴,寒热咳嗽,气短困倦,劳役虚损,此甘温助脾之功也。但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宜多用,恐恋膈不思食也。

《本草备要》

甘草,胡洽治痰癖,十枣汤加甘草;东垣治结核,与海藻同用;丹溪治痨瘵,莲心饮与芫花同行;仲景有甘草汤、甘草芍药汤、甘草茯苓汤、炙甘草汤,以及桂枝、麻黄、葛根、青龙、理中、四逆、调胃、建中、柴胡、白虎等汤,无不重用甘草,赞助成功。即如后人益气、补中、泻火、解毒诸剂,皆倚甘草为君,必须重用,方能建效,此古法也。奈何时师每用甘草不过二三分而止,不知始自何人,相习成风,牢不可破,附记于此,以正其失。

《本经疏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凡为方二百五十,用甘草者,至百二十方。非甘草之主病多,乃诸方必合甘草,始能曲当病情也。凡药之散者,外而不内(如麻黄、桂枝、青龙、柴胡、葛根等汤);攻者,下而不上(如调胃承气、桃仁承气、大黄甘草等汤);温者,燥而不濡(四逆、吴茱萸等汤);清者,冽而不和(白虎、竹叶石膏等汤);杂者,众而不群(诸泻心汤、乌梅圆等);毒者,暴而无制(乌梅汤、大黄gu虫丸等),若无甘草调剂其间,遂其往而不返,以为行险侥幸之计,不异于破釜沉舟,可胜而不可不胜,讵诚决胜之道耶?金创之为病,既伤,则患其血出不止,既合,则患其肿壅为脓。今曰金创肿,则金创之肿而未脓,且非不合者也。《千金方》治金创多系血出不止,箭镞不出,故所用多雄黄、石灰、草灰等物,不重甘草。惟《金匮要略》王不留行散,王不留行、蒴藋细叶、桑东南根,皆用十分,甘草独用十八分,余皆更少,则其取意,正与《本经》吻合矣。甘草所以宜于金创者,盖暴病则心火急疾赴之,当其未合,则迫血妄行。及其既合,则壅结无所泄,于是自肿而脓,自脓而溃,不异于痈疽,其火势郁结,反有甚于痈疽者。故方中虽已有桑皮之续绝合创,王不留行之贯通血络者,率他药以行经脉、贯营卫,又必君之以甘草之甘缓解毒,泻火和中。浅视之,则曰急者制之以缓,其实泄火之功,为不少矣。甘草之用生、用炙,确有不同,大率除邪气、治金创、解毒,皆宜生用。缓中补虚、止渴,宜炙用,消息意会之可矣。

《本草正义》

甘草大甘,其功止在补土,《本经》所叙皆是也。又甘能缓急,故麻黄之开泄,必得甘草以监之,附子之燥烈,必得甘草以制之,走窜者得之而少敛其锋,攻下者得之而不伤于峻,皆缓之作用也。然若病势已亟,利在猛进直追,如承气急下之剂,则又不可加入甘草,以缚贲育之手足,而驱之战阵,庶乎所向克捷,无投不利也。又曰,中满者忌甘,呕家忌甘,酒家亦忌甘,此诸证之不宜甘草,夫人而知之矣;然外感未清,以及湿热痰饮诸证,皆不能进甘腻,误得甘草,便成满闷,甚且入咽即呕,惟其浊腻太甚故耳。又按甘草治疮疡,王海藏始有此说,李氏《纲目》亦曰甘草头主痈肿,张路玉等诸家,皆言甘草节治痈疽肿毒。盖即从解毒一义而申言之。然痈疡之发,多由于湿热内炽,即阴寒之证,亦必寒湿凝滞为患,甘草甘腻皆在所忌。若泥古而投之,多致中满不食,则又未见其利,先见其害。

药方来源

圣济总录》>卷第五十·肺脏门

肺痈

论曰肺痈之病,脉数而实,盖以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热凝滞,蓄结为痈。其证恶寒口干,胸中隐隐痛,咳而胸满,时出腥唾者是也。宜速治之,久则吐脓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难治。 治肺痈,苇叶汤方

苇叶(细切二升)桃仁(五十枚去皮尖双仁炒研)瓜子薏苡仁(各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得五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再去滓,分温三服,当吐如脓。

