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这是优良条目,点此获取更多信息。

唐吉诃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吉诃德
原图链接

唐吉诃德》(Don Quixote de la Mancha,或译《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米格尔·德·塞凡提斯·萨韦德拉 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于1605年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骑士小说。故事背景是个骑士早已绝迹100多年的年代,16世纪西班牙贵族阿隆索·基雅诺(Alonso Quijano)的故事,他是一位高贵的人,他对阅读充满热情,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以至于他离开家去寻找自己的侠义冒险。他本人成了来自曼查的骑士:唐吉诃德,他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区的守护者)。

通过模仿他钦佩的文学英雄,他发现了自己的生活中的新含义:在他自己的头脑中幻想,帮助遇险的少女,与巨人作战和纠正错误,因而作出种种匪夷所思的行径,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 [1][2]

  • 《唐吉诃德》因为作品在文学艺术上的开创性,许多文人艺术家都喜欢这本小说,被尊称为西班牙第一,作者塞万提斯在西班牙的地位可以与英国莎士比亚相提并论。[3]
  • 2002年5月,在诺贝尔文学院等机构举办的一次评选活动中,《唐吉诃德》被来自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名作家推选为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虚构作品。
  • 世界上迄今为止最畅销的小说,被翻译成超过50种语言,发行量超过5亿。[4]

简介

塞万提斯
原图链接

《唐吉诃德》是一本关于书籍,阅读,写作,唯心论与唯物论,生命与死亡的书。塞万提斯在狱中最初构思这篇小说,最初的写作宗旨是为了“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然而,最后完成的作品的意义却远远超过了对骑士文学的嘲讽和攻击,而成为真实全面反映当时西班牙封建社会状况的著名作品。

唐吉诃德个性疯狂,由于他的阅读,他的大脑干枯,无法将现实与小说区分开,这被认为很有趣的特质。然而,塞万提斯也利用唐吉诃德的疯狂来探究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永恒争论。被误导的英雄实际上是一个努力突破自我的局限为了希望成为自己梦想中的人。

塞万提斯本人思想开放,周游列国经历丰富、教育程度很高,跟他书中的唐吉诃德一样,他也热衷狂热于大量阅读。他曾服务于西班牙皇家海军,参与了由西班牙帝国威尼斯共和国教皇国萨伏依公国热那亚共和国圣约翰骑士团组成的神圣同盟舰队击败奥斯曼帝国的勒潘托战役(battle of Lepanto),在那场战役他失去了左手,得到“勒潘托残臂人”的称号。战后随军赴那不勒斯;两年后,和弟弟一起回国,途中被海盗掳往阿尔及尔。家人拼尽财产仅够赎回一人,他毅然把机会让给了弟弟,自己甘愿服苦役,塞万提斯在阿尔及尔度过了五年的奴隶生活,多次尝试逃脱,5年后才被西班牙教会救出。

塞万提斯把他这段自传的经历和他的逃脱写入《唐吉诃德》第一部份的“俘虏的故事”章节中,该人物回忆起“一位名叫萨韦德拉(Saavedra)的西班牙士兵”,暗指塞万提斯的第二个姓氏。小说中特别令人感同身受的一幕是,英雄唐吉诃德和桑丘·潘萨(Sancho Panza)使一群船上厨房奴隶摆脱了囚禁。塞万提斯对唐吉诃德骑士精神的这些受益者的特殊敏感性可能源于他自己在1570年代在阿尔及尔的受奴役经历。

多年后,塞万提斯回到西班牙,他多次上书求职未果,只好写些应景诗文,赚取些许稿酬,1587年,他终于获得一个军需职位,却因被诬告“非法征收谷物”罪而锒铛入狱。出狱后的塞万提斯好不容易谋了个税吏的差事,却又因银行突然倒闭、老板下落不明、无力偿还税款而身陷囹圄。频繁的“违规”事件使塞万提斯在1597年至1602年两次待在塞维利亚王储监狱(Crown Jail of Seville)。 他在监狱里完成了《唐吉诃德》的写作。[1][4][5][6][7]

