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陽陽(詩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君子陽陽(詩經)
【原文】
君子陽陽①,
左執簧②。
右招我由房③,
其樂只且④。
君子陶陶⑤,
主執纛⑥。
右招我由敖⑦。
其樂只且。
【注釋】
①陽陽:得意的樣子。
②簧:古時的一種吹奏樂器
③由:同 「游」房:同「放」。由房,遊樂
④只、且:語氣助詞,沒有實義。
⑤陶陶:快樂的樣子。
⑥纛:(dao)羽毛做成的舞具。
⑦敖:同 「邀」。由敖:游遨。
【譯文】
夫君得意喜洋洋,
左手拿簧高聲唱。
右手招我去遊樂,
盡情歡愛真快樂。
夫君快樂樂陶陶,
左手拿羽把舞跳。
右手招我去遊玩,
盡情歡愛真快樂。
【讀解】
大約我們所知道的封建時代夫妻恩愛,歌舞自娛的情形並不 多,多的是征夫愁棄婦怨。清代沈復的《浮生六記》寫夫妻恩愛 感人至深,這樣的作品即使不是獨一無二,也屬鳳毛磷角。
何以會這樣?當然同那時代的婚姻制度有關。貧窮夫妻相濡 以沫、同甘共苦尚可理解,因為大家同命運、共呼吸,風雨同舟, 像拴在一根繩子上的螞蚱,相互支撐著。而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之 中能歌舞自娛,非常人所能達到。這樣做,至少 要這樣一些前 提:兩個人情深意篤,有較高的修養和情趣,以及人們時常未能 注意到的閒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夫妻,大字不識的農夫,恐怕難以歌舞自娛,由此可以推斷, 詩的主人公大概應是殷實人家,或是 已經衰落了的世家子弟。這也容易讓人想到,閒暇是人們自娛自 樂、吟詩作畫、遊山玩水的重要前提。整日為生計而忙碌的人,不 會有此雅興。[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