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和田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和田玉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和田玉中的名品,是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西汉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其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玉,是迄今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中国印",也是采用新疆和田玉作为材料。

和田玉属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变质岩,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多矿物集合体,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2(Mg,Fe2+)5[Si8O22](OH)2,密度为2.95-3.17,摩氏硬度在6.0-6.5之间。

2013年12月17日和2014年1月,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和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GSB 16-3061-2013《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正式确定--"和田玉实物样品国家标准不论产地,一律按其矿物成分来界定。"

和田玉的品质

和田玉山料又称山玉,碴子玉、古代叫“宝盖玉”,是产于很高的新疆地区雪山上的原生玉矿。

和田玉是一种软玉,俗称真玉。和田玉由于质地十分细腻,所以它的美表现在光洁滋润,颜色均一,柔和如脂,它具有一种特殊的光泽,介于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之间。因此它是中国国产最好的玉价值仅次于翡翠

和田玉的种类

目前和田玉山料主要颜色有 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糖玉、黄玉、墨玉等。 |图像=

标准样品以颜色分类

和田玉分为6个大类: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和糖玉,每一类都有参照标准。 传统分类,依据颜色花纹将和田玉分为8类。

  • 白玉 指呈白色的软玉,传统珠宝界对于不同程度的白色软玉有不同的叫法,如羊脂白、梨花白、雪花白、象牙白、鱼骨白、糙米白、鸡骨白等,其中以呈羊脂白色(状如凝脂者)为最好。
  • 青白玉 指介于白玉与青玉之间,似白非白,似青非青的软玉。古人即用此名。
  • 青玉 中国传统的"青玉"为深绿带灰或绿带黑色。青玉为淡青绿色,有时呈绿带灰色的软玉。
  • 碧玉 指呈绿、鲜绿、深绿、墨绿、有时为暗绿色的软玉,但它决非石英质玉石中的"碧玉"或"碧石"。
  • 黄玉 指呈黄、蜜蜡黄、栗黄、秋葵黄、鸡蛋黄、米黄、黄杨黄等色的软玉,但并非宝石中的"黄玉"或"黄晶"。
  • 墨玉 指呈纯黑、墨黑、深灰色,有时呈"青黑"色的软玉,往往与青玉相伴,其光泽比其他玉石暗淡。即使在一块以黑色为主的玉石上也会杂有青色,甚至白色。
  • 糖玉 指呈血红、红糖红、紫红、褐红色的软玉,其中以血红色糖玉为最佳,多在白玉和青玉中居从属地位。
  • 花玉 指在一块玉石上具有多种颜色,且分布得当、构成具有一定形态的"花纹"的玉石,如"虎皮玉"、"花斑玉"等。


和田玉山料鉴别

和田玉山料鉴别指的是与青海山料、俄罗斯山料之间的广义的区别。

青海玉是一种由微晶透闪石集合体构成的单矿物玉石,透闪石含量多数大于99%,杂质矿物较少。具有产地不同而形成的鉴别特征:灰白-腊白色、黄灰色的白玉,有比较特征的石花、脑花、絮状僵花、“水线”、“水露”,翳状斑点;透明度较高的白玉,硬度稍低;以山料为主,少量的山流水料(戈壁料)产出,但未发现有籽料产出;抛光后的视觉感受是水气大而不是油性强,透视看得见玉里有水线(玉筋),而和田白玉没有。青海玉以白玉为主,内多有辫子状的条纹,直观比较容易识别,这是青海玉不会与和田玉相混的重要特征。

俄罗斯玉与和田玉非常相似,从物理属性说,两者都属于透闪石类,构成差别不大。而且俄罗斯玉的品质也较好,价格不断攀升,一些极品并不输于和田玉。这就为两者之间的鉴别带来了微妙的影响。

从玉材的来源看,俄罗斯玉中95%都是山料,也有籽料,但是相对来讲,籽料在市场上比较少见。与和田玉山料相比,俄罗斯料的脏(杂质)、绵、绺等较少,非常白,一块比较大的俄罗斯料也往往没有脏、绵、绺出现。相对来说,和田玉山料的脏(杂质)、绵、绺则较多。

从玉质来讲,普通的俄罗斯料颜色很白,但却给人干、死、僵的感觉,缺乏油性与细腻。如果细看内部结构就会发现,俄罗斯玉仿佛是一块块绵斑组成,而和田玉籽料却非常细腻。用强光一打,内部结构呈细粥状,油性很强。这一构成上的区别实际是最根本性的,也是最为精到的一点。我们古代评价一块好玉,要讲它是否温润,实际上说的就是细腻与油性。比如,我们把羊脂白玉作为玉的上品,,除了讲色度,一定也要润度。俄罗斯玉恰恰是玉色很白,但是缺乏油性。用有无油性一衡量,俄罗斯玉与和田玉高下立判,具体玉件一般也就区分开来了。从近期新疆玉与俄罗斯玉的比较来看,仅就山料而言俄罗斯白玉一般隐约有点儿泛红,而新疆玉泛青。[1]