向风车倾斜

唐吉诃德 向风车倾斜
原图链接

1605年,《唐吉诃德》第一卷终于问世,一年内再版6次。

在《唐吉诃德》第一部,西班牙贵族基雅诺对骑士精神的痴迷,使他决定当骑士并以唐吉诃德为名,集满了任何骑士都不可或缺的配件:他找到了一套古董盔甲,并在旧头盔上贴了一块用纸板制成的遮阳板;一匹驽马,罗辛南特(Rocinante);骑士需要一位女士来爱护,所以有一位不知情的农家女孩,他称她为“托沃索的杜尔西内娅”(Dulcinea del Toboso),他将以她的名义履行骑士精神。

唐吉诃德全副武装前往一个他自认为是城堡的客栈,要求客栈主人代之以骑士之礼,客栈主人被告知他必须携带金钱和额外的衣服后,唐吉诃德决定摸摸鼻子回家。 在途中,他与一群商人打架,唐吉诃德被击败。

唐吉诃德从作为骑士的首次战役惨败中恢复过来时,他的好友包括牧师以及理发师们,决定仔细查阅他的藏书。他们认为他所收集的这些骑士侠义小说,结合了文学批评和模仿烧毁与魔鬼有关文字做法的探究,是导致唐吉诃德的疯狂行为的原因。尽管保存了几卷书(塞万提斯自己的《加拉蒂亚》(La Galatea)在其中),大多数书籍都被烧掉。

农民桑丘·潘扎(Sancho Panza)加入唐吉诃德的第二次探险,唐吉诃德说服他成为他忠实的乡绅,告诉他有一天,桑丘能成为自己岛上的总督。两人在各个方面都有分歧。唐吉诃德又高又瘦,桑丘又矮又胖(panza意思是“锅肚”)。 桑丘是为受教育的平民百姓,他常用流行的谚语回应唐吉诃德的详尽演讲。从此,这对不协调的双人组合一直是主要的文学原型。

这部小说中最著名的一幕中,唐吉诃德认为三台风车是他必须与之抗衡的可怕巨人,这就是“向风车倾斜”的意思。在他们的第一次冒险中,骑在驴上的唐吉诃德和桑丘出发,唐吉诃德将风车误认为是巨人,并试图与之抗衡,但最终得出结论,魔术师一定已将巨人变成了风车。 后来,他袭击了一群僧侣,以为他们已经监禁了公主,并与一群绵羊战斗,还有其他冒险活动,几乎所有活动都以唐吉诃德,或桑丘被殴打而结束。

在第一部分的结尾,唐吉诃德和桑丘被骗回了他们的村庄。桑丘变得“被唐吉诃德化”,越来越执著于要统治自己的岛屿而致富。

《唐吉诃德》推出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陆续被由西班牙语翻译成其他主要的欧洲语言,甚至到达了北美。 1614年,一位默默无闻的作家阿隆索·费尔南德斯·德·阿韦拉内达(AlonsoFernándezde Avellaneda)发表了伪造的第二部分。塞万提斯将这个虚假的唐吉诃德及其角色也纳入了自己《唐吉诃德》的第二部分,为这个现代叙事文增添了新篇章。

《唐吉诃德》第二部,是针对第一部的回应,唐吉诃德和桑丘从第一次文学追求后归来一个月后设定的,因为他们被告知说他们的故事已经被出版了。第二部还加入了新角色:读过第一部的贵族们贵族们,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玩弄著唐吉诃德和桑丘,桑丘和身受重伤的唐吉诃德受其馀角色的欺骗,再次回到自己的村庄。故事的结局是:唐吉诃德在床上躺了几天后,他决定永久放弃他作为唐吉诃德的存在,放弃他的文学身份。他的结局让桑丘泪流满面,主角唐吉诃德的死亡也避免了以后任何伪造模仿者的狗尾续貂。[1][6][8]