治肺痈,甜葶苈丸方

甜葶苈(隔纸炒别研细罗过)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别研如膏各一两)贝母(煨令黄色去心

上三味,先使不皂荚肥者二两,生椎碎,入在无灰酒半升内,熟滤去滓,入净铫子中,慢火熬成膏,次将前三味药拌匀,旋入皂荚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如肺气喘急,浓煎桑白皮汤下,不拘时候。

治肺痈,防己葶苈丸方

防己(一两)葶苈(隔纸炒三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如脂一分)

上三味,先捣前二味,细罗为末,与杏仁同研令匀,取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煎桑白皮汤下二十丸,日三服。

治肺痈咳嗽,防己丸方

防己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贝母(去心)甘草(炙锉各二两)甜葶苈(四两隔纸炒香)

上五味,捣研为末,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候,温水下。

治肺痈,生地黄汤方

生地黄汁(一升)当归(切焙)甘草(炙)白石英(碎绵裹)人参(各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上八味,除地黄汁鸡外,锉如麻豆,以水一斗五升,先煮鸡取七升汁去鸡,纳地黄汁诸药等,煮取三升,去滓每服一盏,日三夜二。

治肺痈,薏苡仁汤方

薏苡仁(一升)苦酒(三升)

上二味,同煮取一升,去滓微温顿服,有脓血吐出,验。

治肺痈,吐脓如粳米粥,桔梗汤方

桔梗(锉炒一两半)甘草(炙锉半两)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六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温服,须臾吐脓数合瘥。

治肺痈涕唾涎沫,吐脓如粥,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去心焙二两)桔梗(去芦头五两)甘草(炙锉三分)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青蒿心叶十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稍轻者粥饮调下亦得,不计时候。

治肺痈吐脓,五心烦热,壅闷咳嗽,四顺汤方

贝母(去心)桔梗(炒)紫菀(去苗土各一两)甘草(炙锉半两)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五七沸去滓,不拘时候稍冷服,如咳嗽甚,入去皮尖杏仁三枚,同煎,小儿量减。

治肺痈吐脓,经时不瘥,桔梗白术汤方

桔梗(锉三分)白术生干地黄(焙)薏苡仁甘草(炙)败酱(各二两)当归(切焙一两)桑

上八味,锉如麻豆,以水一斗五升,煮大豆四升,取七升,去豆,纳清酒三升,合诸药煮之,去滓取三升,每服一盏,日三夜二。

肺痈喘急满

论曰内经谓肺之痈,喘而两满,盖肺主气而合于息,其脉支别者,从肺经横出腋下,故邪气蕴积于肺,则上为喘急,下连两满,治宜泻其肺脏之邪毒也。 治肺痈气逆喘咳平肺汤方

黄(一两锉)沉香(半两)紫菀(去土)人参紫苏(去梗各二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

上七味,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三。

治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五两熬捣末取五钱匕)

上一味,先以水三盏,入大枣二十枚,煮取二盏,去枣入葶苈末五钱匕服之,间日一服治肺痈喘急,坐卧不得,泻肺汤方

桑根白皮(锉)甜葶苈(隔纸炒各一两)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微利为度。

治肺痈喘急,杏仁丸方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研入)甜葶苈(隔纸炒)皂荚刮(去黑皮蜜炙各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生姜蜜汤下十丸,至二十丸,食后临卧服治肺痈咳嗽上气喘,急不得卧,涕唾稠粘,胸膈不利,方

葶苈(隔纸后炒紫色别研如膏)桑根白皮(微炙细锉)大枣(拣洗去核)

上三味,用水三盏,先煎桑白皮一两,枣十二枚,取一盏半,去滓入葶苈膏一弹子大搅化,煎取八分温服,良久当吐恶物,或微利三两行,其疾减后,宜服补肺药,七日外病未退,量人加减,更一服。

治肺痈咳喘,体有微热烦满,胸前皮甲错者,夜合汤方

夜合白皮(一两锉)

上一味,以水三盏,取一盏半,分温二服。

治肺痈上喘咳嗽,胸膈满闷,口干烦热及吐血,华盖散方

赤茯苓(去黑皮)甜葶苈(隔纸炒)桑根白皮(锉各一两)大黄(半两湿纸裹煨熟)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生姜汤调下,食后临卧服。

