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哈格帕特修道院和萨那欣修道院

哈格帕特修道院和萨那欣修道院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哈格帕特修道院和萨那欣修道院,著名的哈格帕特修道院建筑群坐落在阿拉韦尔迪地区,距萨那欣地区 3公里之遥。它奠基于巴格拉托尼(928~951)的阿巴斯王时期。圣尼山教堂是哈格帕特修道院的主教堂,它建造于公元967年至公元991年。

目录

基本内容

在基乌里克王朝(Kiurikian Dynasty)的繁荣时期(大约从十世纪到十三世纪),这两个拜占庭修道院是当时重要的学府。萨那欣修道院以其书法学校注释学学校而举世闻名。这两个修道院建筑群,融汇拜占庭教会建筑风格和高加索地区本土建筑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亚美尼亚宗教建筑顶尖水平。

所属地区: 亚美尼亚

这座拜占庭式的基督教教堂,建于991年,位于北部亚美尼亚修道院内的中央。13世纪初始,高加索木式结构寺院便陆续围绕着它建了起来。这种两种不同类型的寺院的巧妙结合,是10世纪至13世纪之间亚美尼亚宗教艺术最杰出的艺术典范[1]

著名的哈格帕特修道院建筑群坐落在阿拉韦尔迪地区,距萨那欣地区 3公里之遥。它奠基于巴格拉托尼(928~951)的阿巴斯王时期,圣尼山教堂是哈格帕特修道院的主教堂,它建造于公元967年至公元991年。这一教堂是由霍斯洛夫诺施王后及她的两个儿子古里格尔和苏巴特所组织建造。从公元11世纪开始,后续建筑接连在主教堂圣尼山的东面、北面和西面鳞次栉比地修建起来。圣格里高丽教堂,圣女像修建于1005年,圣尼山教堂的游廊,修建于1201年。大游廊建于1257年、带有拱廊的图书馆建于13世纪、钟楼建于1245年、建于13世纪。

这座拜占庭式的基督教教堂,建于991年,位于北部亚美尼亚修道院内的中央。13世纪初始,高加索木式结构寺院便陆续围绕着它建了起来。这种两种不同类型的寺院的巧妙结合,是10世纪至13世纪之间亚美尼亚宗教艺术最杰出的艺术典范。在长达3世纪的不断扩建中,修道院内相继建成了20多个不同风格的教堂和礼拜堂[2]、4个附属建筑、墓地、钟楼、研究大楼、藏书馆、餐厅、画廊、桥梁和其它纪念物,更不用说无数的宿舍和服务设施。主要的修道院建筑都围绕着它们的中心庙宇,形成了完整的建筑群。相对于中轴线是不对称的,这是它们看起来错落有致。建筑群整体紧凑和谐,这是每一个新的建筑都充分考虑了其在整体中的位置和风格的结果。整个建筑群不仅在不同建筑的结构特征上具有共性,而且在建筑的细节和装饰上也有共性。仿佛都是出自同一学校的工匠之手。

由阿绍特三世巴格拉突尼的妻子霍斯洛夫突尼建设的阿门纳普基沙在众多教堂中格外引人注意。这个气度恢弘的建筑内部是传统的东方式大圆顶,共两层。祭坛和拱顶都用优美的拱廊装饰,这些都和不规则的门窗装饰线条相和谐,这样就突出了前部的宽敞空间。东面庄严肃穆的正面的墙壁上悬挂着基乌里克和斯姆巴特国王的雕像。这是第一次以人物的雕像作为教堂装饰和崇拜的对象,这对美洲艺术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建筑群中的各种装饰图案非常有趣,它们同时也反映了艺术家对世界的新的态度和理解。“通向耶路撒冷”的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城市、一个富有家庭及其拥有者的生活片断。

恩莎纳教堂的小礼拜堂是哈格帕特建筑群中的又一个杰出代表。其空间安排独具匠心。原来它只是一个小的画廊式的基乌里克国王的墓地,建于1185年。哈琛后来将其扩建,这使其成为带有大规模的圆顶的独特建筑,圆顶使建筑内部显得格外的宽阔和庄严。内部的艺术形式极为豪华,这使它与其它的小礼拜堂明显不同。小礼拜堂、画廊、作为墓地的特殊建筑都是为贵族服务的。这样的建筑在这里有很多处,但每个都各具特色,这是建筑师们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力的明证。

萨那欣和哈格帕特建筑群之所以如此引人注意,不仅是因为它们是宗教建筑,尤其是民用建筑的大胆创新之作,而且它们也是反映了高超美洲建筑技艺的城镇建筑的典型代表。它们不对称布局中表现出来的和谐和紧凑令人叹服。他们对中世纪亚美尼亚建筑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

视频

哈格帕特修道院和萨那欣修道院 相关视频

亚美尼亚阿拉韦尔迪小镇
萨那欣修道院,又称墓碑修道院建于公元十世纪,已经列入世界遗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