主角

唐吉诃德与桑丘
原图链接

唐吉诃德

《唐吉诃德》初出版时全名为《聪明绝顶的来自曼查的绅士唐吉诃德大人》(西语:El ingenioso hidalgo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关于主角名字吉诃德“Quijote”一词的意思,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的名字叫唐,姓吉诃德。但其中就有学者认为它源自加泰隆尼亚语cuixot,意即大腿上的盔甲。此外,西语的后缀词“-ote”也多用来形容古怪的东西。唐“don”是对大人物的尊称,don Quijote就可理解为“尊敬的大腿盔甲先生”。

“hidalgo”,西班牙语意思是最低等的绅士。“don”这个尊称和“hidalgo”这个低级贵族身份,加在一起就变成一个极富嘲讽的名字,“令人尊敬的低等绅士”。曼查,是位于马德里南部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地。所以,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来自乡下的唐吉诃德,令人尊敬的大腿盔甲先生,唐吉诃德。[9]

唐吉诃德这角色的真名叫阿隆索·吉雅诺对自己在西班牙中部的绅士般的无聊生活感到不满。他过著是收取租金,看很多书并且渐渐变老的生活。在中年危机的时刻,他想要生活里有更多的冒险,更多危险,更多剑术,更多阴谋,以及更多的女人。因此,他决定扮演骑士。唯一的问题是他的比赛中没有其他人参加。在17世纪初的当时,打扮成历史人物并重演历史事件的真人角色扮演没有被发明,因此唐吉诃德遇到的人们,都是不配合演出的巨人,少女,骑士和魔术师等等他幻想的角色。

唐吉诃德的疯狂的角色扮演,让他可以轻松的成为一个英勇的人,梦见不可能的梦想,他可以去攻打风车,攻击一些绵羊,与一些妓女交朋友,或者当一些猪睡觉时守夜保持警戒。[10]

桑丘

桑丘(Sancho Panza),他是唐吉诃德的邻居,一个性格和唐吉诃德截然不同的农夫,唐吉诃德是甘愿为疯狂理想赴汤蹈火的笨拙主人,桑丘则是个脚踏实地而又机智过人的仆从。[9]

译本

1605年《唐吉诃德》问世后,两年就被译成了英文,陆续再被翻译成其他主要的欧洲语言。翻译成世界各国超过50种语言。

汉语版的首次译本的出现却已是300多年后,1922年,《唐吉诃德》首部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版,题为《魔侠传》,由林纾陈家麟合作翻译。由于林纾不懂外语,陈家麟也只通英文,这不算是一个成功的版本,但基本译出原著上部的故事情节,文字简明、洗练,能传神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之后陆续出版过几种中译本,但都是转译,几乎都有删节。直到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才推出了杨绛译自西班牙语的全译本,这也是目前国内印数最多、流传最广的版本。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又有董燕生屠孟超孙家孟等西班牙语翻译家的全译本陆续出版。[1][4][6]

译本的评价差异

董燕生的《唐吉诃德》译本是近年来新出的译本,读者反映不错,但他对杨绛的译本的攻击好像受到不少学者的谴责。董燕生在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不畏前辈权威,敢把杨绛译文当反面教材”,董燕生说,“认为杨绛译本就是最好的版本完全是个误解”,“她太自信了,该查字典的地方没有去查字典”;他还批评杨绛译本中“胸上长毛”、“法拉欧内”、“阿西利亚”等译法,并指责杨绛译本比他的译本少了11万字,“可见她翻译时删掉了其中的部分章节”,最后他说:“我现在是拿它当翻译课的反面教材,避免学生再犯这种错误。”

