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吕祖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吕祖俭(1146~1200年),字子约,号大愚,金华人。从小受业于父亲吕大器和兄长吕祖谦

他整理其兄著作,在校订、刊刻及宣传等方面尽心尽力,并著有《大愚集》。 [1]

基本信息

姓名    吕祖俭 
字号    字子约,号大愚
官职    缙云县主簿     
 民族    汉族     
追赠    朝奉郎、直秘阁     
 谥号    忠     
出生地   金华
 出生日期  1146年
逝世日期  1200年
 所处时代  南宋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 《大愚集》

人物生平

吕祖俭从兄吕祖谦学,心领神会,勤奋不懈,日就月将,所学甚宏。并协助讲学丽泽书堂。淳熙初(1174),以父荫补迪功郎,官缙云县主簿。

淳熙八年(1181),奉派监明州仓,适遇祖谦卒,服兄丧一年而不赴任。当时规定,半年以上不上任者为违法,但祖俭坚持欲服完一整年丧服。朝廷居然特例同意,并因此而颁令今后以一年为限。吕祖俭任明州仓监,常在月湖聚徒讲学,把吕祖谦的史学观点以及在讲学中取得的经验,不遗余力地扩大传播。当地杨简袁燮沈焕都非常尊重他,称他为“甬上四先生”。吕祖俭又在史忠定竹洲书院讲学,他与沈焕沈炳又合称为“竹洲三先生”。克绍吕氏“中原文献之学”,并与当世名儒朱熹陆九渊陈傅良往复论辩,使得金华吕学能够与朱、陆相始终,成为影响南宋后期思想的重要学术流派之一。全祖望评说:“明招学者自成公(吕祖谦)下世,忠公(吕祖俭)继之。由是递传不替,其兴岳麓之泽,并称克世……明招诸生,历元至明未绝,四百年文献之所寄也……为有明开一代学者之盛。”后历任衢州法曹、籍田令、司农簿。

绍熙四年(1193)六月,通判台州,办浙东赈务。十一月,除太府寺丞。庆元元年(1195),宋宁宗赵扩即位,宰相赵汝愚韩侂胄争权,被罢免贬谪福州,后谪永州。韩侂胄执朝廷大权,指理学为“伪学”,理学家被贬逐的有59人。吕祖俭上书,反对斥逐忠良老成之臣,说“恐自是天下有当言之事,必称相视以为戒。钳口结舌之风,一成而不易反,是岂国家之利耶?”宁宗认为目无君主,“朋比罔上”极谏,被贬谪广东韶州,后改送江西吉州。后遇大赦,量移,即酌量改移近处江西高安。遇赦,移置高安,居大愚山真如寺。自号大愚叟。 吕祖俭在流放期间仍坚持读书穷理,经常穿着草鞋到山野中采药,以卖药苦度生活。

庆元四年(1198)六年卒,谥“忠公”,归葬武义明招山祖茔,为明招山吕氏墓群十三墓之一。著作有《大愚集》。嘉熙二年(1238),追赠朝奉郎、直秘阁,谥忠。吕祖谦逝世后,他编辑《吕祖谦年谱》《东莱吕太史文集》39卷及《圹记》。遗著有《大愚集》,散见《永乐大典》。[2]

史籍记载

《宋史·吕祖俭传》[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