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殿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周殿平
   
出生 1962年1月1日
山东莱阳
国籍 中国
职业 画家

周殿平1962年出生于山东莱阳,毕业于师范美术专业,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莱阳市文联主席、莱阳市画院院长;师从著名画家刘勃舒先生,是徐悲鸿画马艺术第三代传人的突出代表。

简介

周殿平,徐悲鸿大师的嫡传弟子、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莱阳市文联主席、莱阳画院院长。

人物生平

周殿平,1981年毕业于山东莱阳师范美术专业。1985、1992年先后入中国画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深造,这期间他受到李可染黄胄刘勃舒等名师的教诲与指点

荣誉成就

周殿平先后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第17次新人新作展、2004年全国中国画大展、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莱乡情"全国百位知名画家中国画提名展"海潮杯"全国中国画大展。他的作品广为海内外多家艺术机构及知名人士收藏。2001年应邀参加北京荣宝斋特邀中国画马名家赴日本举行巡回展,其中包括徐悲鸿、刘勃舒等名家作品。2002年应中央电视台"真情无限"栏目之邀,作为特邀嘉宾将作品拍卖,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中国环保事业。出版有《周殿平画集》。

艺术风格

周殿平受到李可染黄胄等一代宗师的亲教指点,大量传承吸纳了大师们的艺术技法,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正像齐白石大师之孙齐秉声所评价:"殿平先生书画,不是传统,一反传统"。他用墨秉直濡染,画中墨酣笔畅,浑厚华滋,笔下求形似求神韵的洒脱造型,充分展现了周殿平中国画笔墨的深厚功力。周殿平擅长以画马为主,涉猎人物、花鸟山水领域。[1]

媒体报道

周殿平:一反传统画奔马一匹奔马,三种面貌,万千姿态。徐悲鸿、刘勃舒和周殿平,师徒三人都画马,一脉相承又各有风格。1984年,23岁的周殿平电影院偶遇了徐悲鸿弟子刘勃舒。只一面偶遇,一个生长在山东莱阳小县城的青年来到了北京汲取艺术滋养,从此决定了他在绘画道路的走向和风格定位--也画奔马。

师徒佳话

周殿平自幼喜爱绘画,18岁就读于山东莱阳师范美术专业系学习东西方绘画理论。如果不是23岁时就得到大师赏识,今天周殿平笔下会是什么?没有假设,时间就是那么凑巧。一天中午电影散场,他看前面一人似徐悲鸿弟子刘勃舒,遂上前向与刘勃舒同行的人打听,正巧被刘勃舒听到,刘勃舒非常惊讶于在此偏僻小县城怎么会有年轻人认识他。原来周殿平在纪录片《徐悲鸿和他的画》中看到刘勃舒作画的镜头,便一眼记住了。刘勃舒十分惊喜,夸赞周殿平有眼力。他还问周殿平是否喜欢绘画,周殿平喜不自禁,慌忙骑自行车回家拿了几幅画请刘勃舒指点,并得到刘勃舒的赏识,跟随其赴京,借住在刘勃舒家里,在中国画研究院系统地学习画马。说起这师徒之间的缘分,更有趣的是,当年刘勃舒拜徐悲鸿为师的传奇经历。

1947年刘勃舒还是南昌试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毛遂自荐给徐悲鸿写信,倾吐了自己对美术的酷爱、对大师的景仰,渴望能得到指教,信中还夹着两幅模仿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奔马,该画的构图、造型和笔墨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徐悲鸿曾说:"我在千里之外又得到天资聪慧的小学生,真是喜出望外。"徐悲鸿还给刘勃舒 回信,说他聪颖过人,还在一张纸上画了有关马的骨骼、关节、肌肉等各个部位起笔、转折和收笔的示意图,标上详细的文字说明。初中毕业后的刘勃舒即北上寻师,遂成一段画坛佳话,并得印章"悲鸿门下"。而周殿平的印章则延续师生情谊,作"勃舒门下"。周殿平说,恩师刘勃舒是一个对金钱不追求,对艺术很在意的人。他至今对师傅谆谆教诲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为。1990年,周殿平又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绘画,期间得到了绘画大家李可染黄胄的教诲。提起周殿平,人们会说他专攻画马,而其在人物画、山水画方面也颇有造诣。[2]