《唐吉诃德》中译本中发行量最大的杨绛译本,被指责为“反面教材”,引起各方的关注。 资深出版人李景端甚感惊讶,因为杨绛曾将《唐吉诃德》中一句成语译为“胸上长毛”,这在西班牙语界,有人称它败笔,也有人称它妙笔。经李景端曾电话多次向杨绛求证,杨绛才告诉李景端:“《文史通义》中讲到刘知几主张对文章要进行‘点烦’,要删繁就简,点掉多馀烦琐的文字,翻译涉及两种文字的不同表述,更应该注意‘点烦’。《唐吉诃德》的译文,起初我也译有八十多万字,后经我认真的‘点烦’,才减到七十多万字,这样文字‘明净’多了,但原义一点没有‘点掉’。比如书中许多诗歌,可以去查查,原诗是多少行,我少译了哪一行?搞翻译,既要为原作者服务好,又要为读者服务好,我‘点烦’掉十多万字,就是想使读者读得明白省力些,何况这一来我还少拿了十多万字的稿费呢。”[11]

后世影响

唐吉诃德 毕卡索绘
原图链接

《唐吉诃德》启发了许多作家:从哥德(Goethe),司汤达(Stendal),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古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 )和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到豪尔赫·路易斯·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威廉·福克纳(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和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纳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

除了文学,《唐吉诃德》还启发了许多创意作品。根据第二部分卡马乔(Camacho)婚礼的情节,马里乌斯·佩蒂帕(Marius Petipa)于1896年编舞了一部芭蕾舞剧。也是为舞台而创作的1960年代百老汇音乐剧《曼曼之歌》是最受欢迎的重制作品之一。1972年由阿瑟·希勒(Arthur Hiller)执导的《唐吉诃德》电影版本,由彼得·奥图彼得·索菲亚·罗兰詹姆斯·可可主演。1992年,西班牙国家电视台也成功地改编了《唐吉诃德》的第一部。

《唐吉诃德》出版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被许多著名作家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书,2002年5月,在诺贝尔文学院等机构举办的一次评选活动中,《唐吉诃德》被来自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名作家推选为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虚构作品。《唐吉诃德》传达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通过任何意识形态过滤现实的方式都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1][12]

发行量

这部小说的年代久远,很难完全估计其发行范围,但许多学者估计它的读者人数已达5亿人。这个数字使它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最畅销的小说,超过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的2亿和J·R·R·托尔金(J.R.R. Tolkien)的《魔戒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 trilogy)的1.5亿。,然而因为当时没有版税制度,塞万提斯并未因《唐吉诃德》的成功而获得任何财富。[4]

评论

何以《唐吉诃德》受到众多文学巨匠们的青睐成为世界最佳作品呢?

《唐吉诃德》译者,北京外国语大学董燕生教授认为《唐吉诃德》之所以成为世界之最,是因为提出了一个人生中永远解决不了的难题: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西班牙文翻译家评论家北京大学赵德明教授:原因有三:

  • 第一,人类从精神层面上总有一对矛盾:理想和现实。这是第一位的。《唐吉诃德》利用文学形式将这对矛盾揭示得深刻而生动,可说淋漓尽致,使得每代人都感受到果真如此,予以认同。
  • 第二,从艺术角度讲,塞万提斯通过《唐吉诃德》的创作奠定了世界现代小说的基础,就是说,现代小说的一些写作手法,如真实与想象、严肃与幽默、准确与夸张、故事中套故事,甚至作者走进小说对小说指指点点,在《堂吉诃德》中都出现了。
  • 第三,塞万提斯早在17世纪就写出了《唐吉诃德》,可说他是现代小说第一人,正因为他是第一人,所以他的《唐吉诃德》对西班牙文学、欧洲文学,乃至整个世界文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唐吉诃德》译者,南京大学孙家孟教授:一部经典著作,永远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给人以新的启迪。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不同人生理想目标的人,都会有著不同的理解。所以,这样的作品,不仅当时会被译成多种文字,而且随著时代的演进,不断会有新的译文出现,这就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而《唐吉诃德》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13]

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在欧洲所有一切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7]

一些文学大师对《唐吉诃德》的评价也不尽相同:

