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声杜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四声杜鹃 |
---|
图片来自flickr |
基本资料 |
学名 Cuculus micropterus 目/科/属 鹃形/杜鹃/杜鹃 迁徏状态 过境鸟 普遍性 稀有 体长/体重 32-33cm/约120g |
四声杜鹃,雌雄相似。虹膜暗褐色。眼圈黄色。嘴黑褐、下嘴基黄色。脚黄色。
指名亚种micropterus
- 雄鸟
- 头、颈至上胸灰色。背及翼暗褐色。
- 尾羽深褐或深灰色,末端白,有些许白斑。外侧尾羽具完整白横斑,近末端之黑色次端带宽,尾末端白色。
- 腹部白色,具多道黑褐色横带。尾下覆羽白色杂有稀疏黑横斑。
- 雌鸟头略带褐色,上胸及颈侧染棕褐色。
- 亚成鸟
- 羽色斑驳,头、背有白色鳞状斑。
- 眼周及脸颊灰黑色。
栖地&习性
栖息于低地到山丘2000 m,落叶和常绿森林,次生林上层。
托卵寄生。单独于树林间上层或电线。常闻鸟声不见鸟影。
饮食昆虫,主要是毛毛虫,也有蝴蝶,蚱蜢、蚂蚁;水果。在高树冠中觅食,但有时在地面觅食。
繁殖
印度的5月至7月,斯里兰卡的1月至5月,马来西亚的1月至8月。寄生的巢。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最不关注)。
鸣声
四个哨音,似"咕咕咕咕"如此重复叫声或似"oh mo pe ko"。夜间常鸣叫。
外观相似性
鹰鹃虹膜红褐色,颏黑,喉白,颈侧及胸红褐,并夹杂黑褐色粗纵斑,尾羽有多条黑褐宽横带。
大杜鹃虹膜黄色,头、背为灰色。腹面横纹较细且多。
分布
亚种和分布
- C. m. micropterus Gould, 1838 –克什米尔和喜马拉雅山麓S穿过印度到达斯里兰卡,E穿过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和印度支那北部到达E&NE中国(包括海南),韩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冬季到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马来西亚半岛,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和菲律宾。
- C. m. concretus S. Müller, 1845 –印度支那和马来半岛到苏门答腊,爪哇和婆罗洲。[1]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参考文献
- ↑ indian cuckoo,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