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平镇」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 行 3:
 
'''和平镇'''位于福建省[[邵武市]]西南部,镇区辖10个行政村与1个居委会。2005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 2007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2.2348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达7400万元,[[农业]]生产总值达1.4948亿元,财政收入达384.8万,农民人均收入达4398元。
 
'''和平镇'''位于福建省[[邵武市]]西南部,镇区辖10个行政村与1个居委会。2005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 2007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2.2348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达7400万元,[[农业]]生产总值达1.4948亿元,财政收入达384.8万,农民人均收入达4398元。
  
2016年10月14日,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
2016年10月14日,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ref>[https://www.sohu.com/a/116616583_349402 厉害了!福州这个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福建仅5个! ],搜狐,2016-10-20 </ref>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3406公顷,常住人口8694人。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3406公顷,常住人口8694人。
行 15: 行 15:
 
==建筑景观==
 
==建筑景观==
  
 和平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古镇区建筑格局为全国罕见的古城堡式大村镇。现尚存东门、北门两座城门谯楼及部份[[城墙]],城内南北向一条用青石板铺筑的主街长600余米,被[[专家]]称为“福建第一街”。古镇区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在0.43平方千米的城堡内有黄峭创办的闽北历史上最早的“和平书院”,有李氏、黄氏、廖氏等五座“大夫第”,清朝[[乾隆]]年间设置的分县旧址“县衙门”,还有歧山公祠、丁氏公祠、旧市义仓、谢氏庄仓、司马第、旧市三宫(天后宫、万寿宫、三仙宫)、恩魁等近200幢典型明清古建筑,形成古民居建筑群;和平还是黄峭的故里,五代后唐工部侍郎黄峭,因娶三妻共生21子,其后代子孙2000多万遍布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各国,故位于坎头村的“黄峭墓”和“[[黄氏峭公祠]]”每年都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海内外黄峭后裔前来寻根祭祖;此外,还有罗前村的光源寺,坎下村的中乾庙,坎头村的下神桥,以及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军事家[[袁崇焕]]题名的“聚奎塔”等等,均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和平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古镇区建筑格局为全国罕见的古城堡式大村镇。现尚存东门、北门两座城门谯楼及部份[[城墙]],城内南北向一条用青石板铺筑的主街长600余米,被[[专家]]称为“福建第一街”。古镇区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在0.43平方千米的城堡内有黄峭创办的闽北历史上最早的“和平书院”<ref>[https://www.sohu.com/a/257416970_707794 央视“记住乡愁”带你游和平古镇 ],搜狐,2018-10-02</ref> ,有李氏、黄氏、廖氏等五座“大夫第”,清朝[[乾隆]]年间设置的分县旧址“县衙门”,还有歧山公祠、丁氏公祠、旧市义仓、谢氏庄仓、司马第、旧市三宫(天后宫、万寿宫、三仙宫)、恩魁等近200幢典型明清古建筑,形成古民居建筑群;和平还是黄峭的故里,五代后唐工部侍郎黄峭,因娶三妻共生21子,其后代子孙2000多万遍布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各国,故位于坎头村的“黄峭墓”和“[[黄氏峭公祠]]”每年都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海内外黄峭后裔前来寻根祭祖;此外,还有罗前村的光源寺,坎下村的中乾庙,坎头村的下神桥,以及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军事家[[袁崇焕]]题名的“聚奎塔”等等,均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视频==
 
==视频==

於 2020年7月28日 (二) 18:31 的最新修訂

和平鎮位於福建省邵武市西南部,鎮區轄10個行政村與1個居委會。2005年被評為第二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鄉鎮」。 2007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達2.2348億元。其中工業生產總值達7400萬元,農業生產總值達1.4948億元,財政收入達384.8萬,農民人均收入達4398元。

2016年10月14日,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認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1]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3406公頃,常住人口8694人。

歷史人文

和平鎮是古代邵武通往江西、泰寧、建寧、汀州的咽喉要道,而且福建出省三道之一的隘道「愁思嶺」就在和平境內,因而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和平鎮早在四千年前便有人類繁衍居住,建置始於唐,歷史文化悠久,是邵武歷史上第一古鎮。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其眾多古建築是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群之一。

和平舊稱「禾坪」,取地勢平坦和盛產稻穀之意。新石器時期,古越先民就在這兒繁衍生息。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唐代。其建置沿革為:唐稱晝錦里,宋屬晝錦鄉,元屬晝錦下鄉,明為晝錦下鄉三十三都,清朝乾隆年間設置和平分縣,建縣丞署,又有舊市街,舊圩街之稱,民國時設禾坪區、禾鳳鄉,1950年設立和平鎮,1958年成立紅南人民公社,1960年改稱和平人民公社,1984年復改為和平鎮,現為邵南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集鎮。和平歷史上人才輩出,曾出過兩名宰相、六名尚書、137名進士,故和平又有「中國進士之鄉」的美譽,如今博士、碩士、研究生也多達20多名,他們分布全國各地。

建築景觀

和平古鎮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古鎮區建築格局為全國罕見的古城堡式大村鎮。現尚存東門、北門兩座城門譙樓及部份城牆,城內南北向一條用青石板鋪築的主街長600餘米,被專家稱為「福建第一街」。古鎮區內文物古蹟星羅棋布,在0.43平方千米的城堡內有黃峭創辦的閩北歷史上最早的「和平書院」[2],有李氏、黃氏、廖氏等五座「大夫第」,清朝乾隆年間設置的分縣舊址「縣衙門」,還有歧山公祠、丁氏公祠、舊市義倉、謝氏莊倉、司馬第、舊市三宮(天后宮、萬壽宮、三仙宮)、恩魁等近200幢典型明清古建築,形成古民居建築群;和平還是黃峭的故里,五代後唐工部侍郎黃峭,因娶三妻共生21子,其後代子孫2000多萬遍布全國各地和東南亞各國,故位於坎頭村的「黃峭墓」和「黃氏峭公祠」每年都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海內外黃峭後裔前來尋根祭祖;此外,還有羅前村的光源寺,坎下村的中乾廟,坎頭村的下神橋,以及明末抗清民族英雄、軍事家袁崇煥題名的「聚奎塔」等等,均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和平鎮 相關視頻

邵武市和平鎮
邵武市和平鎮楓林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