和田玉山料收藏误区

非子料不玩:其实不少的山料,玉质也是非常好的,价格比子料稍低,可玩性还是相当高的,和那些垃圾子料相比,还是要好得多的。

非新疆的和田玉不玩:近年来,大量的俄料进入国内,其中一些顶级的俄料,玉质比一般的新疆料好,价格却比同一层次的新疆料低得多。可玩性也很高。

青海料和俄料越盘越干:这种现象确实有,但有多少人真正去分析过其中原因呢?由于大多数玉器在雕刻、打磨、抛光完成后的最后一道工序是上蜡,让玉器看起来更油润,这种本来很干的玉料做出来的东西,上过蜡后看起来非常润,但当你盘得久了,表面的蜡都盘掉了的时候,玉器就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干!这就是这种误解的来源,其实就算你拿一块光滑的石头,盘得久了也会觉得比以前润的,不信你自己试试。哪有玉越盘越干的道理?

有水线就是青海料:其实远在青海料开发之前,水线是用来形容和田玉中那种比较透的纹路的,在青海料开发后,由于很多的青海料都有这种水线,因此不少人就感觉只有青海料才有水线。

透明度较好的是青海料:其实这倒未必,和田料中也有些很透的玉料,甚至比青海料还要透,只是在和田玉料的比例中较少而已。

不白的玉不玩:其实古人对和田玉的白度要求,远没有对玉质的要求高,俗话说:珠圆玉润,意思就是说:是珠就一定要圆,是玉,就一定要润。个人觉得,对玉质的要求,应该比白度的要求更高,如果没有了玉质,单追求白度,那还不如去玩白色的石头了。

玉石文化

中国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和田玉是中国玉文化的物资基石,在中国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史上书写了灿烂辉煌的篇章。

相关视频

老头3万块钱买来一块玉, 专家一看: 纯真和田籽玉, 价值百万

历史价值

新疆和田玉文化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有专家认为:探讨史前古玉玉质及玉料的来源对研究中国玉器起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重要意义。在中国颇具影响的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石家文化等,这些文化是过通玉石及其玉料来表现的,其来源是中国玉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其中的仰韶文化透闪石玉出自新疆,齐家文化包括龙山文化的透闪石玉也来自新疆和田。学者专家长期的争论与研究已被史料和出土玉器的佐证说明,从理论推断和预测发展到理讥论更新和定论。 通观中国古代玉器,各地的先民无不以其地质、地貌的不同条件,以各自原始的审美标准就地采玉,就地取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及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采玉的技术越来越高超,采玉的范围越来越大,人们对玉的认识越来越深。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新疆和田玉,还是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新疆和田玉,或是从现实的角度看中国新疆和田玉,和田玉都是中国玉材中的精品,更是中国玉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视频

碧玉的收藏价值到底有多大?

文化价值

和田玉用来比喻君子的美好品德,还常常当作情人间表示爱慕的信物。 "籽"一般而言主要是针对植物来说,指的是植物所结的种籽,同时包含有孕育的含义,是植物生命的一个过程。"仔"主要是指动物,根据读音来看有两层意思:在读作"zi"的时候,指的是幼小的意思;读"zai"的时候泛指幼小的人或动物。把和田玉的子料称为"仔料"、"籽料"的情况在平时比较多见,这两个称呼反映了和田玉子料外形圆润、个头小的特征。但在仔细推敲之后,这两种称呼都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和田玉子料的本质。 "子"字所代表的含义广泛而全面,有"种子"、"子女"、"幼小"等意,没有物性之分。因此,用"子"来表示和田玉卵石料,不仅能反映卵石料外形的特征,更从成因上体现了与山料的因果关系,"子料"是由母体奋力出来的玉石,在继承了山料质地特征的同时,再经过河流搬运和长期冲刷等因素的结合下,成为和田玉的精华。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玉是能够经得起岁月的考验,不会时来时走,忽有忽无。玉的坚贞永恒,代表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坚贞、永恒。用玉作为爱情信物,表达了人们对白头偕老忠贞爱情的美好意愿。因此玉作为信物来说是能够充分表达情人之间的各种情感。

相关视频

中国玉文化 玉器的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