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汝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汝愚(1140年-1196年),北宋恭憲王趙元佐[1]的七世孫,字子直。原籍饒州餘幹,祖父於南宋建炎年間遷居崇德洲錢(今桐鄉市洲泉鎮)。趙汝愚出生於洲錢。

生平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考中狀元,累官秘書少監兼權給事中。

淳熙八年(1181年),任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九年(1182年),以集英殿修撰出任福建軍帥。後進直學士,制置四川,兼成都知府,平息羌族對南宋邊境的騷擾。宋孝宗贊其有文武之才。宋光宗即位後,進敷文閣學士,知福州紹熙二年(1191年),召為吏部尚書,後升知樞密院事。

紹熙五年(1194年),和外戚韓侂冑一起擁立嘉王趙擴即位為宋寧宗有功,任右丞相。但不久被韓侂冑排斥,韓侂冑藉口趙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將不利於南宋社稷。於是趙汝愚被罷,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福州。這遭到了諫官和太學生楊宏中等的反對,但這些人皆被韓侂冑貶竄。韓侂冑為此指責趙汝愚「倡引偽徒,謀為不軌」,詔謫寧遠軍節度副使,貶竄永州

慶元二年(1196年)正月,趙汝愚行至衡州,發病暴卒,終年57歲。

嘉泰二年復資政殿學士、太中大夫

開禧三年(1207年),韓侂冑被殺,趙汝愚被追復觀文殿大學士,賜諡號「忠定」,贈太師,追封沂國公。宋理宗時詔配享寧宗廟廷,追封福王,又進封周王。

注釋

  1. 趙元佐是宋太宗長子,曾因縱火焚宮被廢,因此其庶人子孫未在「靖康之難」中被俘虜北上。

參考書目

  • 《宋史·卷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