  • 英国的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慨叹唐吉诃德成了笑柄﹔
  • 法国的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看到的是唐吉诃德的伤感﹔
  • 德国的卡尔·威廉·施勒格尔(Karl Wilhelm Friedrich Schlegel)把唐吉诃德精神称为“悲剧性的荒谬”或“悲剧性的傻气”﹔
  • 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则是对唐吉诃德精神“伤心落泪”和“震惊倾倒”,将塞万提斯与莎士比亚、歌德相提并论,称他们是“三头统治”:在小说、戏剧和诗歌这三类文学创作中各领风骚。
  • 法国文学评论家勒内·基拉尔认为“西方小说没有一个概念不曾在塞万提斯的作品里初露端倪”;
  • 米兰·昆德拉则认为“现代的奠基人不仅有笛卡尔,还有塞万提斯”;
  • 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确信“现代世界开始于唐吉诃德于1605年离开家乡的那一刻,他走出去,进入外面的世界,却发现它与阅读中所经历的一切如此不同”。

俄罗斯小说家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多次表示唐吉诃德是他最喜欢的文学人物。在给他侄女索菲亚·伊凡诺娃(Sophia Ivanova)的信中称塞万提斯的主人翁是最杰出的文学英雄:“在基督教文学中,所有美丽的人物中,唐吉诃德都是最完美的人物。”他补充道:“他实在美丽,因为他太荒谬了。”

杨绛在文化大革命前后翻译出版了《唐吉诃德》中译本,她认为,不论《唐吉诃德》的题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多么永恒,唐吉诃德的性格如何复杂,这部作品之所以成为世界最佳,其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塑造了唐吉诃德和桑丘这样两个典型性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既陪衬也对照,唐吉诃德的理想主义和桑丘的务实精神相映成趣。好的对照或陪衬关系,犹如两面镜子相对照,能够映示出无穷无尽的景深。[4][6][12]

视频

人类史上最优秀的虚构作品《堂吉诃德》呱呱文学


5分钟读完《堂吉诃德》看看第一本现代小说讲了什么

为什么你要读《堂吉诃德》?

参考来源

  1. 1.0 1.1 1.2 1.3 1.4 Misha Ketchell. Guide to the classics: Don Quixote, the world’s first modern novel – and one of the best. the Convensation Media Group. 2018-06-26 [2019-11-13] (英语). 
  2. 众人皆醒我独醉,行遍天涯笑众人《堂吉诃德》. 每日头条. 2017-11-16 [2019-11-16] (中文). 
  3. 用几个比喻让你看懂,为啥又废又鲁的《唐吉诃德》是世界文学经典. Buzz Orange. 2018-02-13 [2019-11-13] (中文). 
  4. 4.0 4.1 4.2 4.3 4.4 M. ARBEITER. 15 Things You Might Not Know About Don Quixote. Mental Floss. 2015-07-16 [2019-11-16] (英语). 
  5. 因为这场海战失去了左手的他后来写出了不朽的作品《唐吉坷德》. 每日头条. 2017-04-12 [2019-11-13] (中文). 
  6. 6.0 6.1 6.2 6.3 掩卷长思《堂吉诃德》 谁解其中味?. 每日头条. 2016-04-25 [2019-11-13] (中文). 
  7. 7.0 7.1 读了让你哭让你笑让你感觉你的理性和理想在世界面前不过是个玩笑. 每日头条. 2017-08-12 [2019-11-19] (中文). 
  8. Don Quixote NOVEL BY CERVANTES. Encyclopedia Britanica. 2018-06-26 [2019-11-15] (英语). 
  9. 9.0 9.1 致宁. 唐吉诃德:单挑几十座风车的勇者. 香港01. 2017-01-16 [2018-11-22] (中文(简体)‎). 
  10. On Don Quixote. Baylor Arts & Science. 2015-12-11 [2019-11-19] (英语). 
  11. 转帖一篇对董译和杨译《堂吉诃德》的评价. 豆瓣读书. 2009-09-20 [2019-11-19] (中文). 
  12. 12.0 12.1 胡真才. 杨绛先生谈《堂吉诃德》. 人民网. 2004-04-20 [2019-11-16] (中文). 
  13. 尹承东. 《堂吉诃德》何以成为世界最佳?. 人民网. 2003-11-06 [2019-11-16]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