肺脏痰毒壅滞

论曰肺脏痰毒壅滞之病,其证目眩头旋,胸膈痞满,常多痰唾,不思饮食,鼻闻腥臭,盖肺主气,居于膈上,为四脏之盖,邪热壅滞,熏散胸膈,与津液相搏,故郁结成痰也。 治肺脏壅热,咽喉肿痛,头目昏重,烦满引饮,客热痰毒,大小便秘涩,人参防己汤方

人参(半两)防己(一分)羌活(去芦头)芎槟榔(锉)连翘天麻玄参防风(去叉)犀

上一十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葱白一寸煨熟,同煎至六分,不拘时候,去滓温服。

治肺脏痰毒壅滞,六神散方

人参百合白术山芋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白汤点服,日三。

治肺热胸中痰实,咽喉不利,化痰,硝石半夏丸方

硝石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各半两)

上二味,先捣半夏为末,次入硝石,同研令细,再入白面一两,三味拌匀,更罗过,滴水丸如绿豆大,生姜汤下二十丸。

治肺热痰实壅滞,润肺化痰,利咽膈,栝蒌汤方

大栝蒌(五枚去壳取瓤并子点剁令极匀细微以白面同和作饼子焙干捣罗为末秤三两)杏仁(

上四味,将山芋与栝蒌,同于银石器中,慢火炒令香熟,取出与甘草杏仁末和拌匀,更用盐花三分,细研同和匀,每服一钱,沸汤点服。

治肺热咳嗽痰壅,气喘不安,前胡饮方

前胡(去芦头一两半)贝母(去心)白前(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枳壳(去瓤麸炒一两)

上八味,咀如麻豆,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

治肺脏多热,面上生疮,胸中积滞,或痰唾稠粘,或睡中口内有涎,紫苏散方

紫苏(叶)桔梗(炒)麻黄(去根节煮去浮沫)羌活(去芦头)牡丹皮连翘(各一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日三。

治肺脏壅盛,心胸满闷,咳嗽烦喘,咽膈痰滞,不欲饮食,大便多秘,润肠丸方

桑根白皮(锉)甜葶苈(隔纸微炒)防己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各半两)槟榔(锉一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人参汤温下,不拘时。

治肺脏壅实,痰嗽秘滞,黑神丸方

皂荚(不者一斤切长一寸于铛子内炒令烟尽后根据次序下杏仁以下四味炒)杏仁(去尖)半

上五味,同炒令黑色,便入酥一两,搅匀后,入巴豆霜半两,渗在药上,更不得搅动,急着器物盖,令不得烟出,四缝以湿纸固济,候冷出于地上,以纸衬摊匀盖复,出火毒一宿,杵罗为末,以醋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生姜汤或茶酒任下,临睡服。

治肺气不调,上膈痰滞,喘满气促,语声不出,款冬花丸方

款冬花(半两焙)马兜铃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各一分)苦葶苈(隔纸微炒半两)桂(去粗皮

上五味,捣罗为细末,煮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临卧以温水下。

治肺脏热,咽喉及口干,咳嗽气促痰壅,贝母饮方

贝母(去心)百合(各一两半)紫菀(去苗)桑根白皮桔梗(炒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

上八味,咀如麻豆,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

治久嗽肺热,咳唾稠浊,胸满痛闷,木通汤方

木通(锉)桔梗(炒)桑根白皮升麻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牵牛子(炒一合)生地黄(切三

上七味,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温服,日二。

治肺脏积热,才食辛酸热毒之物,即喉中痰壅,射干散方

射干杏仁(去皮尖双仁炒)麻黄(去根节煮去浮沫)紫苏子(炒)羌活(去芦头)甘草桔梗牡丹皮柴胡(去苗)枇杷叶(去毛)

上一十味,等分,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生姜两片,同煎取八分,食后临卧服治肺壅痰毒,头眩呕逆,柴胡汤方

柴胡(去苗)甘草(炙各一两)芎独活(去芦头)羌活(去芦头)贝母(去心)款冬花(各半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

参考资料

  1. 四顺散的功能与作用 , 道客巴巴 201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