块面结合自成风格

徐悲鸿始终强调"绘画为造型艺术之主干",在欧洲求学时期,他接受了严格的物象造型、结构训练,受此影响,他痛斥陈旧的中国传统笔墨的训练,并身体力行以欧洲写实主义来改良中国画,逐步确立了徐悲鸿式的中国画特色。在他的画作中,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和动物化画都有涉猎,而最具表现力的就是他的动物画--马、狮和猫。他曾说:"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仅画马的速写稿就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观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在徐悲鸿笔下,马的姿态富于变化,筋强骨壮,气势磅礴,形神俱足。

周殿平说,在扎实的素描、写生和解剖的基础上,又加上对中国传统画的深刻理解,徐悲鸿先生构建了独有的笔墨语言。他的画以面来造型,光影变化非常大,完全不见传统绘画中马肥硕、温顺、富足的面貌,赋予马健壮和力量之美。

在继承徐悲鸿画作讲究结构、造型的基础上,刘勃舒又苦苦追寻自己的绘画方法。他以草书入画,线条灵动赋予变化,马的形象潇洒、奔放而富有动感,自成一格。

周殿平苦苦思索并在绘画实践中不断摸索,意识到绝不能重复古人,必须走一条革新之路。他常去内蒙新疆等地写生,细细观察马在奔跑或安静的时候四蹄、鼻息、耳朵、鬃尾的变化,加之于他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和笔墨技巧,周殿平对画马得心应手、驾驭自如。

周殿平说,徐悲鸿老先生用面,刘勃舒老师用线条,而我则在实践中尝试用块面结合的方法画马,其实也是采用西化画块造型与中干传统笔墨情趣的结合。他笔下的马,既有线条勾勒的流动形态,又通过块面来表达马的力量和健美,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他所画的马形象新颖,造型生动,驾轻就熟地去表现马的不同姿态。

画作根植于时代

周殿平说,笔墨当随时代,我的画风之所以成了今天的面貌,是由我所处的时代造就的。

从有唐以来,很多画家都在画,也有很多名画流传下来。如唐代韩干的《神骏图》,宋代李公麟的《五马图》、明代仇英的《秋园猎奇图》等,近代则有画马大家徐悲鸿,年代不同,马的精神面貌也不同。周殿平说,当代画家的根基要从传统出发,从先人的经验中吸收营养,到了新的时代,又要有所创新,赋予画作新的生命力。

他曾专业系统地学习了东西方绘画理论,西方绘画讲究线面结合、光影效果和透视关系,在他的画作中很明显地看到西方绘画的影子。不同于徐悲鸿,也不同于刘勃舒周殿平笔下的马来自于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这是古老民族焕发生机的30年,经济蓬勃发展,事业欣欣向荣,时代给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与舞台。周殿平借助骏马的风姿、速度与力量之美来表现民族的奋发与时代的昂扬,又以马的精神品质感召奋发有为、马到成功。他笔下展现求形似求生韵的洒脱造型,出神入化、奔宕飞舞的画风向观者展现了一个鲜活灵动、神采飘逸的审美境界,表现不甘平庸、志在千里的拼搏精神,"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豪迈姿态正是时代的写照。

徐悲鸿夫人看到周殿平笔下的奔马,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称赞他的画有新意,能够表达时代。早在1990年,齐白石之孙齐秉声看过周殿平的画作后,提笔写下"学殿平先生书画,不是传统,一反传统"。

周殿平却说他的绘画风格并未就此定格,还在不断地探索,要跟随时代求新求变,迈向更高的层次。[3]

周殿平画家,师从徐悲鸿弟子刘勃舒。现为烟台市莱山区文联主席、美术家协会主席。

相关视频

《中国书画家》周殿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