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史蒂芬·平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史蒂芬·平克

图片来自TheGuardia

出生    1954年9月18日

母校    哈佛大学麦基尔大学

知名于   实验心理学家科普作家

现职     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专业领域  演化心理学,认知科学

史蒂芬·亚瑟·平克英语:Steven Arthur Pinker;1954年9月18日),在蒙特利尔长大,加拿大–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平克广泛宣传演化心理学心智计算理论的心态而闻名于世。

1976年毕业于麦基尔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79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专攻实验心理学。在史丹佛作完一年研究后,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目前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约翰斯通家族(the Johnstone Family Professor )教授。他从事语言、认知和社会关系方面的研究,曾在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当选成员、两次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入围者、年度人文主义者。获得九位荣誉博士学位者,外交政策杂志“世界百强公共知识分子”和时代杂志“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 100 人”之一。他是美国传统词典使用小组( Usage Panel of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的主席,并经常为《纽约时报》撰稿,《卫报》和其他出版物。他的第十二本书将于 2021年9月出版,名为《理性:它是什么,为什么看起来稀缺,为什么重要》(书名原文:What It Is, Why It Seems Scarce, Why It Matters.)。

他以倡导进化心理学心智计算理论而闻名。把语言是一种“本能”或由自然选择作生物适应形成这些主张普及。在这一点上,他反对乔姆斯基和其他视语言能力为其他修改产品的人。平克著有《语言本能》、《心智探奇》等。他的著作已经赢得了无数奖项,并且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书。

观点和争议

基因对人的塑造

平克在其著作《白板》中提出“人生来并非是一张白纸,基因和环境对人的塑造,比我们想象的重要得多”的观点,挑战了舆论的政治正确即“人人生而平等”、“不同种族之间不存在基因上的优劣和差异”。从2015年各时间到2020年乔治 弗洛伊德事件导致的骚乱中,平克发表了数条推特论及种族主义和暴力。其中6条推特颇有争议,遭到数百名学者联名要求美国语言学会撤销平克在此会的杰出学者身份[1][2]

著作

文章及论文

其它事件

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里爆发了香港中文大学冲突,香港警察攻进了香港中文大学史迪芬·平克参与了香港监察发起的学术界联署,讉责香港警察的暴力行为[3],并促请香港政府捍卫学术自由以及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其它参与的知名学者包括诺姆·杭士基齐泽克扬尼斯·瓦鲁法基斯罗拔·彼得·佐治朱迪斯·巴特勒

访谈

谈话影片

讨论


视频

Is the world getting better or worse? A look at the numbers

参考文献

  1. Michael Powell. How a Famous Harvard Professor Became a Target Over His Tweets. The New York Times. 
  2. 徐悦东. 550多位学者发公开信,谴责史蒂芬·平克忽视社会不公. 新京报. 
  3. 逾 3,700 国际知名学者联署 谴责香港警暴 促大学拒警进入校园 | 立场报道 | 立场新闻. 立场新闻 Stand News. [2020-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9) (英语). 